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另一种生活是可能的(3)

               演讲人:张筱叶    录音整理:吴 蓓

  

   

         超越于暴力之上

 

还有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经历到。我们有两个学生有攻击性行为。学校里一共有30个特殊需要学生,大部分都是很平和的。但是这两个学生,他们是自闭症,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女生比较严重,她和我不住在一栋房子,所以我经历的比较少。     

这位女生一直和妈妈一个床上睡觉,来到我们住宿学校,暴力行为比较严重,受不了对峙的情形,有一次有位外聘的艺术治疗老师去劝她上课,她生气了拿起茶壶就把开水泼到了老师胸前,烫伤的挺厉害的。很多学生的家人把他们当婴儿看,我们在学校里就很难期待他们的行为符合成年人的标准,对自己负责任,对别人负责任。

 那位男生住在我隔壁的那栋房子,几乎每天都有事故发生,和他一起工作的志愿者经常被他打,早上叫他起床就直接给一拳。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也遭到过他的暴力,但很轻,我没有太在意。我们平时也会聊这个学生的暴力行为,很多人说他要敢打我的话,我肯定会一拳打过去。

 4月份,他一下打了3个还是4个人,他还抄起椅子什么的打人。他又矮又瘦,身体也很脆弱,但是攻击别人的时候,他非常有力气。照顾他的三个义工,同时拒绝和他一起工作,他只好先停学,被送回家。当他再回到学校的时候,就被送到我的这栋房子,住在我的楼下。我跟他相处的时间就多一些,

 一年级的学生在下学期,会到各个工作坊去体验,为二年级做准备。有一天上编织课的时候,我们已经上课了,之前已经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不知道,别的老师送他进来,对我们说他已经没事了,平和了,可以来上课了。我们就说,那行,来吧。可是,老师一走,他就开始骂人,骂脏话。编织课的老师因为很少跟他接触,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我跟他天天相处,就比较担心,周围的学生也比较害怕紧张。过了一阵子,他一直在骂,我就说:“你要不要回房间休息一下?”老师一直都没有理他,谁都不理他。我是第一个跟他说话的人,桌子上有一个这么大的木头架子,他瞬间拿起就冲我脸上抡过来。当时我的眼眶就肿了,我很震惊,哭了半个小时。可是,我真的没有想回手打他的感觉,之前我也想过,他打我,我也打他,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真的发生时,我没有这种感觉了,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

 我们天天开会讨论这件事情,他到底为什么打人?他知不知道自己错了?怎么预防?怎么解决?讨论了一年也没有讨论出来,因为真的是很复杂,人是个很复杂的动物。你问他,他又说不出来。

 这件事情过后,开会的时候,要我讲事情的经过。我还提到,我们第一年的义工被打了,怎么也没有人来慰问我们,应该请我们出去吃饭什么的。明年新的义工到来后,希望在这方面的处理能有所改善。我的义工朋友也经常被打,我被打的算少的。

 我一直在想这个事情。因为眼眶疼了很久,所以我就一直在想,我们现在是非常自我的时代,每个人的自我心都很强。如果被言语攻击了一点的话就会暴跳如雷,更何况身体上被这样伤害了,那就非常受不了。过了一个星期,我想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从小没怎么被打过,没跟别人打过架。遇到别人的暴力,我还是很不舒服的,的确是很难受。可他又是个特殊的人,不是街上随便一个人打我了,他是我的学生,我的任务就是帮助他,理解宽容他。如果我们这里接纳不了他的话,他很可能被送到精神病院去,限制在一个床上,按点吃药,也没有什么人管他,就在那里过一辈子了。我们有报警的权利,我也可以去报警。那么警察会去抓他,送到精神病院。我在想之前的那些被他打的人,我的朋友们,然后我又想自己,又想到他,其实我们宽容的能力是很大的。通过这次经历,我又一次实验了宽容是什么。

 最初,我们整个房子的人,听说他要来住,我们都很紧张,大家觉得这样一个人来我们这儿了,我们都要挨打了,该怎么办?你一旦有这种想法的话,他就能感觉到。我们不断的给自己打气,大家很努力的包容他,看到他以后,对他很热情,问候他。他也会问候你,比如说我周二休息,每周三看到他的时候,他就会说:“啊,你昨天休息?昨天我很想你。”假期我不在学校,他会问我:“你去哪儿了?我们好玩的你错过了,太可惜了。”他放假回来,看到我会来拥抱。一个人的确是多面的,我们接纳一个人的话,真的是尽可能接纳他的所有。我们整个房子的人都很齐心协力,他比较幸运。大家真的尽了很大努力去包容他,他真的改变了很多,自从上次打过我以后,后来两个月他就没有打过别人了。

我们有一位女生,她妈妈也是特殊需要人,有学习障碍,妈妈不太能够接受女儿有问题,她有另外两个正常的儿子。她家里贴的全是两个儿子的照片,一张她的照片都没有,她在家里跟五个兄弟姐妹睡一个房间里。她在我们学校三年的时间,她妈妈没有来过学校一次。今年是第三年,她要走的那天,她要参加话剧演出,是一个大话剧,开始她妈妈答应来,后来说感冒了,不来了。这位女生特别伤心,一直哭。我们开车跑到她家去,把她妈妈拽出来,一定要她妈妈参加最后一次演出。她不会再来上第四年了,她家人要搬家,我特别伤心,因为不知道这样的学生以后会有什么样的道路。我跟他们生活一年后体会到,虽然他们心智可能像10岁的小朋友,但是他们的人生和我们人生一样,背后有很多坎坷,有很多辛酸。他们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特殊的情况,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无奈,最后看他们演出的时候,我突然体会到这一点,特别感动,眼泪不停的流下来。

另一种生活是可能的(3)
           平日的餐桌
另一种生活是可能的(3)
            节日的餐桌

 

 

          成   

 

我这一年的收获,一个是工作很有意义,能够帮助别人。还有一个是自我不断的接受挑战,我有一个朋友说,她也很想去康复村,不怕苦。我觉得虽然工作蛮辛苦的,但更多的是挑战。就是你敢不敢去挑战自己的很多底线。真正去做事情,而不是停留在空想阶段。

我们的学生也是这样,因为我们真正去尊重他,所以我们相信他有发展的潜力。哪怕他连被子都叠不好,或者说挑食很厉害,我们相信他有发展的能力。

 家长把孩子送过来的时候,对我们的创始人Gill说:“只要我的孩子在你这儿开心就好。”。Gill说,什么叫开心就好?他来这儿不是享乐的,我要让他进步,他就是要挣扎、要有成长。

 我觉得对我们志愿者来说也是这样。跟我同去的还有一个中国女生,她问我们创始人一个中国式的问题,你对幸福的定义是什么?Gill说:“我不在乎幸福,我不会去想幸不幸福,而是想我做了什么事情,我有没有做好一件事情,我有没有进步。我的人生有没有意义,要相信你的人生是有意义的,而不只是挣钱买房,结婚生子,这不是全部的意义。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可以有意义的,工作意义不在于你的薪水。”

 这一年我也变得成熟了很多,成熟的标准我觉得是放下自我。之前我也很喜欢跟别人争论各种问题,争的时候经常会非常的生气,晚上都睡不着觉,觉得他怎么能这么想呢?太哪个了,这人太奇怪了,太讨厌了。在网上也经常能看到,帖子上互相谩骂,骂的没完没了的,只要他说一句,我就一定要回一句。通过这一年我体会到,什么叫放下自我,就是放松了心态,没有什么非得要争的。有的人性格就是不爱跟别人争,但我是个特别爱争的人,现在我能体会到成熟的过程,就是我变得比较放松、比较自信,不再急着一定要去打败什么,一定要去说服什么。我可以让所有人的意见都放在那里,支持我也好,不理解也可以,没关系。

 我前两天讲了一次,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好几年没见了,来听我讲座,没有听完,她就走了。我说你怎么没留下跟我吃饭?她说:“我听前半段的时候热血沸腾,听后半段的时候我觉得你讲的什么玩意儿?我就回家了。”她写了长长一段发短信给我,说年轻人就应该努力工作,学什么就要干什么,她就要挣钱。你在英国有什么好的?你干嘛不在中国做呢?你在英国能够工作一辈子吗?如果不能的话赶紧回来吧,退休金怎么办?我爸退休金有多少钱,他看病能够报销多少,就给我列了一堆,后面我也没仔细看,也没有时间。我给她回话说,有时间的话我会回答你的疑问。但是我现在没有时间,不过也没关系,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而且每个人的路程是不一样的。也许她今天没有体会到,明天可能会体会到。现在我跟她去争论没有意义。

另一种生活是可能的(3)
                秋天的自然角

 

另一种生活是可能的

 

除了宽容、挑战以外,还有一个词就是“意识”。我体会比较深,在高一的时候,我本来是上美术班的,我准备考美院,我问周围的同学,你们是不是真心喜欢艺术?他们说,什么啊?就是高考好考点,没想那么多。我觉得挺没意思的,天天就画石膏,最后就退出美术班了,我上了文科班,走了普通高考。上大学后,到大三大四的时候大家都在为自己的前程考这个证、考那个证,哪个工作有前途就去考哪个。天天跟家长打电话商量怎么安排就业,或者商量选哪个男朋友。

 在许多人的眼里,工作基本上只有2种,一种是好工作,一种是坏工作。好工作就是稳定、挣钱多、福利好,那就是公务员了。我在英国期间看到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大学生到体制内去。毕业生很多人想进到国家体制内,像私企什么的已经不吃香了,体制内是最吃香的。这意味着进去之后就一劳永逸,你不用再去奋斗,不用再去挣扎,不用再面临失业,这是金饭碗。大学毕业生22-23岁,直接就想跨进一条走到老的轨道上去,我觉得这是社会方面的压力和现状。

 另一个方面,年轻人没有意识到我是谁?我想干嘛?我喜欢什么?现在说解放个性,我觉得根本就没有个性,都是随大波。我在大学里,只遇到一个音乐系的同学跟我说,毕业以后要搞摇滚,其他人完全没有概念要干嘛,哪个工作挣钱就干哪个。从来不想自己是否喜欢,是否合适。报考大学的人,我周围很多人都报金融专业,因为金融挣钱。

 我也不知道我想传达什么。我以后也会回国工作,我不是说我要当一辈子志愿者,别人工作不好。我想说的是,另外一种生活是可能的,因为这个世界真的很大。如果你天天听欧美音乐,你也可以去学习一下世界上不同地方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其实有很多种,你可能觉得,中国社会限制了你的选择,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如果你有勇气的话,你可以开拓出来不同的生活方式,我觉得这就是你的意识问题,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想要什么,意识到自己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而不是只为了眼下的最实在的金钱。

 

另一种生活是可能的(3)
                                  我和黑人学生的合影
                                  

 

                     站在外面看中国

 

我在国外的时候,是站在外面看中国,听别人说起中国很多,最常听到的就是你们中国崛起了,太了不起了,马上就要吞并全世界了,是不是这样的?你是不是感觉很高兴?上英语的课的时候,老师都会带杂志来,一大标题,血红的标题,巴西多少矿业属于中国,非洲中国人好多,做铁路建设,港口建设等等。7月份温州动车出事以后,我看到美国杂志上面写:中国请你放慢发展经济的脚步,等一等你的良心,等一等你的人民。我觉得这是一方面,你在国外的时候就能够站在外面看,看到很多东西,这是你生活在这个国家里感受不到的。

 我记得英国的首相布朗访问中国的时候,我听新闻一直在关注布朗会不会向中国的领导人提中国的人权问题。英国人非常关注,提不提,什么时候提,是吃饭的时候还是吃完饭提?吃饭的时候提会怎么样,很多专家讨论,还有观众打热线电话,很热闹。好像最后也没有提。

 高中时候我想大学读新闻专业,我想做一个记者,我最想去的就是南方周末,其实我现在还挺想去的。高中、大学我都很关注时政杂志。但是这一年很少看了,每次看的时候觉得触目惊心,因为媒体喜欢报道触目惊心的事情。每次看中国的新闻觉得像看恐怖故事一样,我就看的比较少了。比如说一个妈妈有两个非常严重的特殊需要的孩子,因为压力太大,把两个孩子亲手溺死在水里,然后自杀。类似这样的新闻。我觉得中国的确是进步蛮大,但是社会的矛盾现在真的是非常剧烈,而且是越来越剧烈。很多的矛盾需要我们以个人的力量,从改变自己开始。

 中国和西方,还有年轻人的不同,我在英国和各个国家的年轻人打交道最多,比如说德国的年轻人,一开始我觉得德国人特别自我,什么好事全占了,第一个就冲上去就说我要。我要那个我要这个,中国人比较含蓄,总是等着人家分配或者等着人家照顾,德国人不会,他们会说,我要去。那就你去吧。我想你怎么全占了?

 后来他们跟我说,这是德国教育的一方面,就是你想要什么,要去争取。还有一方面他们挑战权威,二战以后,他们的反思非常多,甚至很多人都觉得过头了。他们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置疑权威。有个德国志愿者跟我说,她从小在学校里就是这样被教育的。很多德国人经常会反对社区做的一些决定,比如说星期六早上9点起床吃饭,他们会反对说,10点起来吃。其他人说不行。德国人就会一直坚持10点。你们不是尊重平等吗?就10点。当我了解到背后的原因,觉得很有意思,能够更多了解他们。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我觉得比较重视保小我,就是说上层和下层分的比较开,上层说什么是他们的一套体系,不关我们的事情。我们是老百姓,自己挣钱过日子就行了,不会去多干涉。当然我们也没有什么选择权。比较重视和气和稳定,没有这么多的戏剧化的东西,西方人还是比较戏剧化的。

 

 另一种生活是可能的(3)
          自然角


 

                  你要成为你想看到的改变

 

 前两天我见一个朋友,他在某个公司做事。他说:“你回来吧,我们这儿招人,你来我这儿干活。”我说:“我不去,我还要去英国再做一年。”他说:“我不知道你那儿有什么好,我觉得你要想做好事,先挣好多钱,然后再给他们钱不就行了吗?”可是,我觉得不身体力行的话,缺失很多意义。你说你挣钱,你在挣钱过程中,会违背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还会牺牲掉很多原则。你会做出很多与你想做的事情背道而驰的事情。然后你再把钱捐出去有什么意义呢?你干嘛不直接去做呢?而且你做的时候你才能体会到更多,你自己也会改变,而不是想着反正我最后捐点钱就得了。甘地说过一句话,大概就是你要成为你想看到的改变,我觉得这句话真的特别重要。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在国内做义工。我觉得这就是人生的机遇,每个人的机遇不一样。但是我觉得特别重要就是要去做事情,而不是停留在智力水平。我们每个人的智力水平,其实都远远的超过我们的感受力和我们做事的能力。

 我回国后和我的同学有沟通,我之前觉得我说的这些东西,我朋友同龄人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购物或者是化妆什么的,但是我很惊讶,很多高中同学都对我的经历很感兴趣。他们表示很羡慕,有一个同学看完我写的东西以后,他在他的主页上写我不想过没有意义的生活。现在国内的人心态越来越开放,就算他考级,他在走主流的路,他的心也不再那么封闭了,我觉得距离会越来越小。而且我并不是说我做的就是多超前了。

我周围的人之所以感兴趣,他们过的不愉快。我同学工作的没有一个工作的很开心的,没有,嫌钱少,压力大,时间又少,就是不开心。我有个同学在国外读书,她说活了这么多年也不知道干嘛了。她交了很多朋友,却不知道这些朋友是干嘛的,很迷惘。她能感觉到自己想要一点别的东西,她才会有欲望去寻找。

 所谓快乐的一生,什么是决定因素,我觉得就是关系,第一是和自己的关系,你对自己是不是了解,对自己是不是认可,你自己是不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第二是跟周围人的关系,跟朋友、同事,跟父母、丈夫、孩子的,我觉得这两个关系都可以处理自如的话,这个人生活是蛮好的。在大学期间我觉得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一课。

 我回北京这一个月,我讲了三次,这是最后一次,我明天早上要回去了。我一直想和大学生分享。前面的2场讲座我一点都不紧张,今天有点紧张,可能是我真的比较想和大学生分享,但是跟你们分享我觉得比跟其他人分享要困难。不知道怎么让你们感兴趣,看到走了不少人,那也没办法。我特别想让年轻人知道有这样一种生活,今年会有两个中国志愿者来我的社区,她俩就是在网上看到我写的东西,然后我帮她们申请的。还有其他中国年轻人申请了别的康复村.

最后特别谢谢我妈妈对我的支持。

 

 

                     讲座时间:201196 

                                讲座地点: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话题:



0

推荐

吴蓓

吴蓓

83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理学硕士,担任过大学物理教师13年。2001年赴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华德福教育,2005年9月开始在北京实践华德福教育。已出版的书籍:《华德福老师的心灵日记》(原名为《英格兰的落叶》)、《请让我慢慢长大》。翻译出版的书籍:《学校是一段旅程》、《解放孩子的潜能》、《圣雄修身录》《圣雄箴言录》,以及3本儿童绘本。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