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大 地 上 的 事

                              

 

     我像一个守财奴,夏令营结束好久了,我仍然不断地翻出珍藏在心里的一幅幅画面,回味着一个又一个的孩子。我怕时间久了,珍藏的画面会褪色,我还是把那些发生过的事情一一写下来。等到许多年以后,我仍然可以沉浸在往事的甜蜜回忆里。

                      

    清 洁 小 队

 

去年我读到一篇捡垃圾的文章,我被作者的行为和精神深深的打动,作者从十四岁开始无论在何时何地,捡起看见的垃圾。我尝试也这么做了一段时间,渐渐松懈了。我仍然会捡垃圾,但很难做到无论何时何地。

7月大地之子夏令营前,我又重读这篇文章,再次被感动。作者写道:

"这个习惯给予了我勇气和意志,让我可以在众人面前弯下腰来,日复一日地做一件脏兮兮的事,让我永远不放弃我认为是正确的事,无论周遭的人怎样看我。"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奇妙的世界里--当你可以弯下腰捡起一件小小的垃圾的时候,你已经做好了准备去完成任何事情。"

我把这篇文章打印出来贴在宿舍的过道上,以便更多的家长能够看到。

我们的夏令营每天上午是户外徒步,每次徒步都可以捡起路边的垃圾。通常我不会提议或号召大家捡垃圾。我担心孩子的手弄脏了,没有水可以清洗,途中还要吃点心。但我可以自己捡垃圾。有的家长和孩子看见了,就会主动来帮助,看见垃圾捡起来。吃点心前,家长会用湿纸巾把孩子的手擦干净。有时我也会注意到同一条路,去时我不捡垃圾,回来时大家已经吃过点心,可以放心捡垃圾了。

最让我难忘的是徒步密云水库的那天。从我们营地往返密云水库,听房东说至少 15公里,那天,虽然不是烈日当头,毕竟是7月酷暑的季节,返程时大家已经疲劳了,我们的队伍拖拖拉拉,前后相距至少一里路。我拿出随身带的塑料袋,边走边捡垃圾,走在我身边的孩子,也开始捡垃圾。

 

   那些孩子才79岁,他们捡垃圾比我还要起劲,他们小小的身影比我轻快,眼睛比我敏锐。他们比我还要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垃圾。

“我发现这里有垃圾。”

“那里还有一个。”

“我看到有一个塑料袋。”

大 地 上 的 事

孩子们弯下腰,捡起垃圾,再直起身,跑到我身边,把垃圾放进我手里的塑料袋。甚至有的垃圾在远离路边的沟里,孩子们只要看见了,就毫不犹豫的跑过去,跳进沟里。有的垃圾大半截埋进土里,他们用小手用劲拽,溅出来的脏东西落在他们的身上,他们毫不在意。有时遇到一个小小的垃圾堆,他们似乎要把整个垃圾堆都捡起来,我赶紧说:“算了,算了,我们捡不过来。”我要劝说好几次,他们才离开,好像那堆东西是宝贝。由于垃圾太多,我们没有足够的袋子,后来凡遇到废纸,我都告诉孩子不用捡了,我们只捡塑料垃圾。

 

这群活泼乱跳的孩子,一次次弯腰、直起。一次次的为捡垃圾跑来跑去。看到一个垃圾,有时23个孩子奔跑过去,都想争先捡起来。他们没有一个人畏惧炎热和疲劳。反倒好像是在做着世上最快乐的事情。

天津来的王怡菲,捡到一个包装盒,太大了,实在塞不进垃圾袋,她就一路拿在手里,直到看见村里的垃圾桶。我们返程的路上捡了满满四大袋的垃圾,有2位爸爸帮我们拿走了3大袋垃圾。

事隔很久了,每当想起夏令营,我就会想起这一幕。那些孩子如今在哪里?我很想念他们。我记得他们是:段皓元、王卓雅、石瞰、赵士翰、王怡菲、曲小溪、王均诚、华小凯。那片土地和其上生长的植物都会感谢你们的。

大 地 上 的 事

 

 

                        光 脚 行 走

 

我们开营的第二天上午是步行到蜜蜂展览馆,参观后步行至小水库玩水。那天是8天夏令营中最热的一天,太阳高照,酷暑难耐。我们沿着农村的柏油马路行走,路上车辆稀少。路过村庄时,会听到狗的狂叫声。

回来的路上,接近中午,我和几个孩子走在最后。我遇到合适的路面,有时喜欢脱鞋光脚步行。这天我走了一小段路,发现烈日下的柏油马路实在太烫脚了,只得把鞋穿上。过了一会,我发现11岁的张乐和冀宇涵,光脚走在滚烫的马路上,难道他们不感觉烫吗?我看见他们遇到暴晒的马路,就一蹦一跳,直奔树荫下。在树荫下慢慢走上一段路,瞄准下一个树荫冲刺。

十岁的阎锦若泰是他们俩的好朋友,也开始脱鞋光脚步行,他走在滚烫的马路上,会忍不住边跑边叫:“啊!啊!”。我看到他们走得有滋有味,有说有笑,好像很好玩,我也咬咬牙,把鞋子一脱,心一横,二个脚踩在地上,烫得我龇牙咧嘴。既然孩子们可以做到,我也不甘落后。我也学他们的样子,树荫下慢慢走,烈日下快快跑。

和我们一路同行的还有一位7岁的男孩王一川,他也把鞋子脱了,起初我以为他会受不了,毕竟年龄尚小。出乎意外的是,他和我们一样坚持光脚走到营地。

王一川一手拿着鞋子,还背着一个水壶。走累了,胖胖的王一川一屁股坐在地上说:

“好累啊,好渴啊。”

“你喝水壶里的水。”

“不能喝,这是别人的水。”

“别人已经回营地了,不需要了。你喝吧!”

“不行!是别人的。”

他不记得是哪个营员的水壶。我看劝说无效,就改变一下策略。

“既然你不肯喝别人的水,你也不用背这么重的水壶,把里面的水倒掉。”我晃了一下水壶,里面足有三分之二的水。王一川坚决地说:

“那不行!是别人的。”

我怎么劝说都没有用,只好帮他拿鞋子,他背着别人的水壶,即便渴得要命,也不肯喝别人水壶里的一口水。

我们光脚步行了至少一个小时。

在下午的分享回顾的时间里,我当着所有营员,对冀宇涵、张乐、阎锦若泰和王一川,表达了我深深的敬意。只有光脚走过暴晒马路的人,才知道那种脚底被烫的滋味,知道需要怎样的坚忍和毅力,才能坚持到最后。我有幸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头天晚上,我睡在三人一间的房子里,有些不习惯,很久没有睡着,很担心第二天身体是否吃得消。光脚步行后,中午我美美地睡了一觉,竟然浑身有了力气,把失眠的损失补偿回来了。这是我的意外收获。

大 地 上 的 事

         早上出发去蜂蜜展览馆

 

 

                           磕 磕 绊 绊

 

开营的第三天我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天上午我们计划攀登长城。早上吃过饭,王一川告诉我,他的脚腕扭了,开始还很轻,又被某某小朋友推了一下,现在疼得很,“你看我都不能走路了,走起来一瘸一拐。”他走给我看,还真的有点一瘸一拐。怎么办呢?我说:“你不能爬长城了。在屋里休息吧,我请冯叔叔照顾你。”他一听,赶紧说:“不行,我要爬山。我是爬山高手。我一定要去!”

正说着,一位认识他的爸爸听见了,对我说:“吴老师,你千万别让他去,他的脚腕受伤,不能爬山。爬山的话,会更加厉害。万一他走不动了,我们可背不了他。”这位爸爸曾经和我们一起爬过长城,知道路程艰辛,甚至有些危险。再说他的脚腕里面伤势如何,我也看不见摸不着,心里拿捏不住。

我劝王一川不要去了,可是他一再表示要去,我心肠软,有点舍不得把他一个人留在营地。于是我打电话给他妈妈,他的妈妈同意他去,但要穿上运动鞋和袜子。一路上我和王一川同行,庆幸的是他的脚腕疼没有发作。等走到山下平路的地方,他才开始说脚腕痛。最后他坚持走完全程。

另外一个小女孩,我们攀登长城不到五分之一的路程,她说头疼,不愿意爬山了。我无法判断她头疼有多严重,就容许她返回营地。事后,女孩的妈妈对我说:“吴老师,如果你坚持让她走完全程,她可能也就走下来了。”哎,遇到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有家长支持,下次我不会轻易让步。

 

这次夏令营我们增加了一些游戏活动,从长春专门赶来的儿童心理专家李洪伟老师,带孩子做了几个需要奔跑的户外游戏。有一个游戏,部分场地正好在一片小石子地面,孩子奔跑时,容易摔跤。事后李老师说,他注意到这个问题,有意不挪动场地,孩子摔跤、擦破皮没有关系。将来人生的道路上,会有许多次摔跤、跌倒。身体上遭受一些皮肉之痛,可以忍受。

夏令营的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有的膝盖摔破了,有的胳膊摔出血了。我记得小时候,一到夏天,我总是会摔跤,腿上的伤还没有好,手臂又受伤了。现在的孩子,要想摔跤,还不太容易。在平坦的马路上,孩子是不会奔跑打闹的,哪里有机会摔跤?

 

721北京遇到60年来最大的暴雨,晚上房东邀请我们工作人员轮流值日,庆幸一夜平安无事。第二天天气格外晴朗、空气清新、湿润。院子前面的干涸的溪流,重新胀满了清澈的溪水。看到被暴雨清洗后,焕然一新的大自然,我们和孩子都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房东告诉我们不远处,雨后山上出现小瀑布。我们兴致勃勃来到瀑布前,张哲老师迫不及待地攀登山岩,孩子们紧随其后,瀑布从山顶飘落到岩石上,随着山坡往下流进溪水。营员们逆流而上,在崎岖的山道上攀爬。

大 地 上 的 事
      瀑布随风荡漾 ,瀑布下面有我们的老师和营员

有家长见状问我:“吴老师,难道你不担心吗?路面又滑又陡。”我怎么能不担心?我自己尝试爬了一段,因为穿着裙子而放弃。我极力邀请爸爸们帮忙保护孩子,沿途我也会和爬山的家长站在一旁,协助下山的孩子。但我的确不愿意为了绝对的安全,不让孩子攀登。

许多年前,女儿8岁的时候,她和其他的成人爬山,站在山下的人好心告诫我:“别让你的孩子爬山,太危险了!你这个做妈妈的,怎么不担心?”“要不然你也爬上去,怎么能让她自己爬呢?”我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听别人唠叨,没有喊女儿停下来。我心想孩子自己能够知道危险与否。她觉得能够爬上去,为什么我要制止?

这次我们不仅要让孩子爬个够,我们还回到营地动员其他的营员和家长也来体验一下在瀑布下爬山的滋味,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了终身后悔。

第二次我换了裤子,上山时,我担心脚底站不稳,就四肢并用。下山时,当我觉得没有把握,就蹬下,把身体放得很低,接近地面,即便摔了,也不会伤筋动骨。开始我看到7岁的孩子爬山,没有家长陪同,吓得心砰砰跳,但表面上我很镇静。后来我发现,我能够自我保护,孩子也可以做到。他们上山、下山比我要灵巧多了。

当我们爬到接近山顶的地方,全身浸透在瀑布的沐浴中,接受上天给予的恩赐。我们取消了这天计划中的离营仪式,享受大自然的洗礼是最好的告别仪式。

 

      大 地 上 的 事

大 地 上 的 事

             逆水攀登

 

我很认同卢梭的观点,只考虑如何保护孩子是不够的。应该教他们如何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必要的时候,他在冰天雪地里或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卢梭认为把孩子放在温暖舒适的环境里,实际上是在为他们准备苦难。小时候避免孩子承受皮肉之苦,将来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灾难和危险。

让孩子奔跑、爬山,孩子免不了会磕磕绊绊,摔一跤、擦破皮,甚至出血。或者我们把孩子保护得严严实实,不许跑、不许跳,不许爬陡峭的山。卢梭说:“孩子在室外受到自然给他的锻炼,这在你看来是倍加危险,可是相反,这是在分散危险,减少危险。”从小让孩子经历一些小危险和困难,比起娇生惯养的孩子,他们未来的生存能力更强,适应能力也更强。

不仅身体需要经受自然的磕磕绊绊,孩子的心理也需要经受挫折。

一位妈妈对我说,儿子告诉她有大孩子抢他的昆虫。妈妈心里很难过,觉得儿子受了委屈。我后来去问了大孩子,是否抢走这个男孩的昆虫?大孩子说,我们还给他了。我没有看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小男孩受委屈肯定是真的。妈妈对孩子的疼爱也是可以理解。

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孩子受点委屈没有关系。我们不必为孩子的每件事情操心,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河合隼雄说过:“孩子是在大人看不见的地方长大的。”言外之意是,孩子在父母的眼皮底下是长不大的。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会不断受到委屈,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打击。如果父母让孩子独自承受小小的委屈,将来他可以承受更大的委屈。世界上不是每件事情都能做到绝对公平、公正。

更何况一个男孩需要经受比女孩更多的磨难,才能强健起来,变得有力量、有勇气、有胆魄,既能忍耐又有毅力。其实,我很喜欢这个男孩,他身心健康。捡柴那天,他拖着木柴在前面奔跑,我被他的欢乐情绪感染,也拖着木柴跟在他小小的身影后面,高兴得奔跑。

我们没有帮他摆平这件事情,一点也不影响他的心理健康。他把小小委屈咽了下去,只会变得更加坚强。

当然如果孩子受到很大的委屈,父母或是老师还是需要关心和面对的。

卢梭说过:“谁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忧患,我认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

 

今年7月的夏令营还有许多可以书写的事情,比如我们创办脏衣服晚会,我们每天清晨的歌唱,我们的每晚的戏剧之夜,还有打水仗、游泳、农家晚餐,还有难忘的蜡烛静默。还有孩子之间的友情、争吵、打架,还有一位韩国孩子如何从不适应到绽开笑容,怎么也写不完。我就把这些点点滴滴仍旧珍藏在心里。

放几张照片和大家分享:

大 地 上 的 事

大 地 上 的 事
大 地 上 的 事


大 地 上 的 事
                    “不许动!”
大 地 上 的 事



大 地 上 的 事
                缝手绢

大 地 上 的 事

大 地 上 的 事

大 地 上 的 事
                每天清晨张哲老师带孩子在长城上唱歌
大 地 上 的 事
                           妈妈小合唱
大 地 上 的 事

大 地 上 的 事


附注:文中所有图片来自苇子_包包妈 http://photo.163.com/62099/#p=0&m=0&page=1

 

 

参考书:《爱弥尔论教育》  卢梭    李平沤 译  商务印书馆

              

 

 

  2012年8月22定稿

话题:



0

推荐

吴蓓

吴蓓

83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理学硕士,担任过大学物理教师13年。2001年赴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华德福教育,2005年9月开始在北京实践华德福教育。已出版的书籍:《华德福老师的心灵日记》(原名为《英格兰的落叶》)、《请让我慢慢长大》。翻译出版的书籍:《学校是一段旅程》、《解放孩子的潜能》、《圣雄修身录》《圣雄箴言录》,以及3本儿童绘本。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