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地 之 子——大地之子夏令营花絮(1)
吴 蓓
去年我参与的逸之风夏令营或秋令营,以及今年的逸之风冬令营,在我负责的上午时间段里,我尽量按照华德福主课的形式来进行。今年5月在讨论大地之子夏令营时,我改变了想法。孩子们平时绝大多数时间被关在教室里、家里,即便是户外活动,通常也就在学校的操场上或小区的花园里玩耍,他们整天被城市中的钢筋水泥环抱着。他们太需要大自然的滋润了,是否让孩子们体验华德福的教学特色,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在与合作机构农民之子的伙伴们讨论课程设计的时候,我们充分利用了周边的自然环境,每天上午安排孩子们外出,还有一次需要一天的徒步。
在课程设计中,我想到中国的五行,夏天对应五行中的火,秋天对应金,土位于夏天和秋天之间。夏令营的主题可以和夏天以及火和土有关,再考虑到合作伙伴是一群热爱农民的“农民之子”,我就把夏令营定名为“大地之子”——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
开营的第二天上午我们认识、采摘周围的野菜,主要是苋菜和马齿苋,成人步行20分钟能够到达的路程,孩子们走了很久。他们一路走一路观察野地里的花花草草,观察蜻蜓、蚂蚁和蝴蝶,我们边走边聊天,增进彼此的认识。
返回的路上,营地的附近有一座索桥,我们走上去,高兴得故意把桥摇来晃去,桥下有条清清的溪流,孩子们脱掉鞋子,踏入凉凉的溪水里。郝上和张海新是最大的营员,他们干脆把全身都浸透在水里,其他的孩子互相拨水,身上也是湿湿的。我有些担心孩子们会着凉,那天的最高气温29度,但看到他们那么的快乐和尽兴,真的不忍心阻止。也许孩子们的身上火气比成人旺盛,结果没有一个孩子因为玩水而感冒。
回到营地休息后,我们把一张白纸放在野菜叶或树叶上面,用蜡块在白纸上涂色,叶子的纹路就呈现出来了。我们用这张有叶纹的纸做每日诵读本的封面。
下午我们讨论了人和土地的联系,我讲了鲧从天上偷来息壤治理洪水的故事,还提了一下女娲造人的传说。一位孩子说人死后也要埋进土里。是的,从出生到死亡我们都离不开土地。我介绍了中国的五色土,让孩子们在纸上画出五色。然后,我们用土做了泥塑。
第三天上午我们攀登野长城。进山之前,我们敬拜了土地公公,感谢他赐予我们食物和日常用品,请他保佑我们登山顺利。有些路段比较危险,好在我们成人比较多,一位成人可以照顾1至2名孩子,午饭前我们平安回到营地。下午我讲述了长城的来历、用途,以及建筑长城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讲完后孩子们在纸上画长城,再齐心合力用泥土做一道“长城”。
六月份的大地之子夏令营,10位营员中只有一位小学生,其余9位都是幼儿,我把晚上的室内活动改为散步。享受了乡间宁静的夜晚后, 7月29日的夏令营,我也改为仰望星空的夜晚散步。我深切感受到,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们在一起总是打打闹闹,几乎片刻不得安静。夏令营当然要让孩子玩得高兴,但有的时候他们太吵闹了,就会失去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忽视对别人的关心,也掩盖了内心的声音。通常女孩子比较容易安静下来,男孩子兴奋起来会没完没了。当我们注意到夜晚的散步太吵闹了,我们寻找能够安静下来的方法。从密云水库返回的路上,我们走进一片树丛中,我示意安静下来,不说一句话,大家默默走了足有20分钟。
第六天晚上,我们每个人提着自己做的灯笼,点燃蜡烛,一个接一个排着长长的队伍,安静地沿着溪边的路走到尽头,再返回。半小时的漫步时间,没有一个人喧哗吵闹。
最后一天早上4点起床,我们爬上附近的山顶等待日出。由于多云,我们安安静静地等待了半个小时,也没有看到。但早上的宁静,让我们听到了鸟儿的清脆婉转的啼鸣,听到远处传来的营地里的鸭叫声。有时我回想起7天的夏令营,清早坐在山上静听自然之声的场景会首先浮出脑海。
这次我们选择的营地有个很大的院子,院子四周用篱笆围了一下,院子的大门是敞开的。我们起初担心孩子会跑到院子外的马路上,结果发现院子里的鸡鸭狗把孩子牢牢吸引住了。休息时间,他们沉醉在动物世界里,不是和狗玩耍,就是跑进鸡的领地,似乎怎么也看不够、玩不够。我在一本书上读到,日本一所小学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上学,特意养了几只羊。动物们对孩子起到的作用,是我们父母和老师无法替代的。城市里的孩子接触动物的机会太少了,我们也就比较放任孩子们去和动物玩。
直到夏令营结束,营员们都离开后,我问房东,奇怪你家的鸭子每天早上第一个叫唤,别的地方都是鸡叫天亮。有天早上才5点10分,我就被鸭叫声“嘎!嘎!嘎!”吵醒了。房东告诉我,因为孩子们追赶鸭子,吓得有只鸭子天黑了,也不敢回窝里睡觉,通宵在池塘里过夜。原来如此,下次我一定要告诉孩子们和动物玩耍也需要注意分寸,动物们也需要得到一份尊重。
篝火晚会的第二天清晨,我们观日出回营。孩子们见到灰烬中残留的火星,就捡来干树叶助燃。七弄八弄,火被他们燃烧起来了,他们加上树枝,火变大了,几个孩子玩了1个多小时的火。看到孩子们玩火,我站在远处心里感到很满足。日本心理学大师河合隼雄说:“孩子是在大人看不见的地方长大的。”他们需要自己的空间和时间,需要他们自己的探索,哪怕被火轻轻烫一下也没有关系。孩子们体验到的感受是在内心里的,是不可测量和评估的。
最考验我们的是步行去密云水库,往返路程足有25里,气温32度。大部分的路程我们暴露在烈日下面,大约走了4个小时,才到达水库,由于是第一次带幼儿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走那么长的距离,有人建议我租车把孩子们都送回去,不要走了。我想那么难得的长距离徒步,动用汽车的话,是确保安全和快速了,但缺少了宝贵的徒步体验,失去了战胜困难的机会。我还是坚持大家步行回去,当然个别身体不好或年龄偏小的孩子,可以跟着送午餐的车回营地。
吃过午饭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跳入水中,忘记了旅途的劳累。孩子们天生喜欢玩水,对于大多数的城市孩子,恐怕这是第一次在野外玩水。我们也格外小心,用绳子拉起游泳的安全范围,我和孩子们在水里互相泼水,玩得不亦乐乎。大约下午3点我们往回返。这时仍然烈日当空,步行的队伍拉得长长的,首尾不相见。不过每隔一段路程,我们停下来休息,等待后面的人。大约最后的五十分钟路程,我们一口气走到底,等最后一批人到达营地已经晚上7点多了。有三位学前班的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坚持走完全程。
这次长途步行,不仅考验了孩子的体能和毅力,对于家长也是一场锻炼。有的家长说很久没有步行那么远的距离了。成人筋疲力尽后,会躺下休息,而我们的营员们,尽管很累,回到营地后,不少孩子又活蹦乱跳在院子里玩耍。
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作者写道:“随着孩子们与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无论是生理上的感官,还是心理上的知觉都在退化,人生经历也越来越单薄。”同时,很多的研究显示,“有意识地让孩子们与自然接触是治疗注意力不集中,和其它精神疾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美国建国初期的研究精神健康的先驱本杰明 拉什就说过:“在土地上挖坑对精神疾病有治疗作用。”这本书上还指出养宠物有助于降低血压和心脏病人的康复。作者认为,现在的心理治疗学者注重从家庭关系上寻找病因,忽视了疏远大自然对人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
我欣赏蕾切尔 卡桑说过的一句话:“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
图片来自苇子_包包妈,更多的图片请看: http://photo.163.com/62099/list/#aid=227419102&m=0&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