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遵循大自然的脚步——农历一月(1)           

                                 吴 蓓   编                    

 

本单元的主题围绕春节、元宵节和节气。春节是中国传统最重要的节日,前后持续一个月的时间,过完元宵节,才算春节结束。选择的故事有女娲造人、老鼠嫁女、元宵节舞龙的传说等。

最后是夸父追日的故事,这个故事里出现太阳、水、桃林,和冬至的寻找太阳、冬天对应五行的水有联系,又和春天较早发芽开花的桃树有所衔接,春天对应五行中的木,这个故事正好把冬天的水联系到春天的木。

                            

                             摇 钱 树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下面这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山脚下住着老汉和他的两个儿子,哥哥为人本分爱劳动,弟弟却好吃懒做。
    有一年,老汉死了,刚办完丧事,弟弟跑来要跟哥哥分家: “哥哥,爹妈都不在人世了,咱们也长大了,分家吧!家里只有一片山坡和一片田地,刚好一人一份。山坡地方大,你身体好又能干活,山坡就给你;我身体不好,房子和附近这一小片田地就给我好了,您看呢?
    “嗯,好呀!”老实巴交的哥哥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第二天,哥哥从家里扛了一把锄头,一把斧头,一口锅,一副碗筷,一包换洗衣服,就独自上山了。
    山坡根本就是一片荒地,连个这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好在有些野果野菜和一眼山泉,以后的日子,哥哥渴了,就烧喝泉水,饿了,就摘野果,挖野菜。哥哥赶在天黑前,用斧头砍了一些树枝,搭了一个草棚子,就住下了。
    第二天天没亮,哥哥就起来了,扛着锄头,在山坡上开荒,一直到天黑黑,看不见干活了,才回到草棚去睡觉。时间一天天过去,荒凉的山坡被哥哥开垦成一片生气勃勃的梯田,粮食蔬果什么都有。这一年,老大的收成真好,留下自己吃的,剩的全背到集市换钱买东西,日子过得还真不错。
    弟弟呢?好吃懒做,什么也不干,就吃老汉生前剩下的粮食,吃完了,地也荒了,不知道怎么办,只得上山找哥哥。
    “阿哥,我没吃的了,有没有粮食先借我一点!
    善良的哥哥赶紧扛出来一大袋的米给弟弟。
    弟弟回家生火做饭,他一边做饭,一边想:“奇怪,分家的时候,哥哥只分到一片荒地,怎么倒过上好日子啦?是不是爹给他留下什么宝贝,不行,我得问问他。
    第二天一早,弟弟又跑去问哥哥:“阿哥呀,您的日子越过越好,是不是爹给您留下什么宝贝啊?”
    “嗯?宝贝?”哥哥想了想,说:“是啊,是有宝贝,爹给我留下一棵摇钱树呐!
    “什么?摇钱树?这摇钱树是什么样啊?
    “摇钱树嘛,两个叉,每个叉上五个芽,摇一摇,开金花,要吃要穿都靠它。
    弟弟回家去,一边儿走,一边儿想:哼,哥哥有这么好的宝贝,怪不得他的日子过得这么好。嗯,我得想个办法:把摇钱树偷来,种到我家的院子里去。可是,这棵摇钱树在哪儿啊?摇钱树,两个叉,每个叉上五个芽,摇一摇,开金花,要吃要穿都靠它!——啊,我知道了,哥哥一定把它种在山坡上了,我得想法去把它偷来。
    又过了几天,弟弟趁哥哥去集市,偷偷上了哥哥的山坡,拿着一把锄头,要找摇钱树。找来找去,找了好半天,哪棵都不象。老二正在这儿着急呢,走到草棚子后边,看见一棵小树,他仔细一瞧:“嘿,这棵树上有两个叉每个叉上正好有着五个小树芽。我找到啦!我找到啦!”弟弟高兴得说不出话来,他往四周一看,哥哥还没有回来,就举起锄头刨开了。刨呀刨,可是他过去也没干过活儿,刨了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了。
    弟弟把锄头往地上一扔,真没想到,刨一棵小树,这么费力,我不要了。可是又一想,这是一棵摇钱树啊,摇一摇,开金花,要吃要穿都靠它。不行,我还得刨。他又使劲地刨起来,一直到两只手都起泡了,才把小树刨出来。
    弟弟把小树扛在肩上,急急忙忙往家走,一边走,一边笑,“哈哈哈哈。我得了一棵摇钱树;我可以吃不愁,穿不愁了。”
一到家,弟弟就把小树种在院子里。刚种好,就抱着小树摇晃了,他摇啊,摇啊,以为树上一定能劈里啪啦掉下钱来。可是哪儿知道啊,从大清早,一直摇到天黑,连一分钱也没掉下来。
    过了几天,弟弟家又没吃的,只好又去找老大,他挺不好意思地对哥哥说:“哥哥啊,你家的摇钱树,真能摇下钱来吗?
    “能,能啊。”
    “那,我摇了你家的摇钱树,怎么连一个小钱也没掉下来呀?
    哥哥一听,觉得挺奇怪的:“你什么时候摇过我的摇钱树啦?
    “嗯,嗯,是这么回事……”弟弟红着脸,把偷哥哥家小树的事说了。
    哥哥一听忍不住笑了:“哈哈哈,你这个傻瓜,我的摇钱树,谁也偷不走啊!
    “啥,让我看看好吗?’哥哥把两只手一伸,“你看吧。”
    “在,在哪儿?”“我的摇饯卧就是我的两只手,两只手不是象两个树叉吗?每个叉上五个芽就是我手上的五个手指头啊。”
    弟弟越听越糊涂:“手?手怎么成了摇钱树啦?
    “地是两手开,树是两手栽,房是两手盖,衣服是两手裁。日子要过好,全靠两只手;有手不劳动,不如猪和狗啊!”
    “噢——” 老二这才明白了。从此,他也用两只手,好好劳动了。

http://1234.5d6d.com/thread-4589-1-1.html

 

 

 

女 娲造人

农历正月初七人日,在我国至少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初八为谷日。传说女蜗创世之初,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初七是人的生日。

女娲造人的故事有好几个版本,我选择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一位的土家族老人讲述的故事:

 

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出现了“漫天洪水”,大地上的一切,都被洪水冲进了大海,包括人类在内,都不存在了。在这场洪水慢慢消退的过程中,从西方的远处天边,漂来了一只葫芦。洪水退下去后,这只葫芦被搁在了一处山上。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突然有一天,这葫芦爆裂开来,从里面钻出一对娃娃,那男娃就是后来的伏羲,女娃就是后来的女娲。当他(她)俩来到地上后,一下子就长大了许多。他(她)们抬头四望,见高山上森林茂盛,丛林间开满了各式各样的鲜花,平地上绿草茵茵,天空中百鸟飞翔,林野里有各种小动物或奔跑或嬉戏,阳光也一片灿烂,空气格外的新鲜。他(她)俩走走瞧瞧,来到一处水塘边,见水中有五颜六色的小鱼在游动。他(她)俩感到这世界真是太美了。当太阳快要落山时,他们俩来到山顶附近的一个山洞,就把这山洞作为了他俩的栖身之所。

第二天,他(她)俩又继续去四处观花赏景,游山玩水,渴了就饮塘中之水,饿了就捞塘中小鱼为食。一连数天,均是这样早去晚归,远远近近的山水、美景,他们几乎都跑遍了。令他(她)俩感到奇怪的是:这样美好的一个大地上,为什么只有他们俩个人呢!要是有很多的人那该多好呀!于是他(她)俩决定再到更远的地方去找找看。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寻找,终不见有同类的痕迹,他们也失去了寻找的信心,鲜花、美景也看够了,加之更远的地方,不是水潦之处,便是荒漠之地。加上这么美丽的地方都没有发现人类,在别的地方更不可能有人类了,也就放弃了继续寻找的打算。
    
这一天,他(她)俩决定就留在洞中休息,两人就闲坐、闲谈。这时女娲见身边有一堆黄泥,便顺手抓了一把,一捏是软软的,一搓又是光光的,要它圆就圆,要它方就方,可长可短,可粗可细,感到好玩极了。女娲玩着玩着,便突发奇想,于是比照伏羲的样子,捏了一个男性的泥娃娃,并拿给伏羲看,伏羲也觉得很有意思,很好玩,便也来捏泥娃娃。捏好后给女娲看。女娲看后说道:“你看它,既不像我,也不像你,男不男,女不女的,那可不行!”伏羲经女娲指点,觉得也是,便不好意思的把那个泥娃娃丢掉了。这时女娲提议:让伏羲比着自己的样捏女泥娃娃,她就比着伏羲的样子捏男泥娃娃,捏好后,就摆到洞门口场地上去晒,等他们干了,身子硬朗了,再收进洞来,不就成了我们的伙伴了吗!伏羲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于是俩人就动手干了起来。

第一天的工效不高,总共才捏了两对泥人。第二天一大早,他(她)们俩便开始了工作。当他们把刚捏好的一对泥人拿出去晾晒时,却发觉昨天晾晒的泥娃,有的被过路的野兽碰坏了,还有的不见了,可能是被什么野兽叼走了。为了泥娃娃的安全起见,决定把泥娃娃晾晒在洞前的树杈上去,让他们既能吹得到风,又能晒到太阳。这样,数天过后,在洞前的柏树、杨树、柳树、桃树、桑树等树上,都摆满了成对的泥娃娃。
    
一日早上,当他(她)俩正准备开始工作时,突然从洞外跑进来几个人,伏羲、女娲均感奇怪,立即上前拦住他们道:“你们是什么人,是哪里来的?”为首的那个说道:“我们是你们捏的泥人,从树杈上下来的。你们把我们放在那里,我们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经过七天七夜,我们就变成和你们一样的人了,并暗中替你们管理和看护那些不足七日七夜的泥娃,现因天变,风雨即将到来,特进洞告诉你们,好让你们快去抢救那些还未足元气的小泥人们。”伏羲和女娲听此,来不及高兴,便和这些已成人的泥人一齐出洞抢救泥娃娃。这时的洞外,早已是风雨大作,一些已足元气的泥人虽能自动下地,但自制力不强,又认不清方向,惊慌的到处乱窜,有的被风裹着,向西北方跑了,有的跌倒,被山坡上的流水向东南方向冲去。那些未足元气者,被吹到地上,有的满身伤痕,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鼻歪眼斜;有的耳塞眼瞎。经过紧张的抢救,除吹跑的、流走的以外,总算都收进了洞内。后经伏羲、女娲的整顿、修理,大多都能复原如初,只有极少数人,留下了终生残疾。
    
次日雨过天晴,他们一齐把那些元气不足者放回原处,以便让他(她)们吸足天地之灵气和日月之精华。以后,每天都有足了元气者自动下地,又被领回洞中。但由于在暴风雨中,遭受打击过重,有的不知言语;有的脑子不灵,痴痴呆呆。伏羲、女娲并不因为他(她)们有残疾而嫌弃他们,还安排最先成人的一对男女分别照顾他们。女娲把他(她)们一个个叫到面前,问他(她)先前是在哪根树上的,就把那根树名赐给他(她)作为姓氏,并且给每个人都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然后教给他(她)们的结网之法,并让伏羲给他(她)们讲如何进行狩猎,又把他(她)们领到野外去实地练习捞鱼和狩猎的本领。
    
这时的洞中已到处是人了。先前只有他们兄妹二人时,女娲很想有很多的人。现在真的人多了,女娲又觉得大家挤在一起,太吵闹了。于是她和伏羲商量了一个办法:由伏羲把所有男人带到洞外,排好队,由她把所有女子按姓氏分组,各组都排成纵队藏于女娲身后的洞中,各组都有一根藤蔓牵至女娲的座位,另一头由领头的女子牵着,只要女娲拉动哪根藤,牵着这根藤的女子,就把藤蔓交给她后面的人,她则顺着藤蔓来到女娲坐处。
    
一切布置好后,女娲发出讯号,伏羲便叫男子组依排队次序,一次进去一人,选取一名异姓女子作为自己的妻子。第一名男子来到女娲面前后,女娲问她姓什么,愿意取哪姓女子为妻?当这男子报出姓名,并说出自己的心愿后,女娲就按他的心愿扯动藤蔓,马上就有一女子顺着藤蔓来到女娲面前。女娲让他(她)们互通姓名后,就把他(她)们配成夫妻,并叫他(她)俩跪拜天地后相扶出洞去见伏羲。当第一对夫妻出来后,伏羲立即安排第二个男子进洞,并转身给第一对夫妻指示方向,要她们走多远后,就在那里生活和繁衍后代。一对对夫妻,都由伏羲指定去向及路程。最后这洞中就只剩下伏羲、女娲和几个有严重残疾的人了。这些人的生活就只好由伏羲、女娲来照顾了。伏羲晚年为避祸趋福发明了八卦,为了使这些人在他死后能有个衣食着落,便把八卦之术传给了他们,教他(她)们去四处为人们指点迷津,趋福避祸以赚钱糊口。
(来自: http://home.51.com/jdwyzyw/diary/item/6271951.html

 

关键字:女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体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个“女”字是个惟妙惟肖的象形字。甲骨文①就像面朝左跪着的一个人,上身是直立的,两臂交叉在胸前。金文②基本上与甲骨文的形体相同,只是在“女人”的头上多了一条横线,实为头簪之类的装饰品。③是小篆的形体,不如甲骨文更像跪着的人形。④是楷书的写法,变得完全没有人形了。

  “女”字的本义即指“妇女”,如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就是说:要是一个妇女不织布,有的人就要受冻。

http://hanyu.iciba.com/

金文编的字选

           

 可以结合女字,简单讲讲生活中的男孩和女孩的不同。

遵循大自然的脚步鈥斺斉├辉拢1)

 

 

 

女娲手中托着月,伏羲手中托着日,相交的蛇尾象征着日月合璧,表示子孙繁衍。


遵循大自然的脚步鈥斺斉├辉拢1)

汉画像中的女娲伏羲

 

 

遵循大自然的脚步鈥斺斉├辉拢1)

中间的人是西王母,左边是伏羲,右边的是女娲。图中的三只鸟在汉代叫青鸟,是西王母的信使伏羲女娲下身盘成的结是典型的中国结“双钱结”。专家认为编织绳结是人类最早掌握的技能之一,早于人类学会保存火种,早于人类掌握陶器制造。从出土文物来看,双钱结距今4000年以前就已经高度成熟了。

    家长可以带孩子学习编双钱结,网上有双钱结的教学视频。



图略

 

汉画像:伏羲拿矩尺,画方的工具,女娲手拿规,画圆的工具

参考资料:

楚国帛书乙篇白话译文

颛顼这个地方的“有熊氏”伏羲,以渔猎为生。当时天地浑茫昏暗,迷雾漫漫,不刮风也不落雨。伏羲娶妻祖沙氏(传说中靠煮海为盐谋生的部族)的女子女娲为妻,生了四个孩子。他们在浑茫中奔走,分身化成禹和契(按:禹指治水的“大禹”,契指商国人先祖“商契”,或指大禹的儿子“启”<我个人认为,商国祖先更合理>)来管理土地。(按:原文古奥,或可附会上雨使用“息壤”的传说)禹和契用晷仪测天,天地就分开了。天地初开,山川都不稳固,于是禹和契给山陵河海都起上名字;他们用天地间的热气寒气为山陵定形,疏清河道使江河平顺。那时还没有日月,于是伏羲女娲的四个儿子出来轮守,形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四时运作一个轮回,就形成一岁(一年)。
    
伏羲女娲的长子叫青干(绿叶繁茂),二儿子叫朱单(繁花似火),三儿子叫黄难(黄叶凋落),四子叫黑干(枯枝兀立)。青、朱、黄、黑相代成岁后又经历了千百年,才有了日月。九州不平,山陵倾侧倒塌。于是四神出来修复了倾覆受损的大地,并用青、红、黄、白、黑五木之精作为柱子来撑天。炎帝命令祝融遣四神降临人间,安定日月星辰(按:即“甲篇”中所谓“三恒四极”)。炎帝说:“(应分天为九天,)如果违背九天的划分,会有大的灾难。你们要小心,不能冒犯天灵。”帝
于是制定了日月运行的规律。
    
共工推步用十干(即甲、乙、丙、丁......癸)纪日,并在历法中设置闰月,让百神、风雨、辰
不能乱作。共工把日月运行的历法传给“相土”(“相土”)是“契”的孙子,是商代商国人的祖先)。并且增加了一天中“宵、朝、昼、夕”(黑夜、早晨、白天、黄昏)的概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主编第四版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人日的习俗: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在头上,贴于屏风等处。这天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在家团聚。下午一般吃长面,也叫拉魂面。过年时人走东串西,心都野了。吃拉魂面,可以把心收回来,准备春耕生产人们还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称为“七宝羹”

有关诗词

东方朔《占年书》:“人日晴,所生之物蕃育;若逢阴雨,则有灾。”

陆龟蒙《人日代客子》:“人日兼春日,长怀复短怀;遥知双彩胜,并在一金钗。”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庄子·应帝王》记载,南海之帝为,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天穿节

 

  正月和女娲有关的另一个节日是农历二十日的天穿节,又叫补天节,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出自《淮南子·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 水。苍天补,四极正; 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这一节日又与“雨水”节气相关。立春后的第二个节气是“雨水”,一般在正月十九日至二十三日左右。古人认为,“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神话与节令相融合,就形成了天穿节这一民俗节日传统。

   天穿节的主要习俗:①煎饼“补天穿”,民间为祈祷苍天保佑“雨水之日,屋无穿漏”,用红丝线系上煎饼,掷于屋顶上方,或者主妇手捧大饼,登梯送到屋顶上,以象征补天。“补天”时,全家人都站在院子里,虔诚地望着屋顶问“补住了没有?”主妇则在屋顶上高声回答“补住了!”然后,主妇将面饼捧下来,全家人分食。
     
有些地方还将煎饼撕成小块,抛向天空,意为补天,再撒些于地,意为补地。这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交感巫术行为。
   
宋人李觏的这首诗描述的就是“天穿日”的情景“娲皇没有几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只有人间闲妇女,一枚煎饼补天穿。”。

古时还有在节日那天到郊外举行射箭活动的习俗,有人认为这也隐含着以武功继承女娲杀黑龙、断鳌足、拯生民于水火之伟绩的意思。 
    
宋人葛胜仲所作的词,描述了天穿节郊外射箭活动的情景:“春风野外,卵色天如水。鱼戏舞绡纹,似出听、新声北里。追风骏足,千骑卷高门,一箭过,万人呼,雁落寒空里。                           (参考网上资料)

遵循大自然的脚步鈥斺斉├辉拢1)

女娲像 

                           玉皇大帝圣诞

 

正月初九玉皇大帝圣诞:玉皇大帝(Jade Emperor),道教认为他是众神之王,总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间),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阴阳祸福。

农历正月初九为玉帝诞辰(天公生)。正月为一年之初,四季之首,木气之始,一切生命因而萌发;九为数字之极尊,代表“极大、极多、极高”的意义,所以一年中第一个初九(上九)为玉帝圣诞,正与他至高无上的地位相呼应。明代王逵《蠡海集》中说:“神明降诞,以义起者也。玉帝生于正月初九日者,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原始要终也。”意思是说,神明降诞的日子都有一定的特殊含义。 109:一于地利、0人和、九于天时,天时地利人和,宇宙万物都在109其内。

神诞之日为正月初九日(阴历)。道教宫观要举行金醮仪,称「玉皇会」。参加醮仪的道士和道教信徒都要祭拜玉皇大帝,行「斋天」大礼,以祈福延寿

                                                            (来自百度百科)

话题:



0

推荐

吴蓓

吴蓓

83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理学硕士,担任过大学物理教师13年。2001年赴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华德福教育,2005年9月开始在北京实践华德福教育。已出版的书籍:《华德福老师的心灵日记》(原名为《英格兰的落叶》)、《请让我慢慢长大》。翻译出版的书籍:《学校是一段旅程》、《解放孩子的潜能》、《圣雄修身录》《圣雄箴言录》,以及3本儿童绘本。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