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遵循大自然的脚步——农历11月(三)

                      吴  蓓   编

 

                          

 

雨师之神诞日为 十一月二十日。由于近代雨师的崇拜逐渐为龙王崇拜所取代,因此现在专门奉祀雨师的祭典已不多见。只是在道教大型斋醮仪礼上,设置雨师的神位,随众神受拜。

雨神亦称雨师,其信仰与风神一样,起源甚古。《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东汉蔡邕《独断》则称,“雨师神,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雨”。毕星是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一。此当是以星宿为雨神也。另外,亦有以人物为雨神者。晋《搜神记》称,“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更以神鸟为雨师,称“雨师者,商羊是也。商羊,神鸟,一足,能大能小,吸则溟渤可枯,雨师之神也”。唐宋以后,从佛教中脱胎出来的龙王崇拜逐渐取代了雨师的位置。

奉祀

 雨师之名,以“师”名神。据《风俗通义》的《祀典》称,“师者,众也。土中之众者莫若水。雷震万里,风亦如之。至于太山,不崇朝而遍雨天下,异于雷风,其德散大,故雨独称师也”。正是由于风雨滋润,“养成万物,有功于人,王者祀以报功也”。雨师的奉祀,秦汉时已列入国家的祀典。

雨师李靖

唐朝时还以李靖为雨师。《山西通志》风雨神庙,在翌城县四望村。其神唐卫公李靖。这大概源于《唐逸史》中李靖行雨的故事。相传李靖曾经远行于山中,夜晚寄宿于民夫家中。半夜,一妇人将一个水瓶递给他说:天命行雨,烦汝代劳。一佣人牵一青骢马至,对李靖说:汝以水自马鬃下,三滴乃止,慎勿多滴。李靖上马后,正准备滴水,不料马惊,咆哮跃空,瓶中水一连数滴,次日当地一场大雨,解决了旱情,民感其恩,立庙祀之。

应龙和雨师

虽然上古时代的雨师有多种名目,但随着龙崇拜的普及,其它雨师的形象乃至名称都弱化、模糊了,只有龙的布雨形象日益强化,所以龙也就成了雨师。

雨师应龙是黄帝收的一个小弟。据说,“应”是雁鸣的声音。当时大雁常在黄土高坡上低低的飞行,领队的老雁在空中鸣叫,后继的雁鸟一只接一只应和,以免有谁掉队。这便是答应、应对、应唱、响应等词的来历。应龙有雁的特征,身体轻盈,轻易爬临山顶,在阳光闪闪中静止不动,大家向上仰望,看见的是一只有翼的雁形飞龙--所以叫应龙,即是雁龙。

据说应龙只能驾驭地面的流水,黄帝战蚩尤的时候,他截取灵山河水,秘密蓄积水位,妄图一举淹没蚩尤的营地,结果被雨师的大雨浇了一个乱七八糟,害人反害己。

也有版本说应龙会飞上天往下吐水,这似乎也不算会下雨,只是“飞”和“吐水”两项技能的简单叠加而已。最逊的是他会放不会收,结果吐出来那么多口水都被雨师收了去,造成反扑,害得黄军都被他的口水淹了。到了大禹治水的时候,他就只能帮着人家用尾巴扫扫地、划划线了。

雨师赤松子:

 《列代神仙通鉴》卷一神农时,川竭山崩,皆成沙碛,连天亦几时不雨,禾黍各处枯槁,有一野人,形窖古怪,言语颠狂,上披草领,下系皮裙,蓬头跣足,指甲长如利爪,遍身黄毛覆盖,手执柳枝,狂歌跳舞,曰:“予号赤松子,留王屋修炼多岁,始随赤真人南游衡岳。真人常化赤色神首飞龙,往来其问,予亦化一赤虬,追蹑于后。朝谒元始众圣,因予能随风雨上下,即命为雨师,主行霖雨。”

 这位赤松子先生有一种能随着风雨飘来飘下的本领,曾做过炎帝神农氏的雨师,后来从西天母那里得了什么不死药之类的东西,能入火自焚,随风雨而上下。成了仙,上了天,顺便还拐走了炎帝的小女儿。直到高辛氏的时候,赤松子才想起自己的职责,又回到人间做雨师。炎帝到高辛之间隔着黄帝、少昊和高阳三代,原来那几百年竟是滴雨未下的。相传远古时代,人民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一日无获,就得挨饿,日子过得和艰难。后来,神农氏用木制做耒、耜,教大家种植谷,秋收冬藏,生活才有所好转。于是神农氏被众人举为首领。

 年复一年,一场罕见的旱灾降临了,一连数月,天上没有一滴雨降落,田里的禾黍全都要枯萎了。旱情最重的地方,川竭山崩,皆成沙碛,连人畜都要渴死了,喷甭说汲水浇地了。

 神农氏头发快愁白时,不知从哪儿跑老一位蓬头跣足、形容古怪的野人,上披草领,下系皮裙,手里还拿根柳枝。野人自我介绍说:"我叫赤松子,曾随师傅道人在昆仑上西王母石室中修炼多年。赤道人常化飞龙,南游衡岳,我亦化为赤虬,跟在他身后,还学会布雨的本领。"

神农氏闻之心喜,让他马上显示一下。但见赤松子取出一种叫:"冰玉散"的粉末吞下,化为一条赤龙,飞上天空。霎时,天上乌云密布,一场倾盆大雨兜头浇下,眼看就要枯死的庄稼,有恢复了郁郁生机。神农氏大喜,立封赤松子为雨师,专管布雨施霖的事。

神农氏成仙后,皇帝继任首领,九黎的头领蚩尤不服,兴兵作乱。连赤松子也投奔了过去。等黄帝率领众部落与蚩尤大战与涿鹿之野时,赤松子化为一条虬龙,飞廉变成一只小鹿,一道施起法术。刹那间,天昏地暗,走石飞沙,暴雨狂风,飓风卷飚。黄帝和他的部下在一片混沌中,连东南西北也辨认不出,还能作战?蚩尤趁机发动进攻,杀得对方丢兵弃甲。就这样。蚩尤依仗飞廉和赤松子能征风召雨的优势,九连九胜黄帝,迫使黄帝连连后撤,一直退到泰山。

 黄帝在泰山会集群臣,商讨了三天三夜后,终于设计出两个破敌法宝--司南车和牛皮鼓。司南车有两层,共二十八个轮子,车上有一个手指前方的木刻人。车轮滚动时,牛皮鼓一共八十面,一起鼓响,声音可以响彻三千八百里。于是黄帝再与蚩尤决战。

 蚩尤仍使飞廉和赤松子呼风唤雨,炊烟喷雾。这一次,黄帝靠着司南车,始终不迷失方向,坚持战斗,紧接着,大臣容成等人,率人擂起牛皮鼓来,顿时惊天动地,裂石崩云,吓得飞廉和赤松子魂飞魄散,赶紧还原凶横本相,跟着蚩尤一块儿逃窜。黄帝挥师追击,一只追到涿鹿,终获全胜,还活捉了赤松子和飞廉。因为这两个人都是降伏,黄帝仍叫赤松子当雨师,又封飞廉为风伯,要他们改恶向善,从此为民造服。

五帝后,世间没人再管得住风伯雨师了,于是对她们的祭拜,被列入国家的是祀典,目的仍在于祝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平安。

 

乌鸦为什么哇哇叫

 

乌鸦虽然多嘴爱动,从早到晚地乱飞乱叫,但她没有歪心眼,只是常常作一些傻事。

  有一天,乌鸦正在香樟树上筑窝,准备筑好窝儿生小乌鸦。地衔着枯树枝这么架那么搭地忙出一身大汗,累了,张起翅膀偏着脑袋正想休息一会儿,忽然看见一只红毛狐狸掉到很深的石洞去了。
  乌鸦担心起狐狸来了,急忙飞到洞口叫道:
  “请问狐狸老妈妈,你下石洞去干什么呀?”
  狐狸从来没遇见过这样的事情,眼珠儿一转,计上心来,笑着对乌鸦说
  “唉,不幸得很呀,我以为洞中有许多蜂蜜,想跳下来吃顿香甜的早餐,不料洞里没有一点东西,我饿得没有力气,爬不上来了。”

  乌鸦听了很着急,心想:我拿什么东西给狐狸吃呀?让老妈妈饿肚子是不应该的。于是急忙飞到农民的竹林边,叼起一只正在晒太阳的小母鸡,送到石洞里给狐狸吃了。

  “好乌鸦,感谢你给我吃了东西,好不好请你再拿点水来给我喝呵?”

  乌鸦听了非常着急,心想:我怎样取水给狐狸喝呀?让老妈妈口渴是不应该的。于是急忙飞到农民的泉水井边,叼起一个打水桶儿,把泉水送给石洞里的狐狸喝了。
  狐狸喝了泉水,舐了舐舌头,眯起眼睛说:
  “好乌鸦,感谢你给我吃了小鸡,喝了泉水,好不好请你把我从石洞里拉上来呢?因为我吃喝得累了,不能爬高呵。”
  乌鸦听了非常着急,心想:我怎样把狐狸拉上来呢?让老妈妈累了爬高是不应该的。于是急忙衔了许多树枝丢下洞去,慢慢地石洞垫满了树枝。狐狸从树枝上走出洞口,对乌鸦打了几声哈哈说:
  “好乌鸦,感谢你给我吃了喝了,也感谢你把我从洞里拉出来了。但是我从树枝上走出洞的时候,又走饿了,好不好请你舍了自己的身体,喂饱我的肚子呢?”
  乌鸦对着天空想了想,才发觉自己费了心血,花了力气,只不过是作了可笑的傻事,便把眼珠子转了两转说:
  “好的,请等一等,让我去折树枝回来筑好窝,生了蛋,孵出了小乌鸦,再请你吃更多的东两吧。”
  狐狸望着乌鸦说:快些筑窝生蛋,快些孵出小乌鸦,我睡着等你吧。”
  乌鸦赶快飞到失了小母鸡和打水桶的农民门前,又叼起一只小公鸡在农民的房子上面打起转转飞,把农民、农民的妻子、农民的猎狗都引出来了,他们跟着乌鸦直追,追到狐狸睡觉的地方,农民把狐狸打伤,猎狗把狐狸咬死。
  乌鸦把小公鸡和打水桶也还给农民。对于农民损失的小母鸡,算是用狐狸的皮肉赔偿了。
  以后,乌鸦一想起自己对狐狸所作的傻事,总是常常恶心,不停地张嘴想吐:“哇!哇!哇!”

来自 中国儿童资源网

 

           老虎遵守约定

 

唐朝贞元年间,王征担任申州太守,当时辖区内,经常受到老虎的侵扰,王征下令:如果捕杀一只老虎,就酬赏十匹细绢。有位年老的差役名叫丁岩,擅于设陷阱,没几天就有一只老虎掉进陷阱里,围观的人成百上千。

有一次,丁岩喝了酒,衣襟被树根挂了一下,不小心也掉进陷阱里。大家都害怕极了,用辘轳放下一根粗绳,让丁岩把自己捆住,然后把他吊上来。丁岩被拉离地面二、三尺的时候,老虎踩住绳子,不让他上去,一连几次都是如此。

于是,丁岩对老虎说:“你们这些老虎,行凶伤人,理应翦除。现在大家没有马上把你除掉,是因为怕伤着我。你要是听我的话,让我出去,我就禀告太守,保证不再伤害你们的性命,你就带着虎群远远的离开这里。我对天发誓,绝不违背这个誓约。”

老虎仔细听着,好像明白了。丁岩再被拉上去时,老虎不再阻止。

丁岩出来后,就去拜见太守说:“现在就是杀掉这只老虎,也还是不能免除群虎之害。请求您把它放了,让它带着虎群离开。”

太守王征同意了。丁岩就向坑中慢慢填土,老虎踏着不断填起来的土堆,最后一跃而出,哮吼而去。从此以后,当地的虎群就没了踪迹。

 

                         张鱼舟与老虎

 

唐朝建中年初,青州北海县县北有秦始皇的望海台,台的一侧有一个别泊,泊边有一个叫张鱼舟的打鱼人盖了栋草房住在里边。有一回一只老虎突然走进草屋里,赶上张鱼舟正在睡觉,到了天要亮的时候,张鱼舟才觉得屋里有人。一开始不知道是虎,到天亮看见了,张鱼舟吓得趴在那里没敢动。那虎用脚慢慢地触摸张鱼舟。张鱼舟想到可能有什么事,就坐了起来。老虎把左前脚举起来让张鱼舟看,张鱼舟一看,见虎脚上扎了一根五六寸长的刺,就为它拔下来。老虎蹦蹦跳跳地出了草屋,作出好象下拜的样子。于是把身子挨近张鱼舟,好久虎回顾着离去了。

到了半夜,忽然听到屋前有挺大一个东西摔到地上。张鱼舟出去一看,是一口挺肥的野猪,差不多有三百斤。虎也在那里见了张鱼舟又身子挨近他表示亲热,好久才去。从此以后,每天夜间老虎都送东西来,或者是猪,或者是鹿。村里人以为张鱼舟是妖怪,就把他送到县里。张鱼舟详细述说了始末。县令派人随张鱼舟偷看。到了二更,老虎又送来一头麋鹿。县令宣布他无罪。张鱼舟为老虎设了一百一斋功德。那夜,老虎又衔来一匹绢。一日,他的草房忽然被虎拆了,估摸着是不让张鱼舟在这住了。张鱼舟知道这个意思,就搬到别处住了。此后虎也不再来了。

    (原文《广异记》  译文来自网上 ) 

  诗曰:

  食言罕见信由衷,心诺潜消坎陷凶。

  擒虎不难难纵虎,千山万壑转仁风。

来自佛法在线:  http://www.liaotuo.org/

 

神奇海棠

 

     村子里住着两兄弟。父母给他们留下了一头大黄牛。牛身上,常有一种昆虫,叫牛虻。

    有一只头上带红点的大牛虻,跟这头黄牛和平共处。分家时,哥哥欺负弟弟年幼,拉走了大黄牛,只把那只牛虻给了他。

    从此,这只牛虻便是弟弟的唯一财产。有一天,大牛虻被邻家老伯的大母鸡吃了,弟弟伤心地哭了起来。老伯说:“别哭啦,我把大母鸡赔给你。”

    说来也怪,这只大母鸡吃了牛虻以后,天天生个双黄儿蛋。有一天,大母鸡被房东大娘的大黑狗咬死了,弟弟又伤心地哭了起来。大娘说:“别哭啦,我把大黑狗赔给你!”

    谁料到,这条大黑狗吃了母鸡以后,力气大得很,拉车、犁地比牛还有力气。这消息,不知怎么传到了哥哥的耳朵里。哥哥想用大黄牛换弟弟的大黑狗,弟弟没答应。狠心的哥哥就在晚上用粗麻绳把大黑狗吊死在树上了。

    第二天,弟弟看到自己心爱的大黑狗被人害死了,伤心地痛哭了一场,在山坡上挖了个坑,把大黑狗埋葬了。他还亲手修了一痤坟,坟上栽了一棵小海棠。

    几年后,弟弟来给大黑狗上坟。当年的小海棠已长成绿叶成荫的大树,树上结的果子红橙橙的数也数不完。弟弟上前摘了一个海棠拿在手里。谁知道,那海棠眨眼间就变成了一锭黄灿灿的金子!

    弟弟高兴极了,爬在树上把那些海棠一个又一个地摘下来,用自己的衣服兜住,回村子里去了。

    善良的弟弟把穷乡亲们都召集来,把这些海棠果分给了大家每人一个,哥哥也挤在穷人堆里。

    那些海棠果一到穷乡亲手里,立刻变成了金子。哥哥看呆了,忙上前一步,硬是要了三个最大最红的海棠。

    他跑回了家,关好了屋门,拿了一颗在手里。这时候,海棠果子慢慢的裂开了。

    突然,从里面飞出一只大牛虻。大牛虻飞到哥哥的脸上,狠狠叮了一口,就飞走了。他顾不得这些,忙伸手取出第二颗。

    这次,从里面跳出的是一只大公鸡。那大公鸡跳到地上,照哥哥的小腿上狠狠地啄了几口,就飞跑了。

    贪心的哥哥仍然没想出其中的原因,又握住了第三只果子。果子裂开了,里边竟然跳出一条凶猛的大黑狗,就是被他吊死的那条狗。

黑狗张开大口向哥哥咬来,他立刻被吓昏了。等他醒来时,红海棠一个也不见了。

 

马头琴的来历

蒙古族民间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个放牛娃,名字叫苏和。

  一天,太阳下山了,天慢慢地黑下来了,苏和才赶着羊回家。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前面路边有个毛茸茸的东西,走近一看,啊,原来是一匹刚生下来的小白马,多可怜啊,苏和就把它抱回家去养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白马一天天长大了,浑身雪白,又美丽又健壮,人人见了人人爱。苏和更是爱得不得了,每天骑着小白马去放羊,他们真象一对好朋友,一时一刻也分不开。

  一年,草原上的王爷举行赛马会,四面八方的人都去参加。苏和对他心爱得小白马说:“小白马,小白马,人家都去参加赛马会,咱们也去,好吗?”小白马不会说话,一边点着头,一边咴咴地叫,好象在说:“咱们也去,咱们也去!”苏和别说有多高兴了,他带上干粮,骑着小白马也去参加了。

  赛马会开始了,好多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骑着棕色的、黑色的、黄色的马在草原上奔跑,可谁也没有苏和的小白马跑得快。小白马象一道闪电,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

  王爷一看,得第一名的是个穷小子,心里很不高兴,他让人把苏和叫来,对他说:“你是个穷小子,不配骑这样好的马。喏,我给你三个金元宝,把这匹小白马卖给我。你回去吧!”苏和怎么舍得他心爱的小白马啊,他对王爷说:“我是来赛马的,不是来卖马的!”说着牵了小白马就走。

  王爷一听发了火:“你这个放羊的穷小子,敢顶撞我王爷!来人啊!拉下去狠狠地打!”苏和挨了一顿打,被王爷赶了回去。

  王爷抢了苏和的小白马,就想在别人面前显一显。第二天,王爷摆了酒席,请了许多许多客人,王爷对大家说:“我刚得了匹小白马,奔跑起来,就象一道闪电,谁也比不过它。你们好好瞧着。”

  他说完话,就骑上了小白马,可是小白马一动也不动,王爷生气了,就拿鞭子打它,这一打可不得了,小白马猛得一跳,把王爷摔了个四脚朝天,小白马撒开腿就跑,去找它的小主人苏和了。

  “捉住它,捉住它!”王爷从地上爬起来,没命地喊着。可是谁也追不上它,王爷接着喊:“别让它跑了。用箭射死它!”

  几十支箭,嗖嗖嗖嗖,向小白马射去。小白马让箭射中了,血不断地流出来。可是小白马很勇敢,它忍着痛,一个劲地向前跑,一直跑到小主人苏和家。

  苏和给打得浑身上下都是伤,躺着一动也不动,心里正想着他的小白马,忽然听见一阵咴咴咴的叫声,啊,是小白马,是小白马,是小白马回来了。他忍住痛,一个翻身爬起来,打开门一看,真的是小白马回来了,可是小白马呀,雪白的毛都让血染红了,它亲了亲小主人苏和的脸,倒在地上就死了。

  小白马死了,苏和几夜都睡不着觉,心里不停地说着:“小白马回来吧!小白马回来吧!”一天晚上,苏和刚一睡着,看见小白马回来了。苏和搂着小白马的脖子,亲了又亲,说:“小白马,我真想你啊!”小白马轻轻地说:“我的小主人,我也真想你啊!你拿我身上的东西做一把琴吧!这样,我们就永远在一起了。”

  苏和睁开眼睛一看,小白马不见了,原来刚才是在做梦呢。他含着眼泪拿小白马的骨头做了一把琴,拿它的筋做弦,拿它的尾巴骨做弓,琴杆顶上雕刻了个马头。这就是马头琴的来历。从此,苏和天天拉琴,拉了许多好听的曲子,远远听起来,就象小白马在唱歌。

  其它的牧民听到这优美的曲子,都学着苏和的琴的样子,用木头做了许多马头琴,他们一边放牧一边弹着马头琴。就这样马头琴传遍了整个草原。

 

                      精卫填海

 

    炎帝有一个女儿,叫女娃。女娃十分乖巧,黄帝见了她,也都忍不住夸奖她,炎帝视女娃为掌上名珠。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因为父亲忙于公事:太阳升起时来到东海,直到太阳落下;日日如此,总是不能带她去。这一天,女娃没告诉父亲,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女娃的小船打翻了,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终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小女儿,但却不能用太阳光来照射她,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便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的!”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一只海燕飞过东海时无意间看见了精卫,他为她的行为感到困惑不解,但了解了事情的起因之后,海燕为精卫大无畏的精神所打动,就与其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到人们的尊敬。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之填沧海”,热烈赞扬精卫小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白银蛇河

 

在大青山北麓,有座哈拉脑包山。

很久以前,就在这座哈拉脑包山上,有一条银白色的蛇。她不但长得洁净,还有一颗慈祥而又善良的心。她灵敏的耳朵能听到人们的呻吟,她锐利的眼睛能看到人们的灾难。多少年来,她永远在关心着人们,搭救着人们。

一天,白银蛇正在洞中闲坐,忽然觉得心神不安,倾耳细听,远处传来了极悲惨的人吼,羊叫声。于是急忙走出洞外,到山顶上往下一看,啊呀!原来在山脚下,一只恶狼冲入羊群,正在咬伤惊散的绵羊,人们也惊恐地四散奔逃着……这凄惨的情景打动了白银蛇的心,她打算搭救这些可怜的羊。于是她奔向恶狼,用足力气一吸,便把恶狼从正在逃散的羊群中吸了出来,直悬到半空,然后又一呼气,把悬在空中的恶狼,又摔到山崖的岩石上,摔得头破血流,死在山下。白银蛇看着牧羊人将羊群赶进了圈以后,才放心回洞。

一天,白银蛇想出来游玩,刚走到洞口,便觉得冷气逼人,探头往洞外一看,原来刮起了白毛风,满山遍野都盖满了白雪,狂风怒吼着。低低的蒙古包都快给埋住了,牛马到处奔跑,羊儿被冻死很多,可是风势还是越来越大。善良的白银蛇看到人们的苦难,很不忍心,便将她的心吐出来,化成粉末,随风飘散。马上风停雪住,太阳出来照化了地上的冰雪,青草长出了嫩芽,人们又恢复了安适的生活。

可是灾难总像一根尾巴似的,永远随着受苦的人们。一年,这儿又遭受了从来没有过的大旱灾。大地上好象被火烧的一样干燥,草木都枯黄了,牛羊失去了水草,人们叫苦连天。白银蛇看到了这些情景。她愿意让人们永远过好日子,不再让人们遭受这样的痛苦,于是便勇敢地爬下山岗,伏在沟中。将她那银白色洁净的身躯,化成了清澈的流水,潺潺地流出山涧,流向草原。这河水滋润了土地,使水草茂盛起来,牛羊也长得肥壮了,人们便在这儿过着安适的游牧生活……

这个白银蛇河的故事一代传一代地传了下来。还流传着下面几句歌谣:

善良的白银蛇,

身躯化成了河。

你要吃这河中水,

就要记住这传说。

 

流传地区:乌兰察布盟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白云鄂博一带

搜集整理:少艾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从书《蒙古族民间故事选》内蒙古语言文学历史研究所文学研究室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5月新1

               彩蝶计划民间故事项目  丁丁录入                                              

 


                                             
20121011初稿

                                                                                        20121128定稿
话题:



0

推荐

吴蓓

吴蓓

83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理学硕士,担任过大学物理教师13年。2001年赴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华德福教育,2005年9月开始在北京实践华德福教育。已出版的书籍:《华德福老师的心灵日记》(原名为《英格兰的落叶》)、《请让我慢慢长大》。翻译出版的书籍:《学校是一段旅程》、《解放孩子的潜能》、《圣雄修身录》《圣雄箴言录》,以及3本儿童绘本。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