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去年我们的夏令营,房东冯连印家养了300多只鸡,这么大的一群鸡,别说城市里的孩子,就连我这么大岁数的人,也头一回近距离接触。鸡场成为孩子们的最爱。一有空,孩子们就去与鸡为伴。整个夏令营我忙得不亦乐乎,根本没有时间去观看孩子怎么和鸡玩在一起。但我知道孩子们喜欢鸡。有一个孩子经常钻进鸡窝,当他站在我的身边时,常常能闻到散发出的鸡味。

深圳来的一位6岁男孩,每天下午的室内课堂从不参加,他把时间都花在了鸡场。那群鸡给予孩子们深深的满足。

我相信动物给予孩子的滋养是我们父母或老师给不了的。孩子和动物之间有着不为我们所知的交流。我想要让孩子和鸡、鸭、狗玩个够。

那些鸡、鸭、狗
 

 

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和动物们亲热接触时,不免行为过激。比如追赶鸡鸭。去年的鸭子被孩子们追赶得晚上不敢回窝里睡觉,通宵呆在池塘里。在孩子的追赶之下,有一只小鸡钻围栏时脖子被卡住,结果死了。有人质疑我的观点,孩子是快乐了,但动物们却很痛苦。孩子的快乐建立在动物的痛苦上。放任孩子和动物们玩耍是否妥当?

我深信孩子们需要动物,这么难得的机会,怎么可以限制孩子与动物们接触?但我也承认动物们需要得到保护,不能虐待动物。我们究竟该如何规范孩子的行为?

今年夏令营开营第一天,有孩子进鸡舍,发现鸡蛋,高兴得不得了,捧在手里到处炫耀,这下别的孩子知道后,也纷纷要进鸡舍去找鸡蛋。下午我们还把发现鸡蛋作为分享的内容。

可是到了第二天,房东冯连印反映,今年他养的200多只鸡,原来每天能够捡到20多只鸡蛋,自从孩子经常溜进鸡舍,去看是否有蛋,弄得鸡下不出蛋了。这天才有7个鸡蛋。

晚上工作小组开会时,有人提议干脆别让孩子进鸡场,贴张告示:“禁止入内。”我一想孩子不能和鸡在一起,无论如何不同意。可是鸡下不出蛋也不行,我提议可以不让孩子进鸡舍,鸡活动的户外场地还是让孩子进去。这样鸡下蛋的时候不被打扰,我们再等一天,看看这个措施能否起到作用。如果无效,我们再想办法。最后大家同意在鸡舍的入口处,贴一张“禁止入内”的告示。

夜深人静我躺在床上,左思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既让孩子和鸡玩,又不至于伤害鸡?我们工作人员不可能派一人专门守护鸡群,只要孩子和鸡玩在一起,一时兴起,很容易做出过火的行为。突然我灵感一现,成立动物保护小队,让孩子们自我管理。

第二天下午的分享回顾时间,我严肃地说道,鸡被你们吓得不敢下蛋,我们吃的鸡蛋都是这群鸡下的。就像妈妈在医院生孩子,她希望安安静静地生下小宝宝,不愿意被别人不停地打扰,怎么还没有生?从今天下午开始,任何人未经容许,不得擅自跑进鸡舍,除非有冯连印叔叔带着。

据反映,某个男孩经常把鸡拎起来。我说这样做鸡会很难受,但鸡不会说话,你们听它的叫声可以辨别,它是高兴还是痛苦。我模仿了鸡下蛋后,很高兴“咯咯哒,咯咯哒”,鸡痛苦的时候会“嘎、嘎!”的惨叫。如果有位高大的爸爸把你像拎鸡一样拎起来,你会舒服吗?
    曾经有位男孩问我:“可以抱抱鸡吗?”我想抱抱鸡,对鸡没有太大的伤害,我说:“可以。”这位男孩轻轻走在鸡的身后,趁鸡不注意,一下把鸡抱起来,鸡当然不愿意,奋力拍打翅膀,于是男孩把手松开。

这次我觉得抱抱鸡也不行了,容许一个孩子抱鸡,每个孩子都想抱,而且会造成对鸡的追赶。我说以后不能抱鸡了,鸡不喜欢被人抱着,也不能追赶鸡鸭,可以跟在鸡鸭后面走。

如果发现哪个孩子独自跑进鸡舍,或者追赶鸡,就不让他再进鸡场玩了。

老师和家长不能每时每刻都在现场,我们需要成立一个动物保护小队。队员如果发现有人对鸡行为不当,及时制止,并告诉老师。大约有十来个孩子举手表示愿意加入动物保护小队。第二天,鸡开始恢复正常的下蛋。我们从此再也没有提保护鸡鸭的话题,因为问题解决了。

 

 在大自然里,动物们的生命并不是高枕无忧的,比如黄鼠狼会偷鸡。即便是冯连印养的鸡,也会遭遇到来自野生动物的威胁,比如隼会从天空飞下来,偷吃鸡。偶尔,鸡被小孩子追赶一下,我原本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说不定还有助于鸡的身体健康。但考虑到我们有35个孩子,大多数的孩子已经8岁以上,如果任凭孩子们去追赶鸡群,就会使大量的鸡受到惊吓,造成对鸡的伤害。

去年参加我们夏令营的一个小男孩,今年来到营地,找到去年埋葬小鸡的地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为死去的小鸡做墓碑。有人以为去年他一定很爱护鸡,不会追鸡赶鸡鸭。我说不见得,这个男孩和伙伴们,做了一个扣鸡的机关,趁鸡走进去,突然一拉绳子,把鸡扣在脸盆里。

那些鸡、鸭、狗
             自制捕鸡的机关

 

那些鸡、鸭、狗

           为去年死去的小鸡做墓碑

孩子和小动物们玩耍,他们会想出各种花样,有些玩法在大人的眼里,可能违背了道德标准,伤害了动物。而我觉得,儿童阶段,即便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把某个昆虫弄死了,也没有多大关系。这样长大的孩子,可能会更加爱护动物,动物带给他美好的回忆。

有位美国自然摄影师回忆童年:

我当时是个孩子,淘气、好动,因此在学校读书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但是自然却给了我无比的安宁与欢愉。我可以平平静静地坐下钓鱼、捕蟹,连续几个小时不会厌烦,即使一无所获也还是很开心。

钓鱼、捕蟹都伤害到鱼和蟹的生命,但没有因此使他变成一位对动物凶残的人,反倒成长为热爱大自然的人。

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对动物造成最大危害的是大人的贪婪,是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是利益至上和商人们和权力至上的政客们。

 

那些鸡、鸭、狗


   我是为了保护动物和环境,选择素食。即便如此,我不会为了保护动物,而阻止孩子和动物们在一起。如果孩子唯一的动机是杀死小动物,这时我会制止,那怕是一只小蚂蚁。

上天安排这个世界,有花草、有动物、有人类,在自然的状态下,孩子们会学习怎么和动物相处,用不着我们成人从道德的高度来横加评判和干涉。最喜欢和动物玩耍的一个小男孩,他的手臂被鸡啄了一道印子,夏令营的最后一天,他的父母都来到营地了,就在这天他和狗玩时,手腕被狗咬肿了。借此机会,我们也告诉其他孩子,和动物们玩耍一定要有分寸,鸡、鸭、狗生气了,也会啄人、咬人。

   在户外徒步时,有一个孩子看到马蜂窝想去捅,别的孩子立即劝阻,说他的爷爷就被马蜂蜇过。还有的孩子说我的爸爸被马蜂蜇过,周围的几个孩子,几乎都能举出家里人被蜂蜇过的例子,我也乘机说我的爸爸游泳后,被黄蜂蜇过,半个脸都肿起来了,一只眼睛睁不开。下午,我把他们说的事情,转告给了所有营员,看到马蜂窝千万别乱捅!

   我们去密云水库的路上,一只叫宝宝的狗始终跟着我们,我们的队伍里出现一只狗,孩子们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走路也有了劲头。午餐时,孩子们给宝宝喂了太多的食物,导致宝宝呕吐。事后,我们及时告诉孩子们,如果你们吃好吃的东西太多,也会很难受。下次喂狗,千万不要喂太多。

那些鸡、鸭、狗


 

   去年一位外地的小女孩,非常内向,整个夏令营,我和其他老师没有听见她说过话。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她面对一群鸡站着,我凝视了一会她的背影。夏令营结束,她回到家后,想念那群鸡,她担心那些鸡鸭有没有吃饱。过了一段时间,她的妈妈告诉我,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反映她的女儿比以前开朗、活泼了。

 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河合隼雄举了一个例子,有个患“选择性缄默症”的小学生,在学校一句话不说。纯粹偶然,班上一个孩子捡来一只乌龟,不说话的孩子经常照顾乌龟。有天乌龟不知跑哪里去了,缄默的孩子急得大声说:“我的乌龟不见了!”从此,慢慢的,他在学校也能够正常说话了。日本有的小学为了吸引孩子来上学,在校园里养山羊。孩子和山羊可以说很多话,河合隼雄认为“山羊倾听孩子们说话可比大人们耐心多了。”

 我想小动物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快乐,还能起到心灵沟通、心理疗愈的作用。

  那些鸡、鸭、狗
 

为了防止孩子对动物造成的可能的伤害,去阻止孩子接近动物,也就剥夺了人与动物之间可能建立起来的关系。犹如我们为了防止孩子摔跤,而不让他奔跑。奔跑肯定会比步行摔伤的可能性大,但孩子从奔跑中得到的乐趣和锻炼,是步行不能取代的。从书本和电视上,孩子可以学到有关的动物知识,但不可能建立起对动物的感情和责任,也不能培养孩子对自然的热爱。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动物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某些方面,我们和动物有着天然的共同性,孩子越小,这共同的部分越多,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就越亲切,好像一家人那样。我们成人远离了孩子的世界,也远离了自然的世界,我们不能以保护动物为名,去轻易切断孩子和动物的联接。

哈佛大学科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提出人具有亲生物性,即人有与其他生命形式相接触的欲望,人对自然世界的亲近本能是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身心健康成长,就应该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孩子亲近自然的愿望。

 

附注:文中所有图片来自苇子_包包妈 

 

 

                                               20128 14日初稿

                                               2012817定稿

 
话题:



0

推荐

吴蓓

吴蓓

83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理学硕士,担任过大学物理教师13年。2001年赴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华德福教育,2005年9月开始在北京实践华德福教育。已出版的书籍:《华德福老师的心灵日记》(原名为《英格兰的落叶》)、《请让我慢慢长大》。翻译出版的书籍:《学校是一段旅程》、《解放孩子的潜能》、《圣雄修身录》《圣雄箴言录》,以及3本儿童绘本。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