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有感于一场乡村教育的讲座

                                       吴  蓓

 

上周六我去听了一场关于乡村教育的讲座,邀请来的一位嘉宾感概中国乡村的消亡,她说,如果乡村消失了,我们热爱家乡就成了一句空话。甚至热爱祖国也失去了根基。乡村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家园。可是目前的中国乡村正面临消失,我们总是抱怨这,抱怨那,我们能不能多一些爱?

关于乡村的话题,令我想起多年前在英国的一段经历。我们从学校步行5天到达坎特伯雷市,行程结束后我写下日记:

 

200262

沿途所见的英国乡村,风景处处雷同,大片的草地,点缀着一些牛羊,或大片的麦地,但从没见到人在田地里劳动,所有的村庄不见牛、猪、驴、马、鸡、鸭等,狗是作为宠物饲养。

仅在一处,我有幸见到一只自由的公鸡,三只自由的鸭,自由意味它们可以东跑西跑,不受笼舍或围栏的限制,这也是我来英国将近10个月,第一次看到自由的鸡鸭。

真正意义上的村庄在英国灭绝。村庄里没有公鸡的晨鸣“喔喔——喔!”,没有母鸡下蛋后的欢叫“咯咯——塔!”,没有狗“汪!汪!汪!”的叫声,没有孩子的喧闹,奔跑,哭喊,也不见爷爷奶奶们坐在树下聊天。英国乡村唯一的声音是汽车的躁音,村庄里的汽车比见到的人还多。

现代工业文明把家畜、家禽从家庭生活中剥离,把孩子关进学校接受教育,把老人送到养老院,然后父母们开着汽车涌向办公室。英国的公路能抵达每一个村庄,没有一个村庄能逃出工业化之网。

据说英国农民仅占人口的5%,住在乡村的许多人反倒是极富有的人,开车去大城市工作,傍晚回家享受乡村的美景。

中国乡村,一家人的院子里住着老人、孩子、父母、动物,院内还有一个粪坑。英国乡村干净,不见垃圾,不闻粪臭,但这都是用化肥、农药、拖拉机和清洁剂换来的。中国农民视粪为宝,向田里浇粪时,离开二十几米远,仍然臭气熏天,但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农业方式,有利当地的生态环境,值得西方人认真学习。

最后一天,我们每人说一下这次旅行的收获和愿望,我说:“祝愿中国的村庄地久天长。不要像英国村庄那样被彻底工业化。”

529The Time》报上登,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在世界某处消亡,我想是不是每2个月一个古老意义上的村庄消亡?乡村的灭绝,野生动物的灭绝,语言的灭绝……,资本主义的商业化扼杀多样化。

曾有位中国记者见到美国的乡村后,为中国村庄的脏乱差痛心疾首,她说大家都有一双手、两条腿,为什么美国农村比中国农村干净?现在我为英国乡村的标准化清洁痛心疾首,在一味追求现代化时,丧失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当然我也不能忍受中国农村的脏乱差,我希望中国农村能达到基本的卫生健康条件,又能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

我想念中国的村庄,想念中国的山山水水。

 

我敬佩嘉宾对乡村的关注,赞同她的观点:失去乡村就是失去我们的根基。但乡村的消失是现代化浪潮的必然结局之一,我们无法逃避,也无法挽留,也许只能为乡村唱最后一首挽歌。海德格尔曾说过大意如下的话,现代化把我们连根拔起。

现代化并不是一无是处,它带着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美好的理想一起到来,还带来了现代科学技术,让我们脱贫致富,过上了有电灯、电视、火车、飞机的生活。泰戈尔说过:“好的东西不是独来,而是伴随着所有的东西同来。”我们享受好处的同时,也要接受它带来的弊端。

可是现代化最为致命的地方是它激起了人类无止境的贪婪,激起了我们的物质享受欲。我们已经不可能放弃优裕的生活,为了抵制现代化,而居住到乡下去,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城市里的富裕的生活正是乡村消失的原因之一。

这也是我为什么尽量过一种简朴生活的原因,究竟我能在多大的程度上抗拒物质的诱惑?

     

嘉宾发言后,是一位大学生讲述他们暑期在农村一所学校支教的经历。将近一个小时的分享,绝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不断播放的图片上,主讲人围绕图片做些解释或解说。说实话,我感到失望,一没有增加我对乡村教育的了解,二没有具体事例打动我,三没有触动我对乡村教育的思考。

我提前离开了会场。我想演讲如何才能抓住观众?看似图片比起说话要形象生动,但图片用多了,就会停留在对图片的观看上,结果看了一堆图片,却没有任何思想的收获或情感上的触动。图片是为讲解的内容服务的,而不是本末倒置,变成为图片解说。

大学生初次体验乡村教育,和农村孩子相处20多天,想必有些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有特别的收获。可惜,主讲人没有说。除了幻灯打出来的图片,还有就是归纳的一条一条文字,比如做了哪些事情,怎么做的。我的感觉是干巴巴的,犹如段落大意。

记得前一段时间,一位年轻人告诉我,她在英国做义工时,有天上课,一位特殊需要人失去控制用一根木架打到她的眼眶,她疼得哭了半个小时,但她还是超越了自己,接纳包容了这位特殊需要人。我听了特别感动,转述给别人听,就变成:“她被特殊需要人打了,但还是包容了打她的人。”讲过几次后,我自己觉得怎么那么枯燥?听的人肯定不会被感动。原来我忽略了事情的经过,只讲了一个概括,连我自己都觉得没有味道。

这使我想起华德福小学的艺术化教学,对于孩子来说,一定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讲述,而故事是语文课的最好素材。大学生演讲的时候,不一定要讲得面面俱到,如果能够结合几个亲身经历的事件,就会让听众听得兴味盎然。

 

 

                                                2011919星期一

话题:



0

推荐

吴蓓

吴蓓

83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理学硕士,担任过大学物理教师13年。2001年赴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华德福教育,2005年9月开始在北京实践华德福教育。已出版的书籍:《华德福老师的心灵日记》(原名为《英格兰的落叶》)、《请让我慢慢长大》。翻译出版的书籍:《学校是一段旅程》、《解放孩子的潜能》、《圣雄修身录》《圣雄箴言录》,以及3本儿童绘本。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