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回应》一文对读者留言的反馈
吴 蓓
自从《我对胡萍老师十评华德福的回应》(以下简称“回应”)一文发表后,有很多读者留言,我不能一一回复,在此做些反馈。
我从来不参与网上对华德福的讨论,我觉得,天下没有一种理论或体系,能够得到全世界人的普遍赞同。常见的情况是,有人赞同、喜欢,有人反对、批评。对待华德福教育也一样,有反对批评的声音,很正常。
符合逻辑吗?
我在回 应胡萍老师的文章里,一点也没有否认过胡老师看到的例子是真实的。也没有否认过中国实践华德福教育的幼儿园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不赞成的是根据几个例子,有的是亲眼所见,有的是听说,就得到一个普遍的结论。这样的推论方式,我不能接受。我觉得重点不在于华德福是好还是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对此无所谓。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使用的概念是否清晰,是否有充足的事实依据,推论是否符合逻辑?
概念是否清晰?当我们使用华德福老师和华德福幼儿园如何,来作为评判的出发点,就必须考虑所见所闻的实例,是否是真正的华德福,还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理解不到位,而产生的错误。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就不能简单地把错误都归之于华德福。
当然导致胡萍老师误解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华德福内部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即便这样,胡萍老师在写文章的时候,也需要慎重使用“华德福”,因为她的推论基础建立在这几个“华德福”园和老师上。
胡萍老师认为华德福教育“儿童在7岁前不可以学知识,---” 如果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不在一个层面上,那就无法讨论了。我的看法是遇到有争议的概念,查字典。根据字典上对“知识”的定义或阐释,我们来看看华德福幼儿园是否教知识。
当我们写批评文章时,所用概念自己心里是否清晰?是否有所界定?
是否有充足的证据?即便是一位合格的华德福老师,也不可能不犯错误。他犯的错误,一定是由于华德福教育导致的吗?
我想有三种犯错误的可能性。一是,他即便不是华德福老师,也会犯同样的错误。比如一个人即便不学华德福,他也会争权夺利,他学了华德福,并不表示人的劣根性一下就没有了,人的自我完善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胡老师文章中的那位华德福园的家长,看见2个人吵架,说是2条狗在吵架。即便她不把孩子送到华德福幼儿园,也可能会说同样的话。二是老师对华德福教育误解了,他没有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他没有根据本地本班孩子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而是生搬硬套。三是华德福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
胡萍老师的文章里没有区分这三种可能的情况,而把一切错误的根源都归到华德福或人智学,这样下结论实在太匆忙、太武断。一个结果,有多种原因,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看到的几个“华德福”园存在的问题都归结到一个原因。
再说,某个机构或组织里的人做了坏事,法院只会判决这个人的罪行,而不会把这个人的犯罪归结到这个机构或组织吧?不会判决这个机构或组织有罪吧?
全世界有2千多家华德福幼儿园,中国有实践华德福教育的园2百多家。如果要通过实例来论证华“华德福不是教育”“ 人智学把孩子当成低智能状态来控制其心智发展。”按理要调查至少半数的幼儿园吧?只根据几个幼儿园的例子,怎么可以下普遍的结论?
另外一个论证华德福教育有问题的方法是,直接去对比华德福的教育理念和现代儿童心理学,从理论上找出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证据,比如找出斯坦纳的哪个观点或哪句话违背了教育的哪条基本规律。非常遗憾,在胡萍老师的文章中我没有看到。
推理过程符合逻辑吗?胡老师写道:“——如果没有这些研究,我想,那些所谓的世界大会和亚太大会除了宗教般的狂热,以及狂热带来的心动,还有什么呢?”这样的说法符合事实吗?推理符合逻辑吗?
重要的是什么样的人在做老师
我举例华德福的毕业生如何,不是为了说明华德福教育有多么好,的确如读者反馈的,其他教育方式也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我只是为了回应胡萍老师的质疑:“华德福把孩子按回蒙昧状态,——。”仅此而已。同样道理,我的回应文章,只是为了回应胡萍老师的文章而写,不是为了宣传华德福如何好。
我在回应一文中写道:“至少我亲身经历的幼儿园,家长们的发心是纯净的、无可非议的。” 我只想表示家长们的发心无可非议,而不是他们办的园存在的问题无可非议。我希望更多的人来非议“华德福”园具体存在的问题。我办园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家长的非议,我觉得非常好,给予我的帮助非常大。我写的办园的周记,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家长的非议,他们提的意见,有的我接受、改进,有的我不同意,我把理由写在了周记里。如果当初没有家长的非议,恐怕不会写出《请让我慢慢长大》这本书。我衷心感谢当年家长们的非议!
几年前我曾走访过一个园,创办人正在学习华德福小学课程,却一心想办“华德福”幼儿园。园里的老师没有参加过华德福幼儿师资培训。对于这种情况我怎么办呢?勒令他们关闭?不可能吧?当时园里已经有5个孩子,我能做的是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们,而不是批评指责。现在园里的2位老师都在参加华德福幼儿师资培训。
我想只要是人,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总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所有的人同出一源,别的圈子里存在的问题,华德福圈子里也一样存在。正视实践华德福教育的园里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能做的是去尽量帮助他们。我的博客里有3篇文章,就是针对我看到的“华德福”园存在的问题而写的:《浅谈华德福幼儿园的自然角布置》、《华德福家庭园的环境布置》、《建立幼儿的作息规律》。
借助胡萍老师的文章,可以澄清一些华德福教育中的误解,比如教室里不许有坚硬的东西、不许教知识等等。我曾经遇到一位家长,她热心于把孩子送到附近的一所实践华德福教育的园,她向老师提出陪园,老师以华德福怎么说来拒绝她的陪园。我觉得有的孩子已经4岁,从别的园里转过来,不需要家长陪同也能很快适应,有的孩子第一次入园,需要家长陪同几天,也未尝不可。我当初办园的时候,一位家长陪同了1个月的时间。家长陪同对园里的其他孩子可能会造成一些困扰,但比起新入园孩子的分离焦虑来说,可以忽略,老师可以把家长陪园的干扰降到最低程度。如果这个幼儿园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家长陪园确实存在困难,我能接受。但用华德福如何作为不许家长陪园的理由,我觉得就不妥了。就我所知,华德福教育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我在2007年写的《瑞典华德福之旅》中有一段:“一个人很容易偏爱自己的选择,比如信仰某个宗教或追求某个理想,总觉得自己的宗教或理想才是世界上最好的,别的都有问题。从事教育的人也容易落到这种思维模式中,认为自己实践的教育是最完美的,某种意义上是对的,既然选择这种教育,至少自己是最喜欢的,或最适合自己的。但由此排斥、甚至诋毁其它的教育理念,一个人就会变得狭隘、傲慢。若妮特(Ronit)告诉我,重要的不是华德福还是蒙台梭利,重要的是什么样的人在当老师。如果一位华德福老师不能全身心的爱孩子,不能尽心尽责,那就不如一位全身心爱孩子的蒙台梭利老师。我想无论何种教育,都需要老师来付诸实践,你是什么样的人比你所选择的教育方式更加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说,家长选择幼儿园,首先要看是什么样的老师在带孩子,而不是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正如有读者说的,活生生的人比教育理念更重要。家长不要轻易听信办园的人说得如何,而要看他们做得如何。我很同意一些读者的观点:“孩子不是试验品。”
华德福与儿童心理学
从实践的层面来看,华德福教育主张有规律的也就是有节奏的安排孩子的生活、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自由游戏为主、幼儿阶段身体健康最为关键、不看电视、不玩电脑、不提前智力开发、做手工、参与劳动、唱歌、演偶戏、郊游、讲故事、画画等,在我肤浅的理解中,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如果这么做违背了儿童心理学,我很想请教为什么?当我看到华德福的书籍介绍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我很高兴,华德福教育的做法是符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由于我不是研究人员,没有去追究多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我不想做研究人员,只想做一名学习者、实践者。我很愿意学习儿童心理学,弥补自己的不足。我是半路“出家”做起了儿童教育,肯定在学识上、实践上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我把我所做的一切,尽量用文字写了出来,并公之于众,接受读者的批评。如果有谁发现我的做法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恳请你们赐教。
瑞典老师爱迪特(Edith)是一位资深的华德福老师,从事了一辈子华德福幼儿园的工作。她曾给予我许许多多的帮助,我还介绍她去了李跃儿的巴学园观摩交流,李跃儿在《和外国老师Edith在一起》一文中写道:
“这一天,Edith在家里和老师们沟通关于孩子工作和玩具之间相关问题,我回来时已经快结束了,一共来了几批老师,这是最后一批,进去时只听Edith在讲:
小孩的智能是手的智能,在小孩的智能还在手上时,如果成人对着小孩的大脑去开发他的智能,那么将来,小孩的身体不会发育好,他的智能也不会由身体去实施。如果到了一定的时候,小孩的手的智能从手转移到大脑中去时,再去针对小孩的大脑开发。
天哪!听了这话,我无法形容我的感觉!这个关于感觉运动的理论,被这个瑞典的老奶奶用一种连山里的农民都听得懂的方式表达了出来了。
我们再来试着用一种严重的科学的方式来说这段话,注意:我也用最大众的方式,而不是用皮亚杰的方式。
婴儿时期,其大脑发育还没有完成,脑实体的成长只占成人的百分之四十,由于还没有与这个世界接触,婴儿的大脑中只有一些在子宫中的触觉留下的简单信息,婴儿出生后,不能使用这一点信息进行大脑的工作,又由于大脑象他们的手和腿一样还不能完成人所需要的工作,所以人类的第一个阶段的工作是感觉,他们是用他们的感觉器官来认识这个世界,而不是大脑的思考。在婴儿时期,如果他们要观察探索一个物品时,甚至不用眼睛而是用嘴巴,用手用腿,他们的大脑完全与他们的肢体同步,肢体停止了活动,大脑也就停止了活动,这是自然规律,这个时期感觉的机会和丰富性如何,决定了他们日后大脑发展的如何,如果这一时期违反自然规律,不让他们使用口、手、脚,而是让他们做做不到的事,所以他们会加倍的付出心力,耗费过多的生命能量,这使他们的器官发育的能量不够。
事物的发展都有人力不可改变的那一部分,人也一样,六岁前的儿童的发展规律就是人力最不可改变的。到了孩子发展到自然的需要学习文化时。我们再顺应于这个自然给他们学习知识和文化的机会。
不知大家看了这两种说法,觉得哪一个最方便一个头脑简单的妈妈明白,哪一种能对一个幼儿园老师。最快最明了的了解孩子的这一事实有带来帮助。”
李跃儿老师举的例子,至少可以说明现代儿童心理学和华德福存在一致的地方,不是水火不容的。
华德福的名称
对于“华德福”的称号如何使用,有的读者感到困惑,比如正在实践华德福教育的园,不能说华德福园,必须说实践华德福的园吗?有些啰嗦吧?我想在自己园的博客等正式场合不要用“华德福”自称。在私下交谈中,就没有那么严格了。胡萍老师把口语中用到的“华德福”园、“华德福”老师,作为正式用语,以为这些就是真正的华德福园、华德福老师,并以此作为她文章立论的出发点,就经不起推敲了。当然另一个原因,胡萍老师已经指出来了,没有准入证,任何人可以办“华德福”园,以致给别人造成对华德福的误解。
虽然华德福教育有了九十多年的历史,但在西方仍然是少数人的选择,是小众。但小众并不能说明华德福教育是错误的,大众或主流一定是正确的。我想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是容许少数人的选择。
如果有人问“既然华德福教育这么好,为什么九十年了,还是少数人的选择?”我通常的回答是:大家都明白有机农业有益身体健康和大自然,但实施有机农业,购买有机产品的还是少数,即便在国外也不是主流。不知这样的回答是否合适?
不要因为某某人说华德福好,就信以为真。或者某某人说不好,就信以为真。无论作为读者,还是投身于华德福教育实践的人,都需要发展自己的独立判断力。如果有的人学习了一点华德福,就变成了盲目的崇拜者,教条主义者,不顾常识和经验来做事情,那我觉得还不如不学的为好。如果华德福教育真有一条规定:不许用剪刀。这样的规定如果老师觉得合理,就遵守,如果认为不合理,可以不遵守。我原来知道华德福小学是不让孩子踢足球的,2007年我亲眼见到瑞典一所悠久的华德福小学,课余时间孩子们在踢足球。老师对我解释,现在的孩子用头脑的时候太多,需要多些身体运动。华德福教育根据时代的发展也在做出调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在2005年开始实践华德福教育2个多月时,美国的资深华德福老师卡洛琳来园指导,我们当时错误百出,但卡洛琳老师并没有否定我们做华德福的热忱。有一天她突然严肃的问我:“你们真的想办华德福幼儿园吗?如果是,就不能笼养动物。”我没有想到把笼养动物提高到了是否是华德福园的高度。我听从了卡洛琳老师的话,不是因为她是华德福老师,而是她说的道理我完全认同。以后我去别的园,我也会表明我的态度,千万不要在园里笼养动物,可以在一个小范围里散养。
有些事情,我们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判断对错的地步怎么办?比如一个故事重复讲述2至3周,开始我很不理解,只是因为华德福教育这么做的,我就这么做。时间久了,尤其是我接触到现在的小学生的状况,才明白了为什么一个故事要重复讲述。
结 束语
回应胡萍老师的文章发在我的博客后,到今天得到了2千6百多次的点击,实在意外。这篇文章只是为回应而写,我不认为有太大的意义,却吸引了那么多的眼球。许多人还是喜欢看热闹、看争吵吧?我的心里掠过一丝悲凉。
我说的话太多了,我不是合格的华德福老师,我在英国只学习了17个月的华德福教育,由于英语不好,很多讲课内容没有听懂。我回国后,实践过20个月的华德福幼儿教育。我回应胡萍老师的文章,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这篇反馈,我无法涉及到每位读者的留言。但每条留言我都看了。谢谢大家。
2012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