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是贺学君老师在2008年6月天下溪组织的华德福教育系列讲座上的发言,贺老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是逸之风多元文化教育工作室的长期顾问。也是我敬重的学者和慈母一般的人。
贺学君: 今年的的端午节成为我们国家的法定假日。本来过节是民众的事,而放假是国家的事,国家现在把我们民众的事情列入到议事日程中去,而且有了政策的保护及确定的时间,也是对民众的重视,这是我们争取了很长时间,给领导们不断讲课教育的结果。我一点不夸张的说,教育虽然是全民性的,但也需要先把领导教育好。
能够把民众的节日纳入到国家的节假日中去,它的意义是重大的。首先,这给予了制度上的保证,让我们的记忆不会淡却。第二,给予了我们时间与空间,使我们有了实践的保证。因为有了这个时间,我们可以有一个计划,有实践的机会。第三,因为假日,我们的传统也有了保留。

为何叫“端午节”?
首先是数字的问题,传统节日都是单数(单数是不好的数字)。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共识,单数之间的阳气,不见得不好。五月五为什么不好?这是因为先民对自然环境气候长期的摸索过程中得出来的结论,这个时间正好是阳气升到最高的时候,这是就需要下降,这段时间在不断的变化。气候的变化对人体是有很大的影响,先民总结出一些经验来:“端”者,初也。每月第一个五日即“端五”,农历五月,称为“午月”。端午专指“五月初五”。所以“端午”这两个字是很有意义的,先民把对时间的认识留了下来。
关于端午的起源说法很多,主要有纪念曹娥,伟大诗人屈原,还有纪念伍子胥等等,叫法也有所不同。
首先,是“龙子节”,(以龙为图腾崇拜观念反映的祭龙盛典。)图1是南京云锦织出来的。云锦是我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用孔雀羽毛织成。
其次,是“沐兰浴”,现在在很多国家包括越南都有这样的说法。因为这个时候天气变化特别大,我们要保证身体健康要泡一些药澡。其中有一种“兰草”,去掉不好的瘟、虫。可以认为这是一种与个人、环境卫生,健康有关的说法。
第三,是有“竞渡”的习俗,春秋越国勾践于五月五日操练水兵,宋高承《事物纪源》“竞渡起于越王勾践”。
第四,为了纪念介子堆,有一个传说故事,介子推是春秋晋国的著名大臣,辅助晋公子重耳复国立大功。东汉末年蔡邕《琴操》“晋文公与介子绥俱亡,子绥割股以啖文公。文公复国,子绥独无所得。子绥作龙蛇之歌而隐。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绥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举火”。禁火也是五月五日的节俗。
第五,是纪念伍子胥,现在在苏州还有一句话,“一城门救了一城人”,当时伍子胥让民众用黑豆和糯米做成城墙的砖,最后在被困时,让民众吃了城墙的砖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后来被吴王在五月五杀害了,为了纪念他有了这样的说法。
第六,在浙江地区的孝女曹娥,这个传说故事留给大家自己查查看看来丰富自己。
第七,就是我们熟悉的屈原。他是一位诗人,但更重要的是他是爱国人士。因为他自己的个性想法使他坚信了自己要做的事情。最后投江也是表现出对祖国的爱。在众多传说故事中,屈原的故事被大家所认可,关键是他的精神与人格魅力所决定的。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为了抗战的需要,就把屈原爱国的精神强调出来。
上面这么多的传说是不是端午节的真正起源呢?不是的,真正的起源就是人们对气候变化的一种认识,用我们的身体、行动来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保护自己需要采取很多方式,我们现在看来是可笑的,但它也包含了一定个科学性。比如用草、雄黄酒都可以达到驱除病毒的作用。还有很多其他的做法,都是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经验。南北方的不同,可以看出我们之间文化性格的差异以及对时间观念上认识的不同。
端午的产生主要是源于农耕生产中产生的应时而作,张弛有度的自然生活习惯。是自然对人生活的制约,人对自然的一种认识、顺应与把握,可以看做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智慧对变化自然的一种适应。
 
端午节的主要民俗事项
首先就是吃,刚才谈到了台湾的粽子,台湾的粽子是长条的,形状不同,说法也不一样。
二是,采、挂、栓。采是采艾草、菖蒲、百草等做药。挂艾草人和五毒香包。五毒香包是指“蛇、蜈蚣、蝎子、壁虎(四脚蛇)、蛤蟆”当天会杀蛤蟆,把一块墨塞到青蛙的嘴里得到蛙墨(图3),蛤蟆本身是良性的,墨放到蛤蟆嘴里后拿出在被面上画就认为可以达到驱邪的作用。以前的人们认为把这些毒收入其中,就相当与控制住这些了,以毒攻毒。
另外还有辟邪之神——张天师和钟馗(道教)的画像驱邪。
端午节的应景戏就是《白蛇传》。其中有一个场景,许仙给白素贞喝了雄黄酒后变回了原形,之后盗仙草(《白蛇传·端午惊变·盗仙草》)。让看应景戏的孩子们都知道白娘子是和端午有关系的。
还有活动栓彩线,栓上后可保佑大家辟毒、健康、长寿。有的栓一个月,有的栓到七月七。在河南有种说法,是栓到七月七后拿下来接成绳子放在河里为牛郎织女搭鹊桥。
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太被重视但很重要的活动——姻亲社交活动。在这一天女儿要归省,女婿要给岳父岳母送礼物,媳妇要给公公婆婆送礼物。其中有一种礼物蒲扇(菖蒲草制作的圆形),另外扇子还有一个功能,被象征性的代表太阳,还有折扇展开后(半圆形)象征太阳的光芒,韩国现在要画端午扇并且互相赠送,我们以前也有这样的习俗,但慢慢的淡忘了,这种习俗我想会逐渐的恢复起来。这种交往拉近了人和人之间的感情,而且这种交往,孩子们对老人的孝也表达出来了。如果刚才是关爱生命,那么这一点就是人相互间体贴与关爱。
端午节的游艺项目,有斗百草(拉老根)、打马球、射柳、荡秋千,不同的地区还有很多,成都还有“打李子”;藏族“采花”,用泉水洗澡;彝族跑马、摔交、斗牛、斗羊、跳舞;普米族“绕岩洞”,骑马射击,瀑布洗澡;满族郊外踏露水并用露水洗脸洗脚。
龙舟竞渡,最早是用船来“送标”(标就是瘟神)。没有河的地方用纸船,最后用火烧掉,有水的地方用木船,船中间没有龙,也不是龙的样子。在船上先做些仪式,做完后把瘟神送走(通过水漂走)。船要悄悄的出去,悄悄的回来(因为送的是瘟神),船平时不能用,要扣过来放在固定的地方,等来年五月初五再把它请出,进行仪式后再用。去送标人船上吃的东西也是要随河送走,不能带回来。毛泽东有句诗词“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后来因为送标时间有早有晚,大家开始相互竞争希望早送走,两岸人有了呐喊鼓励,希望船能快些,慢慢地竞赛就出来了。最后因与龙图腾有关系,就把船做成了龙船,船上的表演是敬神的,希望得到水神的帮助,逐渐就演变成为娱人的表演。竞渡是可以不断激励人进取向上精神的一种活动。在越南有财神到,日本有相仆,我们也可以把竞渡作为文化升华的体育赛事弘扬。
我对端午节的概括就是对生命的关爱,对自然的认可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对家、国家宗、孝情怀的弘扬,并对生命进取精神的一种歌颂。民俗节日是全球化背景下寻找自我,寻求民众的共同归属感、认同感的好手段,是“文化意识”自觉的表现,也是民族自尊、自强的表现,一个民族如果不牢牢守住自己民俗文化之根,那这个民族将是不会有出息(被别人趋同),一个没有自我的民族将不复存在,也就是说无法立于世界之林。让我们每个人都自觉过好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不会被趋同,为护民族之根,更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贺学君)作为一个公民,我很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也很愿意和“逸之风”、“华德福教育”“天下溪”的同伴们一起过,节日是每个家庭的事情,虽然我们来到这里,可能我们丧失了一些东西,但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也会根据各自的需要回到家中,与自己热爱的一圈人一起来过。希望我们下一次我们可以到外面去过自己喜爱的节日! 
 
话题:



0

推荐

吴蓓

吴蓓

83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理学硕士,担任过大学物理教师13年。2001年赴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华德福教育,2005年9月开始在北京实践华德福教育。已出版的书籍:《华德福老师的心灵日记》(原名为《英格兰的落叶》)、《请让我慢慢长大》。翻译出版的书籍:《学校是一段旅程》、《解放孩子的潜能》、《圣雄修身录》《圣雄箴言录》,以及3本儿童绘本。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