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遵循大自然的脚步——农历12月(3)

                       吴 蓓  编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以下的内容都是关于春节的。

 

灶 王 爷 的 故 事

吴 蓓 编

 

     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子里,有一户财主,他家的儿子叫张单,长到了娶媳妇的年龄,父亲请来算命先生,算算应该娶一个生辰八字是什么样的姑娘。算命先生根据张单的生辰八字,算出来他命里要娶个有福气的姑娘,否则可能连家产都会保不住。财主请算命先生四处寻找。

      过了一段时间,算命先生来到财主家说:“我可访到一个,这丫头命里福气正经大呢!把她娶过来一定会有福的。她家很穷,她爸爸是掌鞋的。人长得一点模样没有,没见过那么丑的。她叫丁香。”财主说:“丑点不怕,只要有福就行。”

      两家人选择良辰吉日举行了婚礼。结婚后,张单越看妻子,越觉得她丑,无论丁香做什么,张单都看不顺眼,对丁香不是打就是骂。丁香做好香喷喷的米饭,张单破口大骂:“我要吃面条!”丁香做好面条,张单又要吃饺子。家里的活里里外外都是丁香在忙碌。

有一年遇到大旱,田地颗粒无收。邻里乡亲们上门苦口求救,想借些钱粮糊口,以度饥荒,张单分文不给,还把乡亲们通通推出他家的院门。丁香看到心里很难过。

有一天,张单喝汤的时候,自己不小心被烫了一下,他大发脾气,把一桌饭菜踢翻了。丁香一声不吭,默默捡起地上的米粒。张单说:“我不要你了!你给我离开这个家,我不想再见到你!”

     丁香说:“你实在不要我,我明天就走吧!”

     张单说:“你跟我一场,我还是送你一匹马,你自己去选,选到哪匹是哪匹。”

     丁香挑了一匹大红马,收拾了几个银子做盘缠,把马牵出大门,对马说:“你和我说不上话,我跟你走,走到哪里是我落脚的地方,你就点三下头。不管逢岩逢坎,你尽管走。”

大红马好像懂得丁香的话,点点头。丁香爬上大红马背上,大红马就开始奔跑,跑啊跑,天快黑的时候,来到森林边的一座茅屋前,大红马点了三下头就不走了。

丁香下了马,躬起腰钻到茅草棚里头,看到一位老大娘就喊:“妈妈,吃过晚饭吗?”

老大娘说:“你是哪家的媳妇,还是哪家的姑娘啊,咋个喊我叫妈?”

丁香说:“就当我是你的闺女,妈。”

    横一声“妈”,竖一声“妈”,喊得老大娘好舒坦啊!丁香问:“你儿子到哪里去了?妈!”老大娘说:“我儿王打柴,天天上山打柴,卖了柴来供养我,今天他又打柴去了,一会就要回来了。”

丁香帮着打扫屋子里的卫生,又帮忙烧火做饭。

王打柴回来了,见到家里来了客人,很高兴。吃过晚饭,丁香说:“今晚我能住在你家吗?”王打柴看到丁香穿着绸缎衣服,说:“我的家是一个头进去,脚就露出来,脚进去头就露出来的小房子,怎么能够留你这样的贵人呢?往前走有大房子,你到那里借宿吧。”丁香还是请求:“外面人生地不熟,我一个女人家,不便独自行走。我没有什么要求,住在屋檐下也可以,只要能让我歇歇脚就可以。”王打柴不好意思再拒绝:“那就将就住吧!”

过了一会,丁香又说:“娶我当媳妇吧?”王打柴吃了一惊:“像我这么穷的人,怎么能娶你来做媳妇?”丁香说:“可以的,是我自愿的,请让我当你的媳妇吧。我会做饭,做家务,什么活都能干。”王打柴的妈妈在一旁说:“多好的人啊,你有福气遇到丁香,就娶她吧。反正我看中了。”王打柴不好意思再拒绝,答应了丁香的请求。王打柴拣到个媳妇,一家人都欢喜得不得了。

第二天丁香拿出一些银子交给王打柴,请他到街上买些大米。王打柴说,山上一个洞里有很多这些东西,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于是王打柴带着丁香去山洞,真的有许多的银子。他们把银子搬回家,从此不愁吃穿,过上了富足快乐的生活。

自从丁香离开张单后,张单愈发好吃懒做,挥霍家里的财产。几年后,在一场意外事故中,他家的房子被大火烧掉了,张单一无所有,只得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

有一天,一个讨饭的来到王打柴门下讨吃,丁香发现他就是抛弃了自己的前夫张单。张单从前妻递给他的面条里吃出了他们结婚时的簪子和荷叶首饰,知道这个女人便是被他休掉的妻子,他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一头钻进灶火塘里去,说什么也不肯出来,就这样给憋死了。张单死后,他的魂魄大庙不留,小庙不收,到处游荡。玉皇大帝下界视察,恰遇张单的魂魄,由于他们同姓,便封他做个灶王爷。

  

 

注:这个故事是我参考了网上灶王爷的传说、四川民间故事《叫化女》、日本民间故事《烧炭富翁》编写的。中国的灶王爷的传说或来历,有很多说法,我只是选了其中一种的部分内容。

 

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
   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
   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此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
   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河南还有一个祭灶的传说:

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资料来自网上)

  有种说法认为,灶神信仰源于华夏先民的火崇拜与太阳崇拜,与火神有关。

遵循大自然的脚步鈥斺斉├12月(3)

原始灶神——火神祝融/火神炎帝

遵循大自然的脚步鈥斺斉├12月(3)

遵循大自然的脚步鈥斺斉├12月(3)



遵循大自然的脚步鈥斺斉├12月(3)

 

王爷

 

 

 

 

古代祭灶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烧香表后,男主人斟酒叩头,念祝词,然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传统祭灶食品。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就是又甜又粘的麦芽糖(饧),一面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一面让他在玉帝面前多进甜言。(来自:http://ntzhizhitang.blog.163.com/blog/static/1324846642009101304638928/

在传统社会里,妇女是围绕锅灶转的,一天三餐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的,灶台是家里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今的生活,开关一打,煤气灶的火就出来了,冰箱一开,食物就端出来了。更为省事的是到餐馆进餐,或者请小时工来做饭。古代的灶王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以前我也不知道天下还有灶王经,在灶台前还有许多禁忌,为了冬令营收集资料,才发现有不同版本的灶王经,才发现古人是信奉灶王的。虽然古代的一些说法,今日可能不适合了,如今的城里人也不再相信有灶王了,但读读灶王经,也能够升起对灶台的尊敬和感恩吧,至少要保持厨房的干净整洁,爱惜厨房的用品。

家长如果带着孩子(小学生)一起念念灶王经片段,可以接受到传统民间文化的熏陶。家长每周选择一天,或逢农历的初一、十五那天,带着孩子把厨房清洁干净,也是在培养孩子的动手和自立能力。

 

范成大《祭灶诗》

古代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来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献,豆沙甘粉粉饵圆。

男人扎礼女人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灶王经

进厨房常存恭敬灶王,口念真经,天庭赐福,家宅平安。

南无灶君王菩萨摩诃萨!(三称)

这一部灶王经何人留下,有西天老佛爷自古创成。

唐三藏去取经带来东土,传流到普天下苦劝众生。

灶王爷司东厨一家之主,一家人凡做事看的分明。

谁行善谁作恶件件同记,每个月三十天上奏天庭。

只要你肯行善存心正道,常言说积善家吉庆多增。

你若是心理坏行了恶事,老天爷降灾殃决不留情。

家家有灶王爷不知尊敬,他掌着善恶簿记得更清。

灶王爷圣诞日人不祭祀,坐东厨太冷淡理上不通。

秋八月初三日圣诞即期,说与你普天下大众齐听。

有善男和信女烧香上供,一家家各个户同点明灯。

又增福又增寿无灾无害,只要你秉真心口念真经。

若有人把真经传流世界,保佑你光景好子贵孙荣。

读书人敬灶王名登金榜,种田人敬灶王五谷丰登。

手艺人敬灶王诸般顺利,生意人敬灶王买卖兴隆。

在家人敬灶王身体康健,出外人敬灶王到处安宁。

老年人敬灶王眼明脚快,少年人敬灶王积下阴功。

世间人往往的舍近求远,远烧香多赶庙千里路程。

灶王前你若是诚心祷告,无论你什么事都敢应承。

只要你存心好多行方便,能与你一件件转奏天庭。

为名的管保你功名显达,为利的管保你财发万金。

有病的管保你疾病全好,求寿的管保你寿过九旬。

求儿的管保你生育贵子,有子孙管保你连科高升。

见玉皇能给你多说好话,祷必灵求必应百事如心。

只要你孝父母恭敬兄长,只要你亲宗族和睦乡邻。

行仁义顾廉耻各安生理,守本分学良善忍辱让人。

灶王爷秉真心奏知上帝,玉皇爷发慈悲永不屈人。

有一等歹妇人心肠毒狠,惹是非招口舌骂断四邻。

说人长道人短欺大压小,气翁姑骂妯娌作践男人。

有一等奸诈人口善心恶,对着人说好话背地黑心。

说真话卖假药弥陀枉念,这等人天不容鬼神难容。

心不好莫说你吃斋行善,做好人行好事才得安宁。

众善人你要想诸事顺利,厨房里要干净朔望明灯。

我与你传流下厨房十戒,众善人一个个牢记在心。

一不许到灶前刮锅响碗,二不许到灶前赤身露体。

三不许到灶前大解小便,屎尿盆臭气物远离厨中。

四不许到灶前涕唾吵闹,墩葫芦摔马勺神不安宁。

五不许到灶前指猪骂狗,数黄瓜道茄子任嘴胡云。

六不许牛马粪破鞋烂底,葱蒜皮鸡毛骨推入灶门。

七不许烤破衣烤鞋烤脚,小儿衣妇女衫烤在灶门。

八不许轻五谷抛米撒饭,有剩茶和剩饭施与饥人。

九不许无故的杀鸡宰鸭,吃斋人要行善戒杀放生。

十不许吃牛肉并吃狗肉,牛耕田犬守夜大有功能。

众善人记准这厨房十戒,又消灾又免难福禄多增。

若再能听我劝敬惜字纸,生贵子做高官到处扬名。

到八月初三日果知尊敬,我保你一家人有显有灵。

若把我灶王经敬念一遍,合家人保平安百病不生。

常常念灶王经几千万遍,多增福多增寿辈辈高封。

 

童谣: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灶王爷本姓张,摇摇摆摆下了乡。

白天吃的油盐饭,晚上喝的烂面汤。

岁末上天言好事,年初下界降吉祥。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三尸神”道教称在人体内作崇的“神”。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

 

盖住脚印的雪

 

年底的一天,山村又下了一场雪。一位云游的僧人,又冷又饿,来到一户人家门前化缘。

“晚上好,能赏给我一点儿吃的吗?”

出来的人一看,是一个百无一用的穷和尚:“家里太穷了,没有东西给你,你去别人家看看去吧。”说完,关上门把和尚挡在了外边。

 没有办法,和尚只好踏着雪又往前走。他来到另外一户穷苦人家门前:“我是一个云游的和尚,天黑了,能否让我借宿一晚呢?”

从里面出来一位老奶奶:“路上辛苦了,肚子一定饿了吧。您看我这家里很困难,不过会想办法给您弄点儿吃的呢,快请进吧。”说着,把和尚让进了屋里,让他坐在炉子旁边,又往里面添了一些柴。可是,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吃的了,怎么办呢?老奶奶便到附近的田里偷来了一束稻子,做了几个团子,给和尚吃了下去。

和尚对这位老奶奶非常感激。不过,他转念一想:天亮以后,有人会顺着雪中留下的脚印,知道偷稻子人的下落,便决定想办法把老奶奶留下的脚印清除掉。于是,当天晚上和尚就做法下了一场雪。大雪夹杂着狂风,把雪中的脚印吹了个干干净净。

其实,这位云游的僧人就是弘法大师。 这一天是腊月二十三,直到今天,在日本仍有年底二十三吃团子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用大米做成团子来供奉神佛,自己也充分享受美味。而在这时经常会刮起的暴风雪,就被称为“大师风雪”。此外,还有“团子风雪”的叫法。                                                                                       日本广岛县比婆郡

 *解说  《弘法慧根》、《弘法薯》等关于弘法大师的故事,在民间传说中独具特色。这些传说推动了每年进行的纪念活动,同时,又在这些活动中获得发展。现在,人们会在旧历十一月二十三日晚到二十四日,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标志即将冬去春来的冬至。对农民们来说,这是最为神圣的一夜了。

译自日文版稻田浩二、稻田和子《日本民间故事百篇》(2003年版),第298-300   下载: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eaf2e80100f92g.html

 

                     

 

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自先秦以来,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皆崇拜门神。
  门神信仰由来已久,据《山海经》说:在沧茫的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颗大桃树,枝干蜿蜒盘伸三千里,桃枝的东北有一个万鬼出入的鬼门,门有上两个神人,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他们把守鬼门,专门监视那些害人的鬼,一旦发现便用芦苇做的绳索把鬼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老虎。于是黄帝向他们敬之以礼,岁时祀奉,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和老虎的像,并挂上芦苇绳,若有凶鬼出现二神即抓之喂虎。后来《山海经》这种以神荼、郁垒、虎苇索、桃木为辟鬼之神的信仰被人们承传了下来。《典术》云:“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门以压邪,此仙木也。”而老虎为百兽之王,能够“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故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这种信仰一直流传至今,除夕之时人们常常在门上贴上画有二神与虎的画,并挂上桃枝或桃人和苇索,以驱鬼辟邪。 遵循大自然的脚步鈥斺斉├12月(3)

 

 

遵循大自然的脚步鈥斺斉├12月(3)

汉画“朱雀,神荼辅首衔环/朱雀,郁垒,辅首衔环”

 

  门神画中神人除了神荼郁垒外,还有唐代出现的钟馗,元代以后出现的秦琼尉迟恭。据《隋唐演义》载:有一阶段唐太宗李世民情绪很不好,晚上睡觉常常听到卧房外边抛砖掷瓦,鬼魅呼叫,弄得后宫夜夜不宁。他很害怕,将此事告诉君臣。大将秦叔宝说:“臣戎马一生,杀敌如切瓜,收尸犹聚蚁,何惧鬼魅?臣愿同敬德披坚执锐,把守宫门。”李世民同意。当夜果然无事。自此以后,便让二将夜夜守卫。后来李世民嫌二人辛苦,便命画工绘二人如往常守卫的全身像悬挂在门口,邪祟从此便绝迹了。上有所好,下必效仿,于是门神就传到了民间,至今民间所贴门神还有秦琼、敬德的形象。
  门神的另一个来源是远古时期的庶物崇拜,殷代天子祭五祀,门既为其一,周代祭五祀于宫「门」- 每日每时必经之处,自然加以重视, 祭祀门神以形像化及人格化。相传为天神,奉黄帝之命统辖人间鬼怪。故逢农历十二月三十晚,用桃木雕两神置大门两边,以御鬼怪,消灾难。后画两神像于门上。逐为门神。
  古代祀典中本有五祀(又说有七祀),所祀的都是小神。究其本源,乃原始的自然崇拜。原始的崇拜,认为凡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五祀所奉供的,都是对人们居处、出入、饮食有用的事物,故祭之以乱报德。这是门神观念的最早来源。遵循大自然的脚步鈥斺斉├12月(3)

遵循大自然的脚步鈥斺斉├12月(3)

遵循大自然的脚步鈥斺斉├12月(3)

遵循大自然的脚步鈥斺斉├12月(3)

遵循大自然的脚步鈥斺斉├12月(3)

 

 

 

童谣:

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

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忙逃跑。

整个春节是由大大小小十几个活动组成
  腊月二十三 祭灶日(小年)  腊月二十四 扫尘
  腊月二十五 赶乱岁、接玉皇  腊月二十七 洗浴日
  除夕前一日 小除夕  岁尾 除夕日
  正月初一 元日(元旦)鸡日  正月初二 狗日
  正月初三 羊日(天庆节:小年朝)  正月初四 猪日
  正月初五 牛日(破五、送穷五)  正月初六 马日
  正月初七 人日  正月初八 谷日
  正月初九 天日  正月初十 地日
  立春节(每年立春日)  正月十五 上元节(元宵节)

以下是画家李滨生先生画的春节民俗画:

 

 

 

 

 

 

 

 

 

l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菜;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蜡祭祝词:“土返其灾,水归其壑,昆虫勿做,丰年若土,岁取千百。”

 

年歌    (临县)

    过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胡拾翻。
     腊月二十四,裁下对子写上字。
     腊月二十五,背上顺顺去赶集。
     腊月二十六,割下二斤肥羊肉。
     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洗了脚。
     腊月二十八,蒸下一瓮米圪
     腊月二十九,调起凉菜滤下酒。
     月尽黑间不得闲,红天火地过新年。

 

迎神谣   (太谷县)

大年初一把门开,先接喜神后接财。
     东风吹开金银河,西风吹了三年灾。
     观音老母走进来,送进两个贵子来。
     注:春节早晨开门时,先放个“开门炮”接念此歌。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的磕头,

老辈的给钱。要钱没有,扭脸就走。

 

逗……逗……乞逗乞逗强;年糕蘸白糖,枣儿栗子大海棠。

 

公鸡闹白菜,公婆有担待。

蝙蝠落窗根,五福齐临门。

荷花盖金鱼,年年庆有余。

蝉蝉吹笙笙,儿女早成人。

八仙过海四季景,葡萄百子七星明。

荷鹤二仙鹿鹤顺,喜鹊登梅喜盈门。

神龟寿来夺桃红,寿兰竹菊护花神。

四季如意牡丹根,佛手莲花贵堂生。”

注:妇女剪窗花时所唱,每句可剪一个图案。

 

小巴狗,上南山,吃金豆,拉金砖,

你包饺子,我和面,你放爆仗我放鞭,

噼哩啪啦过年咯!

 

过年啦,贴花啦,满窗子,都红啦。

贴个猫,喵喵喵;贴个狗,汪汪汪;

贴个小孩打滴溜,贴个老猴抽烟斗;贴个没牙佬满地走。

 

财神爷,打南来,反穿着皮袄踢拉着鞋,隔着墙头扔元宝来!

 

过大年 (朔县城区)

    过大年,响大炮,新糊花窗红火了。
     大红对联满门柱,旺火垒了一人高。
     纸绸灯笼檐前吊,烧香敬纸添热闹。
     爷爷带个瓜壳帽,奶奶头顶皱帕罩。
     爸爸礼帽加长袍?熏妈妈银绳脖上套。
     哥哥围个长围巾,姐姐穿件花棉袄。
   
     剁肉馅,包饺饺,豆芽菜,调粉条,
     红烧丸子扒肉条,饽饽点心炸油糕,
     鸡子鲜菜用油炒,糖酸熘鱼加红烧。
     辞岁拜年连夜跑,作揖跪拜少敬老。
     人人见面问个好,接神摆供都上庙。
     敲锣打鼓迎喜神,灯笼火把送瘟妖。

 

大年初一就是好,老老少少起得早。

穿新衣,戴新帽,烘年火,放鞭炮。

烤罢年火往家跑,拜罢年来兴致高。

一拜爷爷福寿高,二拜奶奶永不老,

三拜爹爹身体好。全家老少都拜了,欢欢喜喜吃年糕

 

初一初二磕头儿,初三初四耍球儿,初五初六跳猴儿。

 

过年乐  (长治郊区)

   正月初一拜年节,初二开始走亲戚;

初五送五穷,初六升斗不敢动;
     初七不敢吃黑菜,初八黑夜祭星来。

       初十老鼠娶媳妇,十一十二动锣鼓;
     十三十四蒸黄糕;十五十六闹元宵;

       二十五,过填仓;过罢填仓送粪忙。

 

拜年歌   (偏关)

锣鼓喧天进了村,男女老少喜盈盈;

我们秧歌来拜年,人寿年丰好光景。
     高山头上一盆花,照见户户好人家;

福禄寿喜过大年,大人娃娃插金花。
麻炮鞭炮咚叭响,今年是个好年景。

这家人家住先生,先生教得好学生;
     文武双全出栋梁,文的是那文曲星,武的是那武将军。

 

吉庆有余   (大同)

    一元复始,     二气调和,  三阳开泰,     四时如意,
    五福临门,     六合同春,  七仙玉女,     八仙庆寿,
    抬头见喜,     人人所知,  大年贴对,     吉庆有余。

 

正月初一拜新年,腰里装满长岁钱。

二月初二龙抬头,一家闺女百家求。

三月初三蟠桃会,寿桃寿面庆百岁。

四月初四娘娘花,天后庙里把香插。

五月初五端阳节,雄黄药酒避蛇蝎。

六月初六晒谷秀,防虫多放卫生球。

七月初七牛郎会织女,无情隔断好夫妻。

八月初八是金秋,红叶满山头,满腹文才不用愁。

九月初九度重阳,登高望远祝辉煌,敬老更发光。

十月冬至心情松,转年丰产好收成。

十一月盼雪要心齐,为给鬼节备棉农。

十二月万事需总结,就要休息歇一歇,欢欢喜喜过春节。

 

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哈哈笑,

黄狗贴春联,山羊把地扫,

猴子买糖果,花猫蒸年糕,

松鼠宝宝剥花生,母鸡大婶搓元宵,

三个小猪来拜年,穿着新衣戴新帽,

你来舞龙灯,我来踩高跷,

放起爆竹噼啪响,恭喜恭喜春节好。

 

过大年,三件宝,      对联灯笼和鞭炮。
大年三十初夕夜,   年兽进村嗷嗷叫。
家家户户关门窗,   男女老少往外逃。
年兽生性很凶猛,   生吞牲畜和人命。
就在这年初夕夜,   春节老人早来到。
身披一身大红袄,   鹤发童颜银须飘。
老人手拿三件宝,   要把年兽驱赶掉。
年兽看见有灯火,   狂叫一声扑上前。
老人突然把门开,   噼噼啪啪放鞭炮。
年兽吓得丢了魂,   浑身打颤往回跑。

家家户户过新年,   欢乐喜庆贺团圆。
包饺子,蒸年糕,   大红灯笼高高照。
贴对联,剪窗花,   喜悦心情言难表。
瑞雪纷飞来年丰,   除夕之夜家家明。
大年初一早早起,   戴上新帽穿新衣。
邻里之间互拜年,   朋友之间问个好。
身体健康事如意,   平平安安大吉利。
一年一年又一年,   春节老人保平安。

 

财神爷爷住我家


财神爷爷胡子花, 大家快快去请他。
打扫庭院迎接他, 贴副春联邀请他,
放串鞭炮欢迎他, 挂盏灯笼照亮他,
包上汤圆等着他, 唱首歌儿献给他。
财神爷爷笑哈哈, 住在我家不走啦。

 
猪八戒过年

过年食品多又多, 猪八戒的口水流成河。
三餐要吃鸡鸭鱼, 垃圾盛满九大箩。
吃了睡,睡了吃, 一称体重八百多。
大耳朵,地上拖, 踩一脚他跑不脱。
走一步,歇一下, 蜗牛比他快得多。

十二生肖过年

小老鼠,过新年,三更半夜找活干;
小水牛,过新年,在家休息不犁田;
小老虎,过新年,一早出门满山转;
小白兔,过新年,电脑玩得红了眼;
小飞龙,过新年,爬上柱子把功练;
小金蛇,过新年,玩捉迷藏草丛钻;
小骏马,过新年,出门旅游到草原;
小山羊,过新年,割下青草一大片;
小金猴,过新年,动物园里去表演;
小公鸡,过新年,喔喔喔喔报平安;
小花狗,过新年,蹲在门口把家看;
小胖猪,过新年,跑来跑去在锻炼。

 

新春数字歌

一元复始新年到,二龙戏珠春意闹,
三阳开泰恭喜你,四季发财赚钞票,
五福临门快进来,六六大顺步步高,
七星捧月就是你,八面威风志向高,
九霄云外是烦恼,十全十美最最好,
百折不挠祝福你,千言万语都嫌少,
万紫千红春光美,你在花丛眯眯笑。

 

春之歌

       
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回大地飞燕子,
       
春雨潇潇多温柔,春风扑面有情意,
       
春暖花开铺锦绣,春光明媚披霞衣,
       
春色满园蜂蝶舞,春满人间更美丽。

 

   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李世民 《除夜》

 

“年”怪的故事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他却说:“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独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右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资料来源:网上)

 

吃年夜饭的习俗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以上2个和“年怪”有关的故事很相似,家长可以选其一。

"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

                          

 

古时候人们是用「油灯」来照明,而掌管油灯的神就是「灯猴」。

传说,在很久以前,每年的冬收之后,人们为了感谢众神明的保佑,都会准备好多丰盛的牲礼来酬谢神明,可是拜着拜着却忘了祭拜「灯猴」。
    
这个灯猴一气之下,便跑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告了一状,并且大骂人类忘恩负义,不知感恩惜福,而且好吃懒做等。玉皇大帝听了之后非常生气,决定处罚人类,便指示海龙王在除夕之夜降下大洪水,把人类淹死。
  
这个消息让土地公知道后,非常紧张,赶紧请求最仁慈的观音菩萨出面帮忙。观音菩萨在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之后,觉得事有蹊跷,便赶回天庭秉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完之后怕伤及无辜,决定派最公正的太白星君下到凡间调查清楚。
   
除夕的那一天,土地公非常同情善良的人们,只好把天降洪水的事告诉了人们。人们听了都很悲伤,许多人便提出建议:「既然过完除夕夜,大家都会死,不如今晚好好的享受一番」。
  
于是,在除夕夜,人们穿上最美丽的衣服;吃最好的食物;出门在外的游子,也都赶回来和家人团聚,准备渡过这最后的一夜。
  
到了大年初一,人们却发现没有大洪水,大家过了一个平安的年,于是都高兴的互道「恭喜」。
   
而玉皇大帝在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后,便取消了降洪水的命令,并处罚了灯猴。

《守岁》

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

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守岁》  苏轼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除夕谢年歌
     
 除夕繁忙,勿忘上苍。
  
    三头六眼,敬请先尝。
  
    保我合家,人财两旺。
  
    子弟求学,读书快上。
  
    一家人口,麻痘稀朗。
  
    农作收入,五谷满仓。
  
    家里饲养,六畜兴旺。
  
    祈祷明年,蒸蒸日上。
  

                          2012年12月20初稿

                         2012年12月26定稿

 

结束语:

     农历12个月的《遵循大自然的脚步》,今天终于宣告结束!

     把适合的民间故事按照农历的月份收集编排起来,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幸现在有了网络,几乎所有的故事和资料、图片,都来自网上。我没有多余的精力把书上的故事再输入电脑里。感谢在网上分享故事、资料和图片的人,因为他们的付出,我才能完成《遵循大自然的脚步》。

在一次工作坊中,一位妈妈告诉我,她小时候读过大量的格林童话,现在她意识到,她能够很快信奉基督教,和小时候读格林童话有关。最近我在网上看到,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1999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时,中肯地说道,他无法接受基督教的信仰,完全因为小时候听到太多的聊斋故事。

幼年时听到的故事,会成为成人后价值观、生活观、道德观,甚至信仰的一部分。中国的民间故事里,有我们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宝藏,让孩子浸透在中国的故事里,他们就和我们的文化有了血脉相承的关系。

期待读者们提出宝贵的意见。

 

                                               吴蓓

                                       2012年12月26

话题:



0

推荐

吴蓓

吴蓓

83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理学硕士,担任过大学物理教师13年。2001年赴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华德福教育,2005年9月开始在北京实践华德福教育。已出版的书籍:《华德福老师的心灵日记》(原名为《英格兰的落叶》)、《请让我慢慢长大》。翻译出版的书籍:《学校是一段旅程》、《解放孩子的潜能》、《圣雄修身录》《圣雄箴言录》,以及3本儿童绘本。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