平安度过两周
——山田班简讯之三
吴 蓓
10月27日我们恢复了在校园里的上课,自从得知可以回到学校后,我就开始给孩子们强调回到校园必须遵守的规则,比如隔壁是山花班的孩子,比你们年龄小,请大家友好相处,午餐后1点至2点是山花班的午休时间,我们班的孩子一定要小声。户外的玩耍边界也再次告知不能越过。我们班的孩子对于这些规则遵守得很好,我暗自得意。
回到校园,孩子的活动场地变大了,像个真正的学校。课间看守户外的老师也轻松了许多,家长不用来值日看守户外了。教室的布置在红梅老师的帮助下,比以前更温馨漂亮了,保留了孩子们喜欢的图书角。
上课才两天,周二的下午突然接到通知,周三必须放假一天,周四、周五由主班老师安排带孩子们外出。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我们只能随机应变。和家长们讨论的结果是,原计划11月中旬去韶关附近的牛鼻村游学,提前到周四,即10月30日。
牛鼻村之旅
韶关学院的桂芳老师和浦华老师,几年前带着女儿丁丁在北京参加过2次“大地之子”夏令营。从2013年开始,他们在牛鼻村也办起了“自然精灵”夏令营,深受孩子们和家长的喜爱,今年夏天报名的孩子太多,他们办了2期。我们这次去牛鼻村的日程安排,就是沿用了他们夏令营的内容。不仅如此,桂芳和浦华带着女儿,全程陪同我们,同时和我们到达牛鼻村,直到最后一个晚上才离开。
从帽峰山到牛鼻村,路上行程四个多小时,我们一下车就被眼前的风景迷住了。牛鼻村依山傍水,四周被锦江环绕,只有一座窄窄的桥可以进出。我们拖着行李和满身的疲惫,走过那座窄桥时,缓慢流淌的绿色江水和远处云雾缭绕的群山,顿时把我们洗礼了。
一进到住宿的院子,孩子们就被一条叫“叮当”的狗吸引了,虽然住宿条件比较简陋,但有狗作伴,就那么多的同学在一起,孩子们马上就融入了乡村环境。
全班24个孩子,有21位参加,其中16位孩子有家长陪同。由于家长比较多,我对孩子们的要求也就多了一项,每天在家长的督促下,自己洗衣服。牛鼻村的气温高达32度,我们的衣服虽然穿得单薄,但绝大部分孩子,还是第一次自己洗衣服。有一天孩子们站在水沟的烂泥中抓田螺,浑身沾满了乌黑烂泥,有几个男孩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一位妈妈感叹,原来以为这件衣服只能扔掉了,万万没有想到孩子还能把它洗得恢复原样。
孩子们不仅自己洗衣服,所有的人分成四组,每天一个组值日,他们要做饭前的准备,摆放碗筷,要做餐后的收拾、清洁。面对一大盆的碗筷,我们的孩子耐心、仔细地洗完所有的碗碟。
平时在班级午餐,我们做到了安静就餐。这次在牛鼻村和家长们一起午餐,我也提出同样的要求,安静就餐,实在需要讲话,请小声耳语。毕竟在外就餐和学校不同,那么多的人,那么多好玩的事情发生,那么多的菜,一桌有6菜一汤,孩子们比起在教室里,显得说话多了一些。在我就餐那组,每次总是那2、3个孩子忍不住小声说话。安静就餐对家长也是考验,偶尔也需要提醒一下。但我们毕竟原则上坚持住了。一位家长反映,虽然她的孩子在牛鼻村就餐时,不能很好遵守,但回到家里,他却提出吃饭时要保持安静。另一位妈妈说,回到家里,招待一位来访的朋友,在餐馆就餐,她和朋友聊天,遭到孩子的反对:“吃饭要保持安静!”安静就餐养成习惯后,对于吵闹的就餐环境就会非常的敏感,身体上会不舒服。
餐桌上,我观察到,个别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夹菜,明明菜就在孩子眼前,孩子完全够得到,妈妈还是下意识的为孩子添菜。几年前,我组织的4至6岁孩子夏令营,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专门召开了6岁孩子的会议,他们一致同意和妈妈们分开就餐。这次我没有如法炮制,在此,想提醒班上的家长,照顾好自己的用餐即可,如果孩子提出需要你的帮助,才去伸手相助。
回到帽峰山的那天,已经下午1点多了,我和一些家长在餐馆用餐,一桌大约12个人,一盘排骨端上来,差不多每人一块的样子,我们在坐的家长基本上都没有吃,孩子们吃了2块,个别孩子吃了3块。我在想,为什么家长那么谦让孩子?谦让的后果是什么?生活条件艰苦时,家长的谦让是为了保证孩子的基本营养需求。现在的孩子不缺少营养,家长的谦让是在满足孩子的口腹之欲。
一位家长反映,他们组的餐桌上有位男孩,习惯把自己喜欢吃的菜端到跟前,如果菜不多了,他就直接端起盘子往自己碗里倒,妈妈在一旁没有任何表示。
每天早上6点20起床,6点40集合,然后在林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练习吹笛子,我再带他们读《千家诗》。第二天早上我们到那座桥上面对锦江和群山,朗读《千家诗》,真是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读完诗,孩子们看到日出,YQ惊呼:“我们学过的字。”太阳下面正好有一条细细的白云犹如:“旦”字。第三天早上我们到窄桥上吹五音笛,吹完“竹舞”,LX喊我:“吴老师,快看,竹子在跳舞。”真的,竹子在微风里舞动。第四天早上,天气降温,下着濛濛细雨,我干脆带着孩子们沿江跑步。
我们住的院子后面是游轮码头,桂芳和浦华老师说,唯一不安全的因素就是这个码头,担心被孩子们发现,擅自去玩,锦江深不可测。午餐后的休息时间,我特别强调了自由玩耍的范围。到了临走的那天早上,我决定带孩子去看看这个码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近距离观赏江水。《千家诗》和笛子是否能够每天坚持,变得不重要了,这“良辰美景”、“风景如画”可不能错过。
第三天我们徒步锦江,沿着山中小路,步行三个多小时到达有700年历史的夏富村,我们穿越竹林,途径柚子树、西瓜地,还一路捡了垃圾。沿途我们安静步行了大约30多分钟,喋喋不休的说话,会忘记欣赏身旁的大自然的奇妙与祥和。
我们以为夏富村一定会有餐馆供我们午餐,到达后才发现整个村子没有餐馆。几位爸爸在距离夏富村半小时的路程外,找到一家餐馆。此时已经12点半了,还要步行半个小时,这时我走在最前面,开始“急行军”。我以最快的速度步行,7、8位男孩紧跟其后,女孩只有桂芳老师的女儿丁丁和五岁的睿睿跟在后面,睿睿几乎是一路小跑。有3、4个孩子坐了摩托车,遭到徒步孩子的强烈抗议,“等你们将来身体不好,生病了,我们才不管呢!”“睿睿五岁都能走,你们呢?”
午餐后,休息了一阵。我们沿着公路返程,路程短了许多,我要求所有的孩子步行回来。以往我在北京做夏令营,一天的路程远超过今天的,我相信班上的孩子可以走完全程。这次YY的爸爸走在最前面,我走在后面一些,可以照看到多一些的孩子。睿睿拉着我的手,紧跟着我们,几次我跟她说,如果觉得累,就去找爸爸,她不肯。一路上她蹦蹦跳跳,满面红光步行回到营地。
遗憾的是有2位男孩还是坐了汽车,他们不是因为身体不适而坐车的。队伍拉得很长,最快的十几个孩子,用了1个半小时走完,慢的孩子,将近用了2个半小时,但能够坚持到底就是完成了一次对自我的挑战。
这次牛鼻村游学,我发现我们过于尊重孩子的意见。“你愿意跟妈妈回老家,还是去游学?”“你愿意坚持走完全程,还是坐车?”“你愿意留下,明天和大家一起回去,还是今天晚上和妈妈回家?”在这样的大事情上,作为学生个体,应该尊重班级集体的要求,而不是纵容孩子个体的要求。如果顺应每个孩子的要求,为什么还要以班级的方式组织出来呢?所有的活动设计,都是为整个班级考虑的,如果容许孩子任意选择,任何有组织的活动将变得毫无意义。一个孩子提前离开,对于班级整体来说,就是裂开了一个口子。对于活动的组织者来说,某种意义上无关紧要,计划中的一切照常进行。某种意义上,有负于组织者的一片用心。每个活动都是精心考量的,前后相续的,所有的活动参加完,才是一次完整的体验。
回想起几年前的夏令营,一位五岁多的女孩,在父亲的陪伴下,一天步行30多里路。开始我想得很简单,反正有父亲在,孩子走不动,父亲总有办法。后来才得知这位父亲的腰受过伤,不能抱孩子,他一路上鼓励女儿,坚持走完了全程。这就是家长能够起到的最佳作用。坚持下去,孩子会从中获得战胜困难的力量,轻易放弃,孩子失去一次成长的机会。
到达牛鼻村的第一天是我讲故事,然后每天晚上分组表演故事,短短的时间里,能够排演出一个故事,对于家长和孩子都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因为是演给自己人看的,无论怎样的仓促,我们都给予热烈的掌声。差不多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角色扮演中,这是我们班第一次大规模的排演戏剧。
其中一组表演时,邀请桂芳老师担任主角,让大家有机会目睹戏剧表演的真谛。桂芳老师是大学里教英语的老师,自从热爱上戏剧后,有一年的时间,坚持每个周末到广州来学习戏剧表演。现在她又在坚持每个周末来广州学习舞蹈。她带我们孩子做的英语童谣,神形兼备,栩栩如生。这样用心的老师,一生中能够遇到一次也算幸运了。
我们体验了秋天的农活,割稻子、挖红薯,还去山坡上捡柴,把柴背回来,准备晚上的篝火晚会。篝火晚会由乐汐妈妈和林老师住持,把我们的游学推向了最为欢快的时刻,家长和孩子们载歌载舞,熊熊燃烧的火焰像是节日里的烟火,照亮了夜空又转瞬即逝,我们的欢乐即便也会消逝,但曾经照亮过人生的旅程。
孩子们画的夏富村古建筑:
艰难的转折
结束游学,11月3日周一我们回到帽峰山,等待我们的是,学校决定恢复分散教学。我们搬回原来的小白楼最为省事和便捷,但小白楼的弊端也太突出了,教室后面敞开的卷帘门,户外场地的狭小,教室里面的潮湿,我们实在想换个更加理想的场所。在四处苦苦寻找,不见满意的场所时,YQ家主动提出,他们愿意把原定的已经租下的一套房间让出来,供我们作为教室。
由于教室需要时间准备好,推迟到11月10日周一上课。我担心孩子放假这么多天,会变得散漫,于是在YY爸爸和王老师的协助下,5日周三上午我们组织了一次绿道徒步,6日因为下雨就取消了徒步计划。DY和妈妈、LX和妈妈,YQ妈妈,参与新教室的打扫。新教室刚刚装修完,房间里到处是墙上掉落的涂料,他们三位妈妈和林老师从早上一直打扫到下午三点多,才把教室打扫得窗明几净。7日在万老师的组织下,冒着小雨,我们把课桌椅搬到新的教室,搬完后又是一阵收拾打扫。
9日周日下午召开了第二次家长会,来了18个家庭的19位家长。我强调了2个问题,一是安全。虽然这里的教室比较理想,但一楼在装修,楼下犹如施工工地,来教室的路上,有好多的岔路,万一孩子从某个岔路跑掉,很难找到。家长务必在家里强化孩子的安全意识。如果孩子违反我们的活动边界,我们将请孩子的家长来协助看守户外。严重的情况,会请孩子回家休息几天。
我们还讨论了如果万一孩子发生意外,这责任谁来承担?如果是看守户外的老师,老师会承受不了这份压力。如果是家长,也不合理。家长把孩子交给了老师,也就是监护权给了老师,发生意外,难道要家长承担全部责任?有家长说,如果在老师已经尽责的情况下,孩子发生意外,他愿意承受后果。有的家长说,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无法表态:孩子发生意外,家长后果自负。
安全意识怎么强调也不过分。我请家长们看看周边的环境,一起来发现安全隐患,一起来为孩子创设安全的环境。
另一个重要的议题是,多少家长真正做到了让孩子每天洗全家碗、扫一次地,晚上六点之前回家。平时我在班级问孩子,这次我直接问家长。有位家长说,开始他很认真地要求孩子做到,时间一长就放松了。有位家长问孩子不愿意做,一定要求孩子做,是否在强迫孩子?她难以认同强迫孩子去做事情。
有一天我去一位孩子家吃晚餐,正好看到孩子在拖地。我分享道,这是一个孩子应该的样子。他作为家庭成员之一,到了一定的年龄,理应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将来这个孩子会成为社会的一员,会有自己的家庭,他也要承担社会的责任和家庭的责任。如果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培养他承担责任的品质,将来他一定会成为富有责任心的人。
我们的教室,每天都必须有孩子值日才能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不能因此说我们强迫孩子打扫卫生吧?世上有很多的事情,不是凭着兴趣去做的,比如扫地、洗碗、做作业,而是凭着责任心去做的。许多年前,我曾经遇到一位二年级的家长,在冬令营期间,她的孩子参与活动,经常难以坚持到最后。妈妈说她特别的后悔,在孩子小的时候,她只知道要尊重孩子,如果孩子不愿意,就不强求他,完全凭着孩子的兴趣,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做多少都可以。结果到了上小学阶段,她发现孩子在家无法完成作业,无法坚持做完一件事情。
德国的一位华德福老师,她说她坚持每天做一点木工,直到作品完成,就是要让孩子知道,这是每天必做的工作,不是出于兴趣,想做才做的。
我三番五次提醒家长要督促孩子做到,打电话、发微信、写在简讯里,把每周做家务的统计结果归纳后发给大家,还把相关的文章发给大家,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家长还是做不到。我不奢望一呼百应,但这样“苦口婆心”还是无动于衷的话,我觉得没有力量带这个班级了,我筋疲力尽了。督促家长让我感到自己的无能。
也许有的家长感觉自己去做远比督促孩子去做容易得多。可是家长不能永远代替孩子去做,家长的督促也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孩子不仅需要我们提供衣食住行,需要温暖的家庭氛围,还需要我们的引导,需要我们的管理。
家长会之后,周五统计哪些孩子没有做到,人数大为减少。
遵守规则
我一直想就这个话题,专门写一篇文章,但深知这个问题太艰深和广泛,我恐怕难以驾驭。
就说说我们班的规则吧。去年9月开学的第一天,我立的第一条规则是别人说话时,其他人要保持安静。这条规则并不是我事先想好的,而是课堂上出现了问题,现场制定的。在我反复的强调下,孩子们基本上能够遵守。我们班有位孩子,说话声音比较小,口音不太清楚。开始每当这个孩子分享时,别的孩子就不耐烦倾听,说起话来。但我几次要求后,每当这个孩子发言时,班级是最安静的时候。可是毕竟他们是小孩子,我没有要求他们做到绝对地遵守。比如新闻分享时,遇到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狗、狐狸等,孩子们会兴奋得说起来。午餐也是如此,比如飞进来一只虫子,孩子们议论纷纷,这时,我会等待,而不是立即要求他们安静下来。
2012年12月我应朋友的邀请去了温哥华,在当地的华德福学校观摩课堂教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优律诗美课,以往我在国外看到的是老师需要花精力去维持课堂纪律。而这位老师非常严格,她下达一个指令,孩子必须照着做。比如下一个指令是脱鞋,如果孩子提前几秒钟脱了,不行!必须穿上!个别孩子发出一点声音,老师马上让他到一旁罚站。我观摩的是一、二年级的优律诗美课,按理是最难管理的年级。但老师不需要花时间去维持纪律,我观摩之后赞赏不已。可是几天后,学校的一位家长告诉我,有的低年级孩子害怕上优律诗美课。这让我非常的震惊,那么好的老师,会有孩子感到害怕!我联想到老师的课堂管理,尽管有效,是否过于严格?
当我自己亲自带班的时候,我提醒自己要找到中庸之道,不能严格到孩子害怕上课、害怕我。又不能松散到课堂没有纪律,像一盘散沙。因为是中庸之道,我需要反复经常地琢磨,到了什么火候该做什么了。我自信到目前为止,班级没有孩子害怕我,害怕上我的课。但另一方面,是否给予到足够的纪律要求?
上半年资深的华德福老师本(Ben)来听我的课,在语文版块中,我在黑板上写古代字,孩子们猜猜是什么字的环节,教室里总是比较嘈杂,有的孩子是因为猜字在说话,也有的孩子不是。我想过这时也该要求孩子安静吗?下课后我问本老师的意见,他说不用。孩子写字的时候,要求他们保持安静即可。是的,每次孩子沉浸在写字时,教室里是一片宁静。不能要求孩子整节课都保持绝对的安静。我可以那么做,但要付出代价。一节课也要安排得有张有弛,该让孩子有点闹的时候,就闹一会,反正是在老师的掌控中即可。
在小白楼时,有好些家长来听课,有的家长建议新闻分享时,对孩子要求再严格一些,一个人说话,别人要保持绝对的安静。孩子好说话,部分原因是小白楼的环境所致,部分原因是我的要求还不够严格。
离开小白楼后,我强化班级规则,无论是上课讲话或下座位,累计3次,放学后打扫卫生,如果累计5次打扫2个卫生间。这个处罚,班级的孩子是认可的。我说我不愿意这么做,是否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如果没有的话,暂时就这样了。上课遵守课堂纪律是为了所有的人。
自从到了新教室,第一周有6、7个男孩接受打扫卫生的处罚。到了第二周,有2、3个男孩。只有一个孩子几乎每天都被留下来打扫卫生。
我非常推崇《给孩子立界限》一书。书上说道,如果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让他承受一个他更加不愿意的结果。比如一个孩子总是在别人说话时插嘴,提醒几次无效后,就告诉他如果再做不到,今天他不能参与谈话。或者,家长告诉孩子3点前必须把房间收拾好,全家出去玩,如果做不到,就留他一个人在家。
有人认为给予孩子的处罚要和他的错误有关联,按照这样的处罚原则,孩子上课说话或下座位,应该罚孩子静坐。可是这样的孩子本来就比较好动,我想让他们打扫卫生是否是更好的选择?他们的行为影响了班级,要为班级做点事情。如果在每天早上保持安静的2分钟,不能做到安静,这样的孩子,我会留下来静坐几分钟。
有时我也会利用惩罚的机会,让一个孩子教其他孩子吹笛子,教的和学的都是被罚的孩子。坚持认为给予孩子的处罚要和他的错误有关联的人,对我的意见可能更大了:把吹笛子作为一种处罚方式,会让孩子失去对音乐的享受。如果这些人在班级每天和孩子们相处,就会感受到,不但没有影响到孩子对笛子的享受,有的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慢慢学会了吹笛子。而帮助别人学会笛子,会让他感到愉悦。每次我都会谢谢这样的“小老师”。
孩子的错误层出不穷,我做不到为每个错误的行为找到和错误相关的处罚。把打扫卫生作为处罚的一种方式,不排除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劳动是处罚的观念。但比起对孩子的任何胡作非为,老师不做任何处罚来说,在我看来前一种做法的弊端就微乎其微了。后一种做法的弊端更加严重。一年级时,一些人对我的课堂管理是有意见的,觉得不该罚孩子打扫卫生,甚至不该有惩罚。意见听多了,弄得我也束手无策。毕竟我也是第一次带班,我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真的是对的吗?有更好的方式吗?不处罚孩子,用故事、画画、多一些的律动,真的能代替处罚吗?我感到非常的困惑,也因此难以信心十足的去约束孩子的行为。
暑假我读到一本书社会学的名著《道德教育》,作者涂尔干认为,处罚是为了维护良知。孩子们深知我为什么会惩罚他们,不是因为违背了我的权威,而是为了一个更高的原则。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给予的规则,慢慢会内化为孩子内心的规则,甚至建立起他内在深层的安全感。一位年轻的女孩告诉我,她和男友经常吵架,苦恼之下,她去咨询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她,原因在于她缺乏安全感,安全感的缺失来源于小时候家长给予的规则太少。女孩告诉我,她的妈妈总觉得孩子与人为善,品行端正就可以了,生活中的细节哪些需要遵守,妈妈也不清楚。
对小白楼的回忆
回到学校上学的第一天,我请孩子们回想一下在小白楼的快乐时光,然后画一画。
形线画和古代字
10月27日是语文版块的第一天,我们延续了前一个数学版块的内容,再次画了九宫格,里面填上1至9的数字,让每行每列三个数之和等于15,对角线上也是如此。一年级上学期练习时,数字是按照河书洛图填的,我让孩子们每行每列加一下,发现规律。这次我让他们自己去填,使得每行每列的数字之和为15。“哪个数字应该放在最中间?”在我的提示下,孩子们终于完成了九宫格里的数字。
然后我又出了难题,找找看哪五个数字连在一起,和是25?孩子们会自己找到五个数字,但不是如下图所示的五个数字。我提醒了其中一种分布,有一个孩子发现了另外一种,把五个数字相连如图:
过了一周,我们画了如下的万字符:
LX说,佛陀的胸口上有这个符号。
来自网上的资料认为:“‘卐’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的标志。随着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卍’字也传入中国。在印度,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万字符都有,代表不同的意思。现在发现的最早的万字符是在距今至少一万多年的一个石洞里,画在墙上的。”
由于德国的纳粹使用过顺时针方向的万字符作为标记,在德国顺时针的万字符被禁止使用。
我们练习了如下的动态曲线:
我们每学一个汉字,我都上网查看一位美国汉字叔叔的网站(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我把喜欢的比较简单的古代字形写在备课本上,有时一个字写4至5个不同的写法,课堂上随机应变,时间充裕,我就多写2个,时间不够就写一个。即便个别的字,没有查到古代的写法,我也如实告诉孩子们。他们和我一样,期待看到每个字的古代写法。
以下是孩子们在主课本上写的古代字:
古代字的练习,即可以看做是形线画的补充,也可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熏陶。中国的书法重视的是线条,我们用彩色笔练习的也是线条。
语文的学习
18日开始,我们每天早上读十五分钟的《千家诗》,再读十分钟的《道德经》。我告诉孩子们,古人读经书,要把桌子擦干净,漱口、洗手,端坐在桌子旁,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打开书页。我们现在做不到,但也要尊敬这本书、爱护这本书。
有些孩子熟悉《道德经》的第一章,很快能够背下来。第二章,我们一起慢慢地一遍遍地读。我感觉孩子们是很喜欢古文的。他们的声音充满了欢喜和向上的力量。
17日我把学过的7、8首古诗像以往一样,学过的字变成填空题让孩子们做,45分钟后交给我。期间,我一遍遍把要填的古诗读给他们听。根据填空的结果,我把孩子们分为三组,第一组9个人,第二组5个人,第三组10个人。每天布置写字的作业,第二组的人,要把2首古诗上学过的字,每个字写一遍,第三组的孩子,写二遍,第一组的孩子不需要写。二首古诗,合计学过的字将近30个。
我把这三组的孩子姓名放在班级微信群里,有人反映我这么做让第三组孩子的家长有压力。我的确没有想那么多,只图自己方便。另外,我以为家长都已经能够达到共识:孩子写错别字多一些,需要多一些的练习而已,并不表示这个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古诗填空,有的孩子是因为没有认真读古诗,写起来特别慢,有的孩子的确是忘记字了,有的孩子是不专心。
自从到了新教室上课,无法做晨圈了,我们在三楼,换个鞋进出教室,至少要占用7、8分钟的时间。于是取消了晨圈,下课提前十分钟,让孩子大课间有充足的时间出去玩。
最初的一周,有的孩子偷懒,不肯下楼,有的孩子说太麻烦了,我的鞋好难穿。我坚持孩子们要下楼玩耍,否则一个上午都在教室里了。在我的坚持下,或“强迫”下,绝大部分孩子能够下楼去玩了。有个孩子,字写得很慢。至少要比快的孩子慢20分钟。有一天我忍不住,看看究竟这个孩子写字速度如何,我站在他一旁,看着手表,写“哥”,我发现一个字不足20秒可以写完。我们一次学6个字,只需要12分钟可以写完。可是这个孩子却用了30分钟。他写得慢是因为不够专注!我和家长反映了这个问题,第二天这个男孩写得又快又好,现在成为班上第一批能够写完的孩子之一。另外一位女孩写字也是特别的慢,写完一个字要等许久才开始写第二个字,有时快上课了,她还没有写完。我在网上看到,多动症不是专指好动来动去的孩子,还包括虽然坐着没有动,但心思已经飘出去的孩子。
由于学校的变动,延续四周的语文版块,在教室上课12天,比通常的三周语文版块还少了三天的时间,学了74个生字。学字的速度明显比以前快多了,我相信孩子的能力在提高,我要比他们的步伐快一丁点。
每节语文课我都会报听写,有三、四个孩子,每次听写约有半数以上的字不会写。其他的孩子,通常听写20至30个字,平均来说大约有4、5个字忘记了。每次听写,除了2个字的词组外,我都会听写一个较长的句子,比如:“今年春天宝宝才刚刚出生。”“村子的对面有一片树林。”“目前只有你们九个人到了公园。”有时我重复了3遍长句子,一个孩子问:“今年的后面是什么?”有的孩子会漏掉一个字。听写句子,也在练习孩子倾听和记忆句子的能力。
我不再像一年级那样要求写笔画了,我常常会问孩子这个字有多少笔画?我还告诉孩子们偏旁部首的名称,以后查字典需要用到笔画数和偏旁。
有的老师教孩子写字时,会教一组同一个部首的字,比如:清、请、清、情、晴等。我没有这样做。我觉得孩子容易混淆。一年前我教“人”字,最近我才教了“入”字。即便相隔一年,听写时仍然有孩子把人和入用混了。孩子听写常见的错误仍然是同音字的辨别,比如“细数落花因坐久。”有的孩子把“坐”写成“作”,村子对面,有的孩子把“村”写成了“春”。
杨露禅的故事
这段时间,最为激动人心的恐怕是我口述杨露禅的故事。我精心准备了许久,在网上看视频和文字资料,总算把杨露禅的故事熟记在心。为了给孩子们介绍武术,从九月初开始,我每天早上坚持练习三遍24式简化太极拳。终于等到要向孩子们介绍的那天了,10月28日周二,我先打了一遍24式太极拳,然后开讲杨露禅的传奇故事。我们已经约好一位武术老师,过2天来和孩子们见面。万万没有料到,学校突然的变故,使得武术李老师直到11月20日才得以和孩子们见面。
杨露禅的故事也因此被打断。到了新教室我又继续,总共花了四个下午,每次20分钟至半个小时,才讲完他的故事。然后重复讲一遍,又要用四个下午的时间。我还从网上收集到连环画杨露禅的故事,选了几页打印出来,还打印了杨露禅的照片,他的精气神就是与众不同,两眼炯炯有神。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我也讲得像是说书人,娓娓道来,兴趣盎然。当终于等到武术李老师到来,孩子们已经期盼了很久。周四上完武术课后,我请孩子们回家想一想,是否真心想学武术,如果要学,每天下午1点10分至1点20,我们要在树林里练习武术。第二天孩子们一致举手表示要学武术!一位男孩违反户外活动范围的规定,站在一块大石头上,王老师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他在练习飞檐走壁。
如果要写出我起心动念想让孩子学习武术的经过,这篇简讯写不完了。只得下回分解。
在讲述杨露禅的故事时,我特别强调学武术不是为了欺负别人。还反复说到陈长兴起初一再回绝杨露禅想学绵拳的请求,重要原因是学武术的人要品行端正、能够吃苦耐劳,陈长兴需要时间去了解和考验杨露禅的品行和毅力。
大扫除
到了新教室,每天放学后的打扫卫生,弄得我晕头转向,一会是扫帚没有了,一会是拖把在哪里清洗,一会是哪个孩子负责阳台卫生?一会又是谁负责打扫卫生间?谁又把地上弄了那么多的水?本来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孩子们在教室扫地,我坐在椅子上批改作业。最后我看一眼,不错,你们可以回家了。可是现在我手忙脚乱,一个小时过去了,教室还没有打扫完。原先学校的教室就是一间房子,现在的教室,有作为教室用的客厅,有三个阳台,有2个卫生间,一个厨房,一个阅览室,一个储藏室,一个办公室。还有一个过道。那么多的地方都要顾及到,尤其是拖把在哪里清洗,倒腾了好几次,最终选择在卫生间清洗,但洗完的水我要帮助倒掉,不能旋转的拖把要帮助孩子把水拧干。负责户外卫生的这组,需要有一个人打扫大阳台以及洗碗池,有一次我去检查洗碗池清洁得如何,一看不合格。一次我去检查男孩子的卫生间,一看也是不合格,有尿溅在马桶盖上。以前孩子们的卫生间都是蹬坑,现在有马桶了,怎样才算清洁好了?又得重新开始。
每个组是有组长,组长也分配了任务。比如L说:“组长要我扫第三组的。”Z说:“组长要我扫第三组的。”我去问组长,组长又说是C负责扫第三组的。再加上被罚打扫卫生的孩子,布置完任务,一转眼不见了,原来在阅览室看起绘本了,这怎么可以!“某某,快来打扫卫生。”才扫了一会,此起彼伏的“吴老师,我打扫完了,可以走了吗?”我一看,地上明明有垃圾,没有扫干净,不行。我让组长检查卫生是否合格,可是他自己也常常弄不清楚,扫一会地又站在那里发愣。
我奇怪是扫帚有问题还是拖把有问题,每天打扫完了,总有垃圾在地上潜伏着。在原来学校里的教室,不用每天拖地。到了现在的教室,进出教室要换室内鞋,值日生每天都要拖地,劳动量增加了。前天周五中午,我和王老师2个人在教室里忙乎孩子们的打扫。当最后一个孩子离开,一看地上还是一滩滩的水,刚才不是让那个男孩把地上的水拖了吗?王老师说,他是拖了,但拖完后,洗完拖把,拖把水淋淋的,他拿去阳台,一路上水又滴得满地。最后王老师又得再拖一遍。
小片段
我的女儿和她的阿根廷男友一休来看望我,我请他们带孩子做一次五角星,利用周五的下午,我们花了2个小时的时间,在多位家长的协助下,做出了美丽无比的五角星!
一休教孩子们唱了一首西班牙语歌曲,还介绍了阿根廷的地理位置。
女儿和她男朋友的到来让我顾此失彼,想和他们多多相处,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多亏了好些家长的帮助招待,我的心里才感到安慰。
11月12日周三下午家长和孩子们分为四组,每组做自己选择的食物,有包饺子、做汤圆的,有用芭蕉叶做糍粑的,各显神通。家长们带领孩子们做了一大堆的美味佳肴,其乐融融。有的家长建议这样的亲子活动可以每个月一次。
由于教室场地的来回变动,也由于目前房东不同意我们使用他的地来种菜,我们的园艺课暂时取消,下周一的园艺课改为食育,家长们带孩子做饼干。然后三点半开始,由瑞士来的马克老师,给孩子们上半小时的优律诗美课。
11月19日的周三下午,我带孩子们在树林里玩一个小松鼠过冬的环境游戏,然后回到教室画了线画。周三下午的散步课改为教学活动。
孩子之间互相教学,也很有效果。一年级还不太会吹笛子的孩子,有好几个现在可以吹简单的曲子了!看到这些孩子的长进,我心里特别的高兴!目前,全班有4个孩子基本上不会吹笛子,其中2位是这学期新转来的。
11月20日班级发生三件“大事”,CW回到我们班级。武术李老师第一次来给孩子们上课,优律司美马克老师来班级听课。
下周开始三周的数学版块。
昨天我去广州去见瑞典的爱迪特老师,她犹如我精神上的妈妈,再有2个月她就到80岁了,看上去还是一如既往的神采奕奕。她告诉我,有人说她下辈子会当一名画家,她说她不要当画家,她来世还要做一名幼儿园的老师。她一个劲的和我说,下次我去瑞典要带我去一个小岛上,晚上睡觉可以听到海浪的声音。
前天晚上做梦,梦见我对着微信的留言说话:“平安度过了两周。”平平安安就是喜讯,就是福报。
今天早上我五点不到就起床写这篇简讯,从天未亮写到夜幕降临,总算了却了我这周的心愿。
2014年11月23日星期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