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参加了“大地之子”组织的秋令营,收获非常大。
我在第一天的故事剧中担任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老大”,这部剧的名字是“贪心的老大”。剧情大意是:母亲带着两个儿子过日子,到了该给儿子娶媳妇的时候,问两个儿子,家里的钱应该给哪个用,老大当仁不让的把钱娶了媳妇,母亲和老二没了钱,只好过苦日子。老大不希望老二过的比自己好,就把煮过的谷种借给老二,而老二在布谷鸟的帮助下找到了宝藏,过得比老大好。老大知道后也希望得到宝藏,由于太贪心被埋在山里了。
刚拿到剧本我的惯性思维是做旁白,因为从没演过戏。但其他人也希望做旁白,我就决定挑战一下自己,不仅要扮演一个角色,而且要演坏人“贪心的老大”。
我发现所谓的坏人,也不过就是我们自己,试问哪个人不贪心呢?佛教讲“贪、嗔、痴”,基督教讲原罪。我们平时都忙着做好人,正好利用演戏把自己贪心的一面表现出来。虽然上台还是有些紧张,但演起来到没觉得太费劲。就真的让自己进入那个角色就好了。演出很成功,获得了好评,之后的几天活动中总有人叫我“老大”,我认为这是对我挑战自己的一种奖励,而且还有抛砖引玉的作用,后几天的故事剧都演的非常好。
其实想想坏人之所以成为坏人也是有原因的,是谁造成老大的好吃懒做?钱是否还有其他的分法?真正无私的又有几人?最近热映的《辛亥革命》(拍的不怎么样,零零碎碎的)中的孙中山也曾经要为爱情放弃革命呢,当然这不能表现出来,因为在中国英雄是不能有瑕疵的,雷锋有手表和皮夹克也是很多年以后才曝光的。发现做坏人还真挺好的,因为只需要把人性表现出来就好了,以后我要多关注电影中的坏人,也许那就是我的某些方面。只有勇于面对了,才能更好。
说起做人,让我想起以前看到黄全愈的一本书分析关于“做人”。如果和狗讲“你要好好做狗”,狗一定听不懂,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逻辑的问题,狗一定不明白我已经是狗了,为什么还要好好做狗。其实人也已经是人了,为什么还要“做”人呢?为谁做?做给谁看?老师是为学生做老师,售货员是为顾客做售货员,司机是为乘客做司机,父母是为孩子做父母,如果没有孩子,父母又为谁做父母呢?所以为什么要“做”人呢?我们把本性表现出来就好了,如果是“做”,就一定是为了别人,而不是为了自己,那岂不是把“人”当成表演或成一种工作了?
从做父母,我又联想到,有几人在有孩子之后去学习做父母?在教育我家女儿时,我根本没想过要学习,认为这件事应该顺其自然。话是这么说,但我们大多数人都带着原生家庭给我们的伤痕在生活,这就很难做的顺其自然。我们会把很多东西强加给孩子,甚至是那些伤痕。在我生了儿子之后,有时间去思考如何做父母了,发现要先治疗好自己身上的伤痕,先活出自己,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不可能修改别人的剧本,那就把自己活好吧。
老公总说我想的多,但有时我控制不了这些想法,它们是自己冒出来的。在我以前参加读书会时学到过《生命的旅程》,书中讲35-42岁是一个非常关键的7年,因为年龄、经历、金钱都有一定的积累了,正是该反思的时候,是生命的第二个开始,是为下一个7年,42-56岁,也就是中年危机做准备的,如果准备的好,中年危机是可以顺利渡过的,我们可以平静的进入老年,使生命不会在中年开始呈现n型的下降,而是会一直向上。
通过演戏让我更明白我自己,也让我勇敢的面对人性中其他的面,真好,这就是“坏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