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适合人的教育》前言
吴 蓓
最初我从英国带回来的华德福书籍,都不是精心挑选的,有一本是作者推荐给我的,有一本是我随意买的,翻译出版后,却得到读者的好评。读者手中拿到的这本书,来自日本横山同学的礼物。
我阅读英文原文比读中文要费劲多了,直到我尊敬的长辈 王荣亭先生翻译完全书,我做校对时才认真仔细的阅读了此书。
我翻译《学校是一段旅程》时,几乎难以停下来,作者讲述他在华德福学校带一至八年级的经历,他用激动人心的故事呈现每个年级的不同。我想即便不做老师,对于一般读者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当我校对这本书时,有时真的不知所云,抓耳挠腮,当我似懂非懂渡过难关后,突然眼前一亮,啊,说得太好了!太过瘾了!作者对华德福教育的精辟的论述,给予我深深的满足。直接去阅读华德福教育创始人鲁道夫斯坦纳的原著,就拿我自己来说,受到理解能力和英文水平的限制,至今也没有彻底读懂。而这本书在斯坦纳的原著和类似《学校是一段旅程》的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作者把深奥晦涩的哲学背景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对于每位想深入了解华德福教育的人,我觉得这本书是必读的。
作者深知斯坦纳论述教育的讲义很可能让一些偶然读到的人感到失望,他的思路框架与我们习惯的方式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斯坦纳要求别人解释他的教育哲学时,只能使用他的一套术语。作者在尊重斯坦纳的同时,尽量用我们能够理解的方式陈述。尽管如此,由于这本书理论性较强,开头的章节需要读者具有一定的耐心、恒心。有时读不懂也没用关系,跳过去往下继续,犹如登山,遇到崎岖泥泞的山路,心里想放弃,甚至后悔,但只要坚持不懈,攀登到某一高处,会发现一片旖旎的风景。
我举几个例子。
很多人知道华德福教育重视培养幼儿阶段的感恩心,觉得很有必要、很好。但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作者在书中说得非常透彻:“感恩之心是人的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如果把它当作一种基本的心灵态度(mood of soul)加以培养,它就会成熟为一种社会责任感,并把世界看成是全人类的家园。”
华德福教育认为成人在幼小的孩子面前所作所为,影响到孩子的未来。“电视节目中产生负面影响的节目,例如对人施加暴力或破坏财产的行为就必然会对年幼的孩子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以娱乐为名容忍这类节目的社会要对此承担全部责任。”我觉得我们不能要求电视台为了孩子做出牺牲,但至少作为家长和老师要承担起责任。
小学和初中阶段,华德福学校的教具一般是教师和班级同学一起创作的。而各种电子设施诸如投影仪、电视机等很少使用。作者认为这些装置必然抑制内在的活动和主动思维的发挥,它们会麻痹学生的意志。目前国内的很多学校以现代化的设施为荣,家长们也以为有了电子化教学,就是先进、发达。殊不知表面上的优越,实质上对学生的成长会造成伤害。因为电子设施不能像老师那样,对学生进行鼓励、劝导和告诫。作者说:“使用这样的教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孤僻,当学生们观看电视节目或影片时,他们是安静和消极的,只存在单向的交流,很少或根本没有反馈。”华德福教育坚信“涉及教育和学习的事从根本上说是人际交往,其运行水平取决于人。”
我学习和实践华德福教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我常和别人说我喜欢华德福教育,因为它把孩子放在首位,而不是把成人的想法凌驾在孩子之上。孩子在每个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身心特点,教育者或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适当的加以引导。我曾走访过不同教育理念下的学校,他们往往觉得当今社会需要什么,就要给孩子什么。比如掌握英语和电脑很重要,于是从幼儿开始学习。他们没有顾及孩子的年龄特点。
华德福教育认为幼儿阶段教育的核心词是模仿,7至14岁之间的教育核心词是权威,14岁至21岁的教育核心词是自由。每个阶段孩子的特点不同,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就要发生变化。要想真正的理解华德福,还得理解斯坦纳是如何看待人一生的成长,甚至包括人的前世和来世。只有洞察了人的成长,人的各个方面的特点,才能建立教育的原点。“教育的目标和方法应当牢固地、完全地建立在对人真正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靠空谈理论、杜撰目标和需求的分类学,以及其他类似的智力练习来达到。这就是华德福教育学和教学法的声明。”这本书先介绍了斯坦纳的教育哲学观点,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华德福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原因。
书中的一些观点,读者恐怕很难全盘接受,就当做一种假设。然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或与孩子相处中,慢慢去领会。斯坦纳的态度是非常开放的,不要轻易相信他的说法,除非经过了你自己的体验。
书中有些术语,不同的人或不同的华语地区,有不同的译法。出版社和我商量后,本书使用通用的译法。比如Physical body 或者body ,翻译为身体,指的是物质身体。ether body 或life body,香港的文环老师认为指的是生命川流的组织,应翻译为生命身、生命法身,本书翻译为生命体。astral body 文环老师认为指的是感觉感受的结构,翻译为感受身,也有人翻译为星辰身。本书翻译为感受体。Soul在本书中翻译为心灵,也有人翻译为灵心、魂或心魂。还有Sympathie; Antipathie,本书翻译为同感、反感,也有人翻译为近融感和离斥感。我尽可能的把原文标注在术语后面,以便读者对照。
原书的作者是德国人,他用英文写的本书,翻译过程中,常常遇到很长的句子,表达的方式有些曲折。译者和校对者基本保留了原书的语言风格。
在不知道能否出版的情况下,王荣亭先生欣然答应翻译这本书,从本书中受益的人都会感谢他。我花了一年时间,断断续续校对完毕。可是,找不到出版社,编辑们对华德福教育感兴趣,但认为这本书太小众,理论性过强。我笨嘴笨舌,说来说去就一句话,这本书特别好,真的特别好。“著名的普通语文老师”薛瑞萍看了本书的译稿后,施展她的语言魅力,强烈向出版社推荐此书。最后在步印文化出版公司于惠萍女士的大力支持下,经历2年时间的周折,这本书终于得以面市。
由于译者和校对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免有误,恳请读者指正,不胜感激。
2012年5月30日
当当网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844983
出 版 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