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来中国旅游的美国人Ronald参观我们园,他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历史与宗教专业的博士,现担任鲁道夫斯坦纳学院的老师,利用短暂的3天逗留时间,他举办了2场公开的讲座,还为我们老师讲了1个半小时的课。
有一个孩子,由于年龄较小,经常要我抱。起初,我有求必应,后来我发现如果不抱她,她就说:“我想妈妈了,我想妈妈了。”好像要哭的样子。我很困惑,这种时候如果每次都顺从她,是否就是娇惯?还有如果某个孩子占有我的时间太多,我就没有时间顾及到别的孩子的需求。有的孩子,吃饭吃到一半,说:“我想妈妈了,我想妈妈了。”也是一幅马上要哭的样子,老师就只能赶紧喂饭,他(她)就不哭了,继续等老师喂饭。还有个孩子,吃饭时动来动去,我用动作和语言表示,她必须坐好吃饭,她就说:“我要撒尿。”我说:“吃完这口饭去。”她就不停地说:“我要拉屎。我要拉屎”我想总不能阻止她拉屎吧!如果是真的怎么办?但足有3次,她坐在痰盂上,什么也没有拉出来。到了第4次,她仍然什么也没有拉,我就说:“坐在痰盂上,继续拉屎。”我不让她站起来,大约坐了一分钟,才让她起来,并告诉她以后不能这么做。从此,她再也没有吃饭时嚷嚷要去拉屎。
我们有集体的规则,但对于个别孩子的个别情况,必须有所例外,但这种特殊的照顾,究竟持续多久呢?什么时候即使孩子哭闹着要找妈妈,也不能抱她或喂她?华德福教育尤其强调老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要尽可能地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如果事出有因,可以满足她的需要,如果仅仅为了表现自己的特殊,或养成习惯,老师不顺从就以想妈妈为由哭闹,这种情况下,我想老师可以适当拒绝,或转移她的注意力。
有个孩子高兴起来会说:“吴老师,我打你。”“吴老师不好。”“吴老师,我不喜欢你。”如果从字面上去理解,还以为这个孩子真的很讨厌我,但实际上,我和她相处时间最长,她和我最熟悉。她这么说是在表示她对我很亲近。
做幼儿园的老师还得会随机应变地编造故事。有一次,王莉老师准备讲三只蝴蝶的故事,刚开头,有孩子说:“我在原来的幼儿园就听过了。”王老师灵机一动,把故事改编了。有时,菁菁午睡前调皮捣蛋,不肯脱衣服或上床,一定要她上床睡觉,她就哭着:“要妈妈,我要妈妈。”于是,老师让我把她抱离卧室。我抱着她,心想既然她想妈妈了,我就编一个有关她妈妈的故事:“有一天,菁菁的妈妈开车路过一片森林,看到前面有小白兔在过马路,妈妈就把车停下来了,‘小白兔,别着急,慢慢过马路,我等着你们。’小白兔们不慌不忙,一个接一个全过了马路,兔子妈妈、兔子爸爸、兔子哥哥、兔子姐姐都高兴地对菁菁的妈妈说:‘谢谢你,好阿姨,祝福你和你的孩子。’菁菁的妈妈又开车往前走,突然看到一个小松鼠在“呼哧、呼哧”地抬一个大果子,妈妈赶紧停下车,‘我来帮你抬大果子吧!你的家在哪里?’‘在苹果树的后面,有一棵高高的橡树,我的家在橡树的洞里。”菁菁的妈妈帮着小松鼠把大果子抬回了家,松鼠爸爸。松鼠妈妈和松鼠孩子们非常感谢:“谢谢你,好阿姨,祝福你和你的孩子!’菁菁的妈妈又开车往前走,突然看见路旁一位老奶奶,穿着破烂的衣服,拄着一根拐杖,走得慢吞吞的。菁菁的妈妈赶紧把车停下来,‘老奶奶,你到哪里去?需要帮助吗’‘我要去看儿子,我已经2天没有饭吃了。’菁菁的妈妈到车上找来面包、水,还有为菁菁买的冰糖葫芦,全都送给了老奶奶。老奶奶握着菁菁妈妈的手说:‘谢谢你,好心人,祝福你和你的孩子。’菁菁的妈妈心想:回到家,没有带好吃的东西给菁菁怎么办呢?就送她一个故事,告诉她一路上发生的事情吧。”这个故事纯属我胡编乱造,但凭着这个故事,我3次成功地把菁菁哄睡着了,“有一天,菁菁的妈妈开车路过一片森林,―――”故事一开头,菁菁就安静下来,顶多把故事重复2遍,她的眼睛就睁不开了。
还有一次,李老师有些急事要处理,孩子们已经上床,我想让他们安静下来,就瞎编了一个故事:“在一座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爷爷、奶奶,还有一位小娃娃,他叫文竹。文竹非常懂事,经常帮爷爷奶奶做事。一天,他拿着砍柴刀进山,准备收集一大捆的木柴,好让爷爷奶奶烧火做饭用。当他正费劲地砍着一根粗粗的树枝时,忽然听到附近有动静,抬头张望,‘啊!’一个大怪兽出现在树林里,他顿时吓得一动不敢动,怪兽说:‘小朋友,别害怕,我不会伤害你的,我想帮助你把这根树枝砍下来。如果你害怕我,就走得远远的,等我帮你把树枝砍下来,我离开后,你再回来。’文竹听见怪兽这么温和的说话,虽然害怕,但他还是想试试。他走到远处,等怪兽把树枝砍下来,并砍成一小段一小段,怪兽走远了,他才敢回到原处。这天,他背着沉甸甸的一大捆树枝回家了。此后,每当文竹上山砍柴,都能遇见怪兽,每次怪兽都帮助他,渐渐地,文竹胆子大了起来,怪兽帮他砍柴时,他不再躲得远远的。有一天,他看到怪兽为了帮他砍柴,身上热的直冒汗,他把自己带的水壶递给了怪兽:‘请你喝口水吧!’怪兽接过水壶,‘咕噜,咕噜’一口气就喝完了壶中的水。万万没有想到,奇迹发生了,站在文竹面前的可怕的怪兽了,变成了一位英俊的小王子。小王子说:‘谢谢你救了我。我的父亲是位国王,我被坏蛋施了魔法,变成了怪兽,只有等到好心人给我喝水,我才能恢复原样。谢谢你帮助了我。’文竹惊呆了。等他终于明白过来,他高兴地拉着小王子的手说:‘请到我家里来做客吧!’他们手拉手回到爷爷奶奶的家,爷爷奶奶赶紧忙着为他们做饭做菜,‘真好吃,真好吃。’小王子品尝着美味的饭菜,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吃完饭,他们觉得很困,想睡觉,文竹请小王子到他的床上睡。他们安安静静地躺着,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睡着了。”我的声音越来越低,好像我也要睡着了。
故事开头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讲些什么。只是觉得故事最好有情节、有对立冲突的人物,我想到平时孩子们游戏时,常说:“有怪兽。”或“怪兽来了!”我就把怪兽编进故事,可是午睡前讲的故事不能让他们激动、兴奋,于是,我又让怪兽变成了小王子,最后大家都睡觉了。那天,毛毛回家告诉妈妈:“吴老师讲的故事真好听。”过了大约一周,宝宝还要求我再讲一遍小娃娃文竹的故事,可惜,至今没有如愿。
故事好像是一根魔杖,老师一拿起这根魔杖,孩子们个个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把老师讲的故事吸进肚子里。有时,通过编的故事,可以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去年Caroline在培训讲座上提到,如果班上有2个孩子不友好,她就编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兄妹两个人,他们天天都在一起玩耍,从早到晚不分离。有一天,他们去森林采草莓,遇到了一位很老很老的奶奶,老奶奶的腿受伤了,兄妹2个看见了,就赶紧走上前去帮助老奶奶,“奶奶,我们给你找草药。”他们把老奶奶的伤口清洗干净,再把草药敷上去,用自己的手绢把伤口包扎起来。老奶奶非常感激他们,送给他们一粒珍贵的种子:“请你们把这粒种籽种在花盆里,只要你们相互友爱,不吵架,这颗植物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并且永远不会凋谢。”兄妹两回到家,按照老奶奶的吩咐,把种籽种下了,过了不久,种籽发芽、长大、开花了。兄妹从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鲜花,他们高兴极了。有一天,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争吵,互不相让,最后,谁也不理睬谁了。就在那天晚上,美丽的鲜花凋谢了。兄妹俩想起了老奶奶的叮嘱,万分后悔,他们望着枯萎的花瓣,难过得落下了眼泪,眼泪落进了花盆,溅到了花瓣上,突然花朵又恢复生机,张开美丽的花瓣。兄妹俩发誓以后再也不争吵了,互相友爱团结,让美丽的鲜花永远开放。
曾有家长问,她的孩子因为听故事,总觉得周围有妖怪、精灵,变得非常胆小,怎么办?Kathleen说,有3种办法可以试试,一是,家长把故事中的妖怪转化成好人,或可爱的动物。二是,告诉孩子妈妈小时候也怕妖怪,后来就不怕了,让孩子觉得他被理解,并且妈妈也有一样的经历。三是,想象中的妖怪总是和黑夜有联系,睡觉前用热水给孩子洗脚,换上睡衣,拉上窗帘,点上蜡烛,唱首摇篮曲,营造温馨的气氛,还可以在孩子的身上搽点油,按摩他的身体,让他感到放松、舒适,不再害怕黑夜。
本杰明老师告诉我们,华德福学校的故事有3个来源,一是本民族的童话、民间故事、传说。二是世界各地的经典童话、民间故事和传说。三是老师针对自己班级,或某个特别的学生讲的故事。故事具有疗效,比如,有助于急躁的孩子做事平稳些,自卑的孩子变得自信些。或像上面Caroline讲的故事,帮助孩子团结友爱。
至今,我们还没有系统研究什么样的中国传统故事适合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但桂英老师十分注重从中国的民间传说中,寻找合适的故事。本杰明认为经典童话,或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比现代人创编的故事,往往对孩子更有营养。比如,现代人看不见人体上的经络、穴位,古代人可以看见。现代人是用现代的意识创编故事,而古老的故事包含的智慧,现代人无法理解,却能被孩子吸收。华德福教育认为孩子更接近于古人的意识。他们和古人一样,觉得万物都有灵,孩子的意识还没有从客观事物中分离出来,小白兔会说话、怪兽会变成小王子,大人听起来是无稽之谈,孩子听起来却津津有味。
老师讲完故事后,本杰明告诫我们千万别来一句:“你们听懂了吗?”,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你们应该做――,不应该做――。”故事一旦被分析,被当作说教的工具,它就失去了生命。我觉得,一个好故事就像一粒好种籽播在孩子的心田里,有一天,它会自己发芽、生长,滋养孩子的心灵。
吴蓓
2006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