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去年夏令营之前,我们曾经花了好几个小时讨论,营员们怎么进入餐厅,怎么入座,可以随便坐,还是固定座位?餐桌上如何分饭菜?如何开始和结束就餐?我们尝试过由工作人员为每个孩子打饭菜,发现行不通。

到如今,我们根据餐厅现有的条件,做出如下的安排:先由值日小组给每个餐桌分碗筷、饭菜。听到就餐的锣声后,孩子们在餐厅门外排队等候,老师可以带着唱唱歌,大约有十几个人到齐后,就可以进入餐厅,孩子们和家长随意坐,每个餐桌上有一位我们的工作人员。

等所有人入座完毕,开始唱饭前的感恩歌。唱毕,一起说:“感谢厨房叔叔、阿姨的辛勤劳动,感谢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愿天下所有的小朋友都有饭吃。请大家慢用。”然后可以取饭菜、动碗筷吃饭了。

早饭,我们要求安静用餐。午餐和晚餐,如果需要说话,请把嘴里的饭菜咽下去,小声说话。如果打喷嚏或咳嗽,请用手捂住嘴,或者侧身转头。

吃完饭,每个人要把自己桌面上的剩饭菜放进碗里。等待同桌有3个人吃完,才可以离开餐桌。如果孩子一吃完就离开,会有个别孩子吃起来狼吞虎咽,抢当第一名。

仅有这些规矩还不够。今年六月份的亲子营,妈妈坐在孩子旁边,孩子没有提出要求,妈妈却不停地给孩子夹菜,生怕孩子吃不好。为此我召集6岁以上的孩子开会。

我问:“你们愿意自己吃饭,还是和妈妈一起吃饭?”

孩子们都说:“自己吃。”

两年前我曾经看到,端上来的餐盘里有10个煎饺,我们一桌有12个人吃饭。一个人一个煎饺都不够。一位12岁的孩子,却一次夹了3个煎饺在自己的碗里。 

我问道:“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可以一次夹很多放在自己的碗里吗?”

孩子们说:“不可以。”“夹一点,下次再夹。”

“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菜怎么办?”

孩子们说:“可以吃一点。”“不喜欢吃的菜也有营养,也可以试试。”

我继续问他们:“如果你想吃的某个菜,比如排骨,只剩一块了,另外一个小朋友也想吃怎么办?”

停顿一会,一个小女孩说:“那我就不吃了。”

“如果某个菜离你太远,你够不着,怎么办?”

一个孩子说:“可以请其他人帮忙。”

另一个孩子发言:“比如说东东需要炒鸡蛋,炒鸡蛋离萌萌最近,东东和萌萌相距很远,可以请坐在他们当中的小勇帮忙传递一下。”

我惊叹六岁的孩子为了说明问题,还会举例。

这是我第一次召集六岁孩子开会,给予他们发表意见的自由,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我们把手伸出来放在一起,表示一言为定!

 

 孩子和妈妈分开吃饭2天后,我发现个别孩子经常离开座位,有时吃饭时说话声音太大。我打算再开一次会议,他们听说要开会,非常期待,问我什么时候开?

 终于找到时间了,妈妈们去听关于中草药的讲座,我召集六岁孩子开会。

 “吃饭时可以离开餐桌到处走吗?”

 孩子们认为:“不可以。”

 我追问:“是否每个人都同意呢?”

 我一个一个问过去,除了一个小男孩保持沉默,每个孩子都表示同意。过了一会,那个小男孩突然说:“可是我管不住我自己。”这一刻,我的心深深的被打动,正是这个男孩吃饭时,最容易离开餐桌,我几次提醒,作用不大。现在我明白,不是他不愿意,而是他不能做到,而且他竟然能意识到这点。孩子的成长需要慢慢来,不能苛求。别的孩子能够做到,可能这个孩子时机还没有到来,没有关系,请相信他总有一天也能做到!

 本来是我带领每次唱饭前的感恩,我要等到大家准备好了,才开始唱。就在第二次会议之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还在等待家长们安静下来,突然传来了孩子们的歌声,他们自发的开始唱起了饭前感恩歌,餐厅里顿时安静下来,我想在场的每位成人都被孩子们震住了,他们纯净的歌声激起我内心的赞叹,犹如不经意播下的种子,瞬间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让孩子们遵守餐桌秩序,比让家长们遵守容易。去年的秋令营,我们只要求最后的晚餐保持安静,妈妈们吃着吃着,忍不住说话,而且越说声音越大。今年六月的夏令营,最后2天,孩子们开始提醒家长们:“大人的餐桌,说话声音太大了!”

 我这里无法把孩子们开会时的专注认真描述出来,无法把他们的精彩发言一一陈述,我深切体会到孩子们有着自己的看法,他们通情达理,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他们承诺过的话,他们会尽量做到。

 

 和六岁孩子讨论餐桌上的秩序,让我沉思良久。

 卢梭在《爱弥尔》中认为,只有一门学科必须教给孩子,这门学科就是做人的天职。他说这样一位教师不在于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指导孩子怎样做。教师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行为的准绳,而是促使孩子们去发现这些准绳。

 以前我觉得幼儿年龄尚小,需要老师建立规则。今年5月我在英国的苏格兰参观了一所幼儿园,它以华德福教育理念为主,结合当地政府的要求。带班老师询问孩子后天要做饼干,你们想做什么样的饼干?柠檬味的、草莓味的还是巧克力的?孩子们说要柠檬味的饼干,需要买多少面粉、糖和柠檬?我惊奇老师征求孩子的意见,老师解释说:“班上有几个5岁多的孩子,我想让他们感觉到,他们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他们的想法真的可以实现。”

 长久以来,我们要求孩子听话、服从,或者一味的放纵娇惯,卢梭说:“折中的办法是没有的,不是他命令我们,就是我们命令他。所以,孩子首先获得的观念,就是权势和奴役的观念。”这样长大的孩子,对上级唯唯诺诺,对下级挥舞大棒,他从来不知道怎样做一个人。

 当我们能够平等的和孩子们对话,倾听他们的心声,你会发现一个奇妙有序的世界。当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他们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尊重别人的意见,他们会不亢不卑,既不奴役别人,也不轻易被人奴役,而是做一位堂堂正正的公民。

 我还想到,有位六年级的小学老师写道:一直让我头疼不安,最烦的是学生作文,批上20篇都是雷同。学生常写的主题是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抓小偷,或冒雨给妈妈送伞等。 今年高考后,北京高考语文阅卷小组的老师们就发出感叹作文千篇一律。

 也许学生们为了应付考试,为了符合老师灌输的作文标准,才把作为写得千篇一律。然而,国外大学来中国招生,中国高中生写的作文或自我介绍也是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和特色,没有自己的独特经历和看法。在没有标准化考试的压力下,高中生仍然没有自己的表达。

 一位在英国做志愿者的年轻人对我说:“我大学毕业,其他志愿者大部分是欧洲国家的高中毕业生。和他们相比,我没有觉得自己年长或大学毕业就占有优势。国外的高中毕业生很会思考、也很会做事情。”难道中国的大学生在思考能力上还不如国外的高中生?

 和孩子们开会的经历,让我相信中国六岁孩子的思考能力绝对不亚于外国同龄的孩子,为什么到了青少年,却不会独立思考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在成长过程中,究竟如何被泯灭的?看到头脑空空的一代,或者按照一个模式生产出来的人,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

我从这群六岁孩子的身上,感到了希望。可是又有些担忧,如何让他们稚嫩的声音承受未来的风风雨雨,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成人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2012年8月21定稿

 
话题:



0

推荐

吴蓓

吴蓓

83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理学硕士,担任过大学物理教师13年。2001年赴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华德福教育,2005年9月开始在北京实践华德福教育。已出版的书籍:《华德福老师的心灵日记》(原名为《英格兰的落叶》)、《请让我慢慢长大》。翻译出版的书籍:《学校是一段旅程》、《解放孩子的潜能》、《圣雄修身录》《圣雄箴言录》,以及3本儿童绘本。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