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真的是“穷则思变”,11月初没有新来的孩子,翔翔又离开了我们,如何招生迫在眉睫,经过10多天的努力,这周新来了4个孩子!3岁多的宝宝10月份曾来过一周,现在来上全天,另外两个2岁孩子只来上午半天,还有一位男孩每天上午来2个小时。新来的孩子有家长陪同,人多了,幼儿园开始热闹起来,显得生机勃勃。我们的老师也振奋起来,投入到新的挑战中。

    王莉老师告诉我,一位刚来的孩子家长,看到孩子哭泣的时候说:“再哭老师不喜欢你了。”王莉认为家长最好不要这么说,无论孩子是否哭泣,老师都会爱他、喜欢他。当孩子刚到一个陌生环境,还不能适应时,家长可以多陪孩子几天,在园时间短一些,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分散孩子的情绪波动。如果用恐吓的方式来制止孩子的哭泣,只能加剧孩子的不安全感。

    虽然我们园的孩子才刚刚7个,但可以观察出来,没有一个孩子的性格、脾气完全一样,有的孩子活泼好动、有的安静胆小、有的生性敏感、有的大大咧咧。有一天,宝宝吃过饭,拿着空碗找到我说:“吴老师,你看我把饭全吃完了。”傍晚,马老师准备回家,宝宝说:“马奶奶,天黑了,路上要注意安全。”听了他的话,马老师感动不已,她高兴地对我说宝宝真懂事。

    无论孩子是怎样的性格、是怎样的行为习惯,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应该没有区别地爱每一个孩子。就拿我自己的女儿来说,她的字写得不好,她买的衣服我不喜欢,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她的爱。如果我们以母亲的胸怀爱每个孩子,就不会因为某个孩子吃饭不好好吃,某个孩子经常抢别人的玩具,某个孩子经常把裤子尿湿了,而心生不满和排斥。或者因为某个孩子讨人喜欢,而对他有所偏爱。

    有一天早上,××来园的时候,他不让妈妈离开,吵着要到外面去看空调,当时我正在厨房洗菜,心想有2位老师在场,我就不用出去了,可是没想到老师们的方法失效了,教室里还有两位陪同孩子的家长,大家都在看着怎么办?我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走到孩子身旁说:“来吧,我带你去看空调。”我伸出手,牵着他来到厨房,××很快平静下来。后来我自问:“怎么想到用这种方式,而且成功了?如果别人问我,我怎么回答?”想着想着,突然答案冒出来了:“无我”。当一个人对孩子的爱达到无我的境界,灵感就会出现。

    我常常对老师们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每个孩子不一样,同一个孩子每天都在变化,作为老师,每天都会遇到新的情况,今天我用这种方法成功了,明天可能就不起作用。所用的方法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但不变的是对孩子的爱。

    爱不是无原则的溺爱。这周有位男孩几次动手打一位老师,有一次被我看见了,我有力地抓住他的手,十分严厉地对他说:“××,不许打老师,怎么能打老师呢!对老师说对不起,下次不这样了。”后来有机会,我和他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我蹲在地上,与他平视,用手臂搂着他,又告诫他一次,并且说:“你是个好孩子,每个老师都喜欢你。记住以后不能打老师。”他点点头,以后2天他再也没有打过这位老师。

    也许有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孩子为什么会打老师,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不管是什么原因,一旦发生伤害他人的行为,我都要及时制止。一个孩子不能打另一个孩子,也不能打老师。在这件事情上,我不能容许孩子打人直到满足为止。当然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

    在广西农村实践华德福教育的卢安克在书中写道:“如果我能对一个自私提要求的孩子不发挥反感的作用,也不发挥同感,而是理解这个小孩心中自私的力量,我就能一边严格地对付他心中自私的力量,一边去爱这个得了‘自私’病的小孩。这样做的话,他就会获得心理健康。假如我仅仅爱他和同情地满足他的自私性,他将成为一个自私的人。假如我仅仅地讨厌他自私的样子,他将成为一个失去了爱的人。”老师也是普通人,20年前,我当小学老师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对2位小男孩比较喜欢。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要克服自身对某些孩子的偏爱,对某些孩子的疏远。

    我观察到孩子喜欢吃饼,这周的晚餐有4天是不同的饼、稀饭和一个炒菜(两个菜炒在一起,比如花菜炒西红柿)。一位家长觉得晚餐只有一个炒菜太单调,不丰盛,她还觉得每顿主食要给孩子两种选择,我不同意。比如说菁菁吃糙米已经习惯了,周二我没有去幼儿园,在这位家长的要求下,厨师蒸了小馒头,一见到馒头,菁菁就不肯吃糙米红薯饭了。

    我们给予孩子的选择权,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有益身心健康的饮食,他只会凭着口感来挑三拣四,喜欢吃这个,不喜欢吃那个。一位家长推荐给我两款菜谱:1、满口香(芹菜,腰果,百合,虾仁,五彩椒,玉米粒清炒)2、浇汁茄子(茄子去皮切条,炒熟。浇上豌豆,肉沫,香菇打成的卤)。我没有采纳,以我看来,这两种菜谱不是家常菜,通常要去餐馆才能吃到。给予孩子丰盛的饭菜,似乎反映了对孩子的精心照顾,却很少会有人想一想为什么人需要吃饭?满足口腹之欲?还是身体成长的需要?福禄培尔在名著《人的教育》中写道:“饮食始终只能是养料,不应多也不应少,不应为饮食而饮食,而唯一的目的是促进体力和智力活动;更不应该把饮食的特色,即口味和精美程度,作为目的的本身,因而儿童的饮食应尽量简单,以能维持儿童生活所需,使他在体力和智力上达到同样程度的发展为限。”此处提到的儿童,包括幼儿。我完全赞同福禄培尔的观点。等我们有更多的孩子吃晚饭时,再考虑晚餐增加一个菜。

    提意见的这位家长承认我们幼儿园提供的营养是足够的,每天我们的蔬菜一般有4、5种,还有肉类和鸡蛋(鸡蛋尽量买生态鸡蛋),至少有1种水果,经常有豆制品,一周还有3次牛奶。我们尊重孩子有一定的食物偏好,比如青椒炒肉片,孩子都不喜欢吃,下次我就不写进菜谱了。我原来设想晚餐不给孩子吃肉,家长提议,孩子的饮食量很少,每餐应该有蛋白质,我采纳了,如果某一餐没有肉的话,就会有豆制品或鸡蛋。其实华德福教育提倡3岁前的孩子最好不要吃肉,英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洛克也认为2、3岁前的孩子应该禁止肉食,我不是营养学家,还是按照通常的方式给孩子吃肉吧。我原来不给孩子吃饲养场的鸡肉,对健康不益,含有激素,还因为饲养场的鸡都是被关起来饲养的,鸡很难受。但家长提议要给孩子吃,我买了一次。后来还是觉得不能向家长妥协,坚决不能买饲养场的鸡。媒体已经多次报道,有些孩子吃了太多的鸡肉,提前发育,甚至3岁就开始了。

    在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坚持自己的观点之间,我还在寻找平衡。但我确信无疑的是,有益环境的食物,一定有益人的身体健康。有损环境的食物,也一定不利于人的健康。孩子的饮食应该简单、清淡、富有营养。

    有一位来访的家长问:“华德福教育提倡回归自然,你们的院子这么小,怎么回归自然?”

    我想回归自然有多层含义,而不仅仅是到大自然去。首先,华德福教育提倡饮食回归自然,我留学的爱默生学院,以及我在英国参观过的华德福幼儿园、小学,他们所有的食品都来自生态农业,并且只要条件容许,一定会有个菜园,到地里种菜也是课程的一部分内容。1999年我随自然之友代表团访问德国时,一位生态农场的主人告诉我们,在德国最早提倡并实践生态农业的人是鲁道夫 斯坦纳,他就是华德福教育的创始人。

    其次,尽量使用天然材料做的玩具、家具、用具,并且力行节约。我在华德福小学四年级的木工课上看到,用过的砂纸不能随便扔掉,可以用一个小刷子,轻轻刷去上面的木屑后继续使用,直到砂纸被磨平,并且必须经过老师的认可后,才能扔进垃圾桶。华德福幼儿园或学校的有机垃圾全部用于做堆肥。这周我在卫生间的水箱里放了一个装满水的瓶子,这样每次冲马桶时,可以节约一点水。我还尽量多次利用洗菜水,比如洗完拖布后冲马桶。

三,大力提倡老师亲手给孩子做玩具、做饭,让孩子们看到一件事情是怎样一步步完成的。现在有许多家庭过于繁忙,没有时间给孩子做衣服、做饭,或做玩具,经常是用钱买来现成品,或用机器来代替人的劳动。当过40多年华德福幼儿园老师的Freya Jaffka告诉我,她从来没有买过一件玩具,所有玩具都是老师们亲手做出来的。

四,重视节日的庆典活动,节日,尤其是中国的节日,是和季节的变化密切相关的。

五,每天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在户外活动。英国的华德福幼儿园,孩子每天在园时间4个小时,其中有1个小时的户外活动。

六,不给孩子看电视,不用录音机。参加我们亲子活动的家长说,我们园的亲子活动是老师唱歌,不给孩子感官刺激,整体气氛安详宁静,她很喜欢。

 

    我特别感谢我的女儿,翔翔走后,我们幼儿园只剩下3个孩子,我的女儿对我说:“你现在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肯定会好起来的。”从外表看,我们的幼儿园几乎难以维持下去了,但我的内心没有动摇,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变现状。记得我们幼儿园试开园的第一天,有好几位家长前来参观,如果家长不说话,我也就不说话,我不知道说些什么。现在,我主动和家长交谈,介绍我们园的情况,打电话和家长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

    一粒种子埋在地里,我们看不见它,但我们相信只要耐心地浇灌,总有一天小小的嫩芽会破土而出。入园时间最长的一位孩子,一周前还吵着不肯上幼儿园,这周他却第一次表示想来幼儿园。我们用爱心滋养孩子,用爱心来浇灌华德福幼儿园,在我们无法预计的某一天,嫩芽一定会破土而出,美丽的鲜花一定会突然绽放。

 

    引用圣经里的一段话作为这周工作的结束:“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含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吴蓓

                                         05年11月19日星期六
话题:



0

推荐

吴蓓

吴蓓

83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理学硕士,担任过大学物理教师13年。2001年赴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华德福教育,2005年9月开始在北京实践华德福教育。已出版的书籍:《华德福老师的心灵日记》(原名为《英格兰的落叶》)、《请让我慢慢长大》。翻译出版的书籍:《学校是一段旅程》、《解放孩子的潜能》、《圣雄修身录》《圣雄箴言录》,以及3本儿童绘本。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