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真 正 的 勇 士

        ——《圣雄箴言录》译者序

       吴 

     记得24年前,一位好朋友从外地来看望我,带来一本从图书馆借的《甘地自传》,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甘地。他的自传平易近人,我很喜欢读,但对我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后来我关心环保问题,无论写文章,还是讲座,我常常引用甘地的一些名言,如“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然而我对甘地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只言片语上。

200312月的一个晚上,民间环保组织瀚海沙的2位年轻的朋友来我家做客。他们谈起不久前刚参加的会议,有位印度专家提到甘地的一句话,大意是真理是用诗的语言表达的。这2位朋友听到后激动无比,他们正在准备第二年的项目申请书,当即决定把翻译甘地著作列为其中一项,于是专门请我作译者。我喜出望外,能有这样的机会真是太荣幸了。

香港社区伙伴(PCD)批准了我们的项目书。06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圣雄修身录》就是在他们的资助下完成的。项目结束了,可是我对甘地的热情依然高涨,我决心要把甘地的部分语录继续翻译出来,感谢新星出版社愿意再次出版圣雄甘地的著作。

 

 上个世纪60年代,一位美国学者伊克纳斯伊斯沃兰说:“我相信,未来的历史学家将会把本世纪看作甘地时代,而非原子时代。”甘地的影响渗透在政治、经济、哲学、宗教、环境保护、和平运动、教育等,甚至还影响到饮食健康方面。要想了解甘地的伟大之处,还得从他的日常生活说起。甘地说:“我的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我所有的行动均相互渗透,而且在我对人类无止境的爱中都起到过作用。”

 

甘地的家庭是印度教的毗湿奴信徒,严格地实行素食。然而上中学的时候,受一位朋友的诱导,瞒着父母偷偷吃了几次肉。在英国留学期间,甘地变成一名自觉的、坚定的素食主义者,并不余遗力地宣扬素食。他说:“当心灵发展到某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将不再为了满足食欲而残杀动物。”

 

素食是甘地追求真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他信奉的非暴力精神的体现。即使为了挽救生命,他也认为必须有个限度,对甘地来说这个限度就是不能为了自己的生命而剥夺动物的生命。有一次当他因严重腹泻而生命垂危时,几位医生劝他喝肉汤、吃鸡蛋,并引经据典来说服他,甘地只用一个字来回答:“不!”

 

甘地强调:“我们的身体是为神和众生服务的,众生包括人和其它的生命。”既然我们生命的目的是为他人服务,为其它的生命服务,就应该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没有时间和精力为了自我的满足放纵情欲。甘地37岁时开始发誓禁欲,他认识到禁欲的誓言不是禁锢真正的自由,而是为自由开辟了道路。甘地禁欲的最为神奇之处是为闻名于世的非暴力抵抗运动不知不觉做了准备。

 

甘地年轻的时候很注重打扮.19岁那年他前往英国留学,他努力要做一个绅士,他定做新衣服,买昂贵的高筒礼帽,在最时髦的大街买晚礼服.每天早上他要对着镜子化上十分钟的时间打领带,并把头发梳成流行的式样.

 

 后来,甘地领导印度契约工人在南非进行非暴力抵抗运动,他的服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穿着尽可能地贴近普通人民。甘地回到祖国,开始投身于争取印度自治的运动.1921年开展抵制洋布运动时,甘地庄严宣布:在他有生之年,放弃任何其它衣服,并剃光头发,只穿手工纺织制作的缠腰和披肩。

 

 一位美国记者跟随甘地多年,对甘地的敬佩与日俱增。最后他问甘地:“您能用3个字来概括您的生活诀窍吗?”甘地回答:“乐于弃! 甘地放弃肉食、放弃豪华的衣服、放弃口服之欲,摒弃任何的感官享受,只为全身心地服务众生。他说:“幸福生活的秘密在于放弃。放弃是生命,放纵招致死亡。”

 

  在日常生活中,甘地放弃的是物质享受。而在坚持真理方面,他是无所畏惧的非暴力战士,决不屈服,决不放弃。刚到南非时,甘地穿着长长的大礼服,头上戴着小头巾.当他以这身打扮坐在法庭上时,法官要求他把头巾摘下.甘地断然拒绝,愤然离开现场.虽然头巾是件小事,但可以看出在维护民族尊严的时候,甘地不屈不挠的性格,正如尼赫鲁说的甘地“是决心争取印度自由的、战斗性的民族主义的象征,是拒绝屈服于傲慢强权的象征,是绝不赞同牵连到民族耻辱的任何事情的象征.

 

 小的时候,甘地常常害怕遇到强盗、鬼怪和蛇,晚上从来不敢走出家门。他不爱与人交往,一放学就跑回家,中学毕业勉强考上大学,却因门门功课跟不上,退学回家。甘地从英国学完法律回国,很久没有人愿意请他当律师。他接到的唯一的一场官司,是10美元的索赔案。在法庭上,甘地起身提问时,紧张得脑子里一片空白,最后只得把官司交给别的律师办理。

 

 促使甘地发生彻底改变的是他到南非第一年遇到的一件事情。甘地买的是头等车厢的火车票,却因为他是有色人种,被乘警强行拖下火车。那天晚上天气异常的寒冷,在屈辱的痛苦中,甘地内心挣扎着,应该为自己的权利进行斗争?还是干脆回印度?还是忍受这个侮辱办完案件再回印度?最后他想到自己忍受的痛苦,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这是种族歧视的流行病的病症。甘地决心把这病的根源拔除,为此,他准备遭受一切痛苦与挫折。这一夜的思考使他决心不向任何暴力低头,不用暴力达到目的。

 

但是把非暴力作为政治运动的手段,却是13年以后了。当时的白人政府制定了一条法律,企图剥夺南非印度人享有的公民权。成群的印度人等待甘地做出决定,甘地号召大家:拒绝遵守这样的法律,接受一切后果,决不用暴力反抗。成千上万的人被判刑关进监狱,但更增加了人们誓死反抗到底的决心。

 

非暴力抵抗运动是甘地在南非领导印度侨民反对种族歧视斗争的有力武器,后来在印度开展民族独立和社会改革运动中又不断地实践和完善,使得非暴力抵抗运动不仅对印度人民,而且对争取民族独立的亚非人民、反对种族歧视的美国黑人运动以及现代国际政治斗争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它显示出抵抗者以文明的,即非暴力的方式无视法律。他招致法律对他的制裁,并高高兴兴地接受监禁。” 甘地一生入狱15次,共计2330.有一次英国审讯员问甘地的住处,他回答:“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令人敬仰,他所到之处即成圣地。”监狱只能束缚他的身体,却束缚不了他的精神。

 

甘地认为无论法律对错都要服从,意味着奴性。他举例说:“如果政府要求我们赤身裸体上街,难道我们应该听从吗?” 当一个人意识到服从不公正的法律是可耻的表现,就不会有任何暴政能够奴役他。

 

 投身于非暴力事业需要非凡的勇气。甘地质问道:“哪种情况需要勇气──躲在大炮后面把别人炸得粉碎,还是面带微笑走向大炮甘愿粉身碎骨?谁是真正的勇士?是把死亡看作知心朋友的人,还是可以把他人置于死地的人?” 牺牲自己要比起牺牲别人无限高尚。通过自己的受苦受难,感化或唤醒对方的良心。甘地要求非暴力战士不能只爱那些爱我们的人,还要爱那些恨我们的人。“准备赴死的人才能自由地生存,必要时,他可以死在自己兄弟的手中,而绝不会杀害兄弟。”并且即使饱经酷刑,非暴力战士也要面带微笑、毫无怨恨地迎接死亡。在甘地的心目中,没有任何人是他的敌人,所有人都是兄弟姐妹。

 

甘地是一位有着强烈宗教信仰的伟人,他的思想和言行皆源自他对神(God)的理解。“对我来说,神就是真理和爱。神就是伦理和道德。神是无畏,神是光明和生命的源泉......神就是良知。”“神是一切力量的力量,其它所有力量都是次要的。神是生命力或精神,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因而超越人的理智。”人们对神的理解各种各样,对甘地而言神就是真理。许多人不相信神的存在,但总相信真理的存在。在甘地看来,真理和非暴力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因此,真理和非暴力是神的同义词。

 

本书翻译的甘地语录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非暴力

   甘地在南非带领印度侨民首次发起“非暴力抵抗运动”。在印度,他多次领导人民进行反抗英国殖民政府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直至印度获得独立。非暴力不仅在民权斗争中可以运用,在处理人与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中也值得我们深思。

2,自我约束

   甘地说:“作为人类,我们的伟大之处与其说是我们能够改造世界,还不如说我们能够改造自我。”甘地正是从自身出发,严格地做到自制、自律,才能把全部的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印度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他素食、禁欲、绝食、简朴,把物质需求降低到最低限度。忘我的奉献精神,使他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圣雄。

3,农村经济

  甘地热爱印度贫苦的农民,他追求社会公正、经济平等。他竭力推崇自给自足乡村生活,鼓励人们互相帮助与合作。他赞成分散型的小规模经济,维护印度手工业劳动者的利益。他提出托管制的想法,劝说富人把钱财看作代为保管的东西,必要的时候捐献给社会。

4,批评西方物质文明

    甘地认为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是背道而驰的。他坚决反对人们为了发财致富而不择手段。他弘扬印度的传统文化,注重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和精神追求,激励人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不要盲目地崇洋媚外。

 

    在一字一句的翻译和反复推敲过程中,我成为甘地的崇拜者、追随者。他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打动我。为了准确地把甘地的原意表达出来,我反复推敲,还请王荣亭先生做校对,他逐字逐句地对照原文审核,把他的修改意见认真地写在纸上。尤其令我感动的是他还把自己所知的背景也详尽的写出来,供我参考。

 

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巫白惠先生、朱明忠先生、黄心川先生对我的鼓励。感谢湛江师范学院的尚劝余教授给予的悉心指教。

本书的原文选自《圣雄甘地著作选集》第五卷。(《The Selected Works Of Mahatma GandhiVOL.VTHE VOICE OF TRUTH   Navajivan Publishing House Ahmendabad14April 2001INDIA。)

 

                                    

       

                                          20073    春分

话题:



0

推荐

吴蓓

吴蓓

83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理学硕士,担任过大学物理教师13年。2001年赴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华德福教育,2005年9月开始在北京实践华德福教育。已出版的书籍:《华德福老师的心灵日记》(原名为《英格兰的落叶》)、《请让我慢慢长大》。翻译出版的书籍:《学校是一段旅程》、《解放孩子的潜能》、《圣雄修身录》《圣雄箴言录》,以及3本儿童绘本。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