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
——山竹班简讯之十
吴 蓓
5月份学校放了2周的春假,我妹妹从美国回来探亲,因此我又请了十天的假。直到5月31日才返校,数学版块交给欧阳老师上。端午节后是三周的语文版块。春假后,天气太热,我们的跑步取消了。
端午令旗
返校后,其他班级已在为端午节节庆活动做准备,我赶紧将有关端午的年画贴在教室的墙上。我又想起去年做的端午令旗,周四下午马上行动,欧阳老师准备旗杆,我和孩子制作。孩子们画的五毒和镇五毒的符咒,比去年又有了明显的长进:
利用周末的时间,孩子们还在家里做了五彩线和香包。
端午节当天,我请假去香港了,未能参加活动。欧阳老师的吟诵特别传神,在全校诗歌朗诵表演时,他先独自吟诵,之后带领全班反复吟诵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家长帮忙订了五毒饼,孩子们好期待把“五毒”吃下去。
我把一、二年级时口头念过的端午童谣,变成填空题让孩子们温习了。
花木村和盗贼们
因为短文《去年的树》,我喜欢上了日本作家新美吉南,他的作品翻译成中文后,每本书薄薄的,还配上简单的插图,《花木村和盗贼们》就是其中的一本。农耕期间我们读完了第一个故事:一群强盗准备到花木村去偷窃,强盗头目在野外等待徒弟们察看村里的情况,一个孩子跑过来请他照看一头牛,强盗头目生平第一次得到别人的信任,他的内心被深深地感动,主动向村长坦白了自己的身份。
故事的结尾写道:那个牵牛的孩子是谁?也许是地藏菩萨?“虽说地藏菩萨穿草鞋走路,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世界上有这么一点不可思议的事情不是挺好的吗?——不过,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那就是因为花木村的人个个心地善良,所以地藏菩萨才从盗贼的手里把他们救了出来。这样说来,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住在村庄这样的地方”。
我好喜欢这样的结尾。世界上一定有这样的村子,村里的人个个心地善良。
第二个故事《打气筒》,讲的也是村里发生的事情。村里有各种手工铺子,小男孩正九郎最喜欢的是修理自行车的店。一天他趁主人不在,溜进店里,给人补胎,眼看大功告成,突然打气筒失灵了。他吓坏了,觉得闯下大祸,整日提心吊胆,生怕被发现。这篇文章把一个孩子的渴望、紧张、期待、担心,描述得扣人心弦。比如:“看着人家补胎,正九郎的嗓子咕噜咕噜直叫唤,就好像是看到了满满一桌的美味佳肴。”、“正九郎眼前一片漆黑,耳朵里也像涌起波浪似的响了起来。”
当我们读到:“正九郎像害怕野兽一样害怕他(自行车店主)。有一回,他正在……,头顶上传来一阵怒骂声,他还以为打雷了呢!”我问孩子们:“你们见过这样凶狠的叔叔吗?发起脾气像打雷。”只有一个孩子提到附近的一位房东很凶。
当我们读到:“爸爸可是一个连杀兔子杀鸡眼睛都不眨的可怕的男人啊!”我问孩子们,有谁的爸爸是这样的?全班仅一位男孩说自己的爸爸有些凶。现在的男人,似乎比以前温和多了。
第四篇故事《拴牛的山茶花树》,描绘了一位人力车夫海藏,为了方便来往的路人饮水,克服重重困难,最后为大家在路旁挖了一口水井。水井挖好后,他应征入伍,要去参加日俄战争。离开前他心想:“我已经没有什么遗憾的了。”在班上朗读之前,这个故事我已读过三遍,可直到此时我才突然明白他为什么这样说,他预感到自己可能一去不回了。我哽咽住了,全班鸦雀无声,大约一分钟后我才能继续往下读:“虽然微不足道,但我做了一件对别人有益的事情。”
“海藏没有回来。不过,海藏的这口井,现在还在。山茶树下的清泉还在咕嘟咕嘟地喷涌,走累的过路人,喝口水润润嗓子,又精神百倍地继续朝前走去。”
希望有一天,我也像海藏那样对自己说:“我已经没有什么遗憾的了。虽然微不足道,但我做了一件对别人有益的事情。”
一件难忘的事情
冯骥才回忆童年的文章《捅马蜂窝》,写得生动有趣,他被马蜂蜇了一口,病了7、8天,当他得知马蜂宁愿舍弃生命也要捍卫家园,心里油然产生敬佩。
美术课上孩子们画的捅马蜂窝场景:
学习了《打气筒》和《捅马蜂窝》这2篇课文后,我请孩子们写了一篇作文《一件难忘的事情》。
汪涛写的《百家饭》也很好玩,作者小时候太调皮了,和伙伴们追逐时掉进粪坑,村里的习俗是要吃一顿百家饭才能驱邪避灾。
配合夏至的到来,我们还读了《借棉袄》,一位浪子不好好劳动,总想偷懒,他想把舅舅的棉袄典当换钱,每个月去借,舅舅都用和季节相关的俗语回绝:“二月二十八,冻死鸡和鸭。”、“三月三,冻死单身汉。”、“四月二十,冻断树枝。”、“吃了五月粽,寒衣不可送。”、“人是不毛虫,单怕六月天的冷北风。”……“八月十五雁门开,雁儿头上带霜来。”
《摇钱树》这篇文章,故事情节简单,但背后的勤劳致富主题贯穿在许多的民间传说或故事中。我们把这段话多读了二遍:
“地是两手开,树是两手栽,
房是两手盖,衣服是两手裁。
日子要过好,全靠两只手;
有手不劳动,不如猪和狗啊!”
任何一个时代,勤劳都是人的美德之一。
有时,发完课文,我留些时间给孩子们自己默读,有时立即点名请孩子站起来读。这样我能了解到哪些孩子的阅读能力较强。约半数的孩子,可以流畅地初读一篇课文。有些孩子因为紧张,读起来语速很慢,有的孩子需要时间去辨认生字,读得磕磕巴巴。
针对这些状况,我经常布置的作业,就是让孩子读课文给家长听。
形线画
图1
图2
斯坦纳画了上面2个图形后,解释道:老师应该通过这个图形唤醒孩子们内在的空间意识。孩子们不应该从三角形等开始学习几何,因为那只是建立了智力部分。而应该象这个图形练习一样,从空间图像开始。他建议,把图1的外圈变一下,变成图2。问孩子们:“应该怎样相应地变内圈呢?”“老师应该明确地教给孩子改变内圈时,与外圈的凹凸部分互补(外圈凸出部分,到了内圈,就应该凹进去。)
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外圈凸起,里圈就应该凹进去。画的时候,我不在学校,也就没有问孩子外圈凸起,里圈如何变化。直接就让孩子们画了:
我们还练习了四象对称图形,强调尽量做到一笔画,或者画完后,用一笔画多描几遍:
渐变的波浪线:
汉声出版的《阳歌阳图》,记载了“陕西黄河流域每年正月初八至十五的秧歌活动,这种仪式是按先人留下的队伍行进路线图,配合乐队节奏,扭动身体,脚踏十字步前进,从中完成祈福的符号,——即是阳图。”我选了其中的部分阳图,供孩子练习,每种阳图的名称很有趣,我们画的有:“转角子”、“秦王乱点兵”、“黑驴打滚”、“双螺丝翻大山”、“富贵不断头”、“蛇盘八颗蛋”、“单古庙”、“单六角”。
6月21日是夏至,我们画了夏至的卦图,这是第三次画了:
本来我想偷懒,把去年画的夏至卦图拿出来给孩子们参考,到了当天清晨,还是改变主意,自己重新画了一幅。对比之下,孩子们表扬我,说比去年画得好。
背诵
学好语文的途径之一是背诵。
我在网上读到净空法师关于背诵经典的论述,觉得很受启发,他认为反复读经典的“主目的是叫你得定,恢复到清净心,把清净心念出来,把真诚心念出来,把恭敬心念出来,这个重要。现在人认为小朋友又不懂,念这个干什么,有什么用?他不知道,小朋友不教他,他也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它害人,那个麻烦可大了。所以中国童蒙教学都是帮助他修定,他能定得住,他有定功,他开智慧,……”(来自网上:恭摘自净空老教授演讲录)
原来背诵有益孩子的专注或定心。现代社会,外面的信息太多,即便一个孩子安静的坐着,但他脑子里在想些什么,我们就不知道了。要求孩子背诵一些诗文,至少没有害处吧?
这学期每周家庭作业,增加了一项:背本周吟诵的三首古诗,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大学》部分章节,我让孩子抄写,个别章节要求背诵。最长的要求背诵的是第九章: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于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不计标点符号,约300字数。结果全班四分之一的人没有背下来。我只能请他们放学后抄写一遍。我想,我们在学校已经读了一周,至少读了10遍,周末再背诵一下,这个作业是否对孩子来说太困难?据说,古代孩子每日背诵约三百字数的经典,现在的孩子,每日要学的东西太多,无法专注于背诵?还是现在的孩子难以“心定”?或者是家长无法做到让孩子背诵?
《颜氏家训》写道: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用白话文说就是: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所以,对孩子确实需要及早教育,不可坐失良机。我在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次,仍然不会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搁置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来自网上)
古代是一个人长大后,思想容易分散,现在小孩子就已经思想容易分散了。好吃、好玩、好看、好听的太多了。
当我们读到:“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我给孩子们讲了伊尹的故事,连续讲了三天。
佛陀的故事
原来考虑过也许到了四年级可以讲西游记的故事,如果讲的话,我一定要先讲玄奘的故事,如果讲玄奘不畏艰难去印度取佛经,我想先讲佛陀的故事。
华德福学校二年级讲圣人故事,我讲的是孔子的故事。这学期我们把中国神话《黑暗传》学完了,最后一个语文版块我开始讲佛陀的故事。
十多年前我在英国就看了部分《佛陀传》,是一行法师用英文写的。这次我是根据中文版讲述的,我没有把故事背下来,而是看着书读的,一来我口述的故事已经足够多,各种各样的故事估计接近200个了;二来孩子听到书面语言,对他们写作是有益的;三者我也轻松一些,不用每天早上一醒就默记故事。
这次讲佛陀的故事,只讲一遍。但每次讲述前,要先回顾一下。
我讲到的内容有:佛陀的出生、阿私陀的预言、佛陀救天鹅、参加比武、结婚生子、外出遇到老弱病人和一位出家人、离家出走、苦修、菩提树下禅坐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降服杀人犯。另外还讲了佛陀对孩子的开导,如何专注地吃橘子。讲到佛陀的过去世,曾经是棵鸡蛋花树,眼睁睁地看到苍鹭用欺骗的方式把池塘里的鱼虾一个个吃掉,自己却无能为力。
我还讲了一个佛经故事《鳖鱼、蛇和狐狸》(选自《佛经故事选》王邦维 选译 重庆出版社),菩萨用一大笔钱买下鳖鱼放生,鳖鱼报答救命之恩,告诉菩萨将有洪水。洪水到来时,菩萨坐上一条船,从水里救了一条蛇、一只狐狸和一个人。蛇和狐狸感恩图报,而被救的人却恶意伤害菩萨,最后得到应有的惩罚。
东方的故事里,常有动物比人还要善良的故事。不知为什么?
一位家长有一本英文的《佛陀传》,上面有精美的画面,我借来给孩子们看。也让孩子们参考这本书的图画,自己画画:
欧阳老师会唱《心经》,每天午餐前,我请他唱给孩子们听。每次唱完,教室里都很安静,有余音缭绕。
接下来我会讲玄奘传。
生活即教育
周五刷完地,我提醒孩子们把刷子放回原处,不一会,孩子们走了,满地都是刷子。为了防止这类事情再次发生,要求每个孩子在刷子上都贴上自己的名字。
周四放学后,部分孩子加练武术,第二天早上我发现有的孩子练完武术,把功夫扇放在操场的椅子上。我在班上再次强调用完的东西,一定要放回原位。
到了三年级,孩子们还是没有养成用完东西归还原位的习惯,我是有责任的。好几年前在电视里看到,日本从幼儿园就开始培养孩子物归原位的习惯。
孩子们的鞋子摆放比较整齐了。抽屉整理,除了极个别的孩子,基本上书本和学习用品,都能按照要求摆放。
每周五的大扫除,孩子们也习惯了,要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把教室和户外彻底打扫干净。轮到我们班端饭菜的这周,周五值日生要用肥皂水把分饭菜的餐桌擦干净。
我还注意到盛汤时,孩子把汤洒到地上,会主动拿拖把拖干净,但拖完后,把拖把一挂了事。唯有一个女孩,拖完地把拖把洗一下再挂起来。
有孩子见到肥皂盒脏了,主动地洗一下,有孩子发现放学后图书没有整理,就主动帮忙。还有一个孩子看到同学费力地清理地上的蜡,于是向我借小刀,用小刀清除粘在地上的蜡最为方便。她能发现同学的需要,并及时相助。
斯坦纳说:“要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只有一种可能,老师是生活本身的象征,……孩子通过老师遭遇生活,老师站在学生面前,就像十年后,生活站在那里,生活必须与老师相联系。对生活的强烈兴趣必须浸透在老师身上。老师必须有生活的阅历,并意识到这点。从这种意识中,才能产生生动的指导和行为……教师不能可悲地局限于学校领域,他们必须感到身后的整个阔广的现代社会,以及怎样与未来相互作用,教师对未来应具有极大的兴趣。”
虽然微信带来诸多弊端,但我也从中受益,有时我会看看别人推荐的文章,虽然身在山谷里,但视野要放在当下的社会。斯坦纳强调活生生的教师,教师不是书本的传声筒,不是校长命令或大纲要求的被动执行者。教师必须把自己的个性特征、生活阅历。把对社会和未来的关注带进教室,学生感受到的教师是外面世界的一个缩影和准备。
讲到“以柔克刚”,我举了几个月前看到的一篇报道,南京一位60 多岁的老人,花了八年时间,勤奋学习太极拳,还教训了一位不懂得尊重老人的年轻人。
班上个别孩子会欺负其他同学,针对这种现象,我讲了印度的“非暴力领袖”甘地,当年在南非火车站因为种族歧视,被白人赶下火车的经历。那个晚上甘地在寒冷中反复思考:是忍声吞气继续留在南非?还是回到印度?或者挺身而出,为千百万受到不公正对待的印度侨民而抗争?
以前白人认为黑人就该当奴隶,听从白人的使唤。现在人们意识到这是错误的观点,所有的人生而平等。无论他的种族、肤色、胖瘦、性别、……我还简单地提到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一位美国妇女在公共汽车上,拒绝为白人让座的事情。
也许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我说的全部意思,我强调的是不能因为某个人某个方面的差异,而歧视或欺负这个人,世上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有时大多数人的意见不一定是正确的,比如种族歧视。
言传身教
中国古代教育重视的是言传身教。当我解释《大学》:“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时,我讲了有一位妈妈来找甘地,她的儿子吃糖太多,她想请甘地劝劝儿子少吃糖,甘地请她2周后再来。2周后妈妈带着儿子再次来找甘地,甘地劝说后,妈妈好奇地问为什么要等2周?甘地说:“因为我需要2周的时间才能不吃糖。”
我趁机说:“二年级上学期时,我要求你们每天扫一次家里的地。要求你们的事情,我自己要先做到。只要我住在帽峰山,我就坚持每天扫地,有哪些同学是坚持每天扫地的?”全班只有3个孩子举手。
孩子们每日值日完毕,我基本上都会检查,有时忘记倒垃圾,有时拖把没有挂起来,有时废纸没有回收,有时厕所地面的积水太多,或劳动工具没有放回去,有时水池的地漏没有清理……,还有一次我发现拖把没有洗干净,第二天要求值日的每位孩子洗一次拖把。
布置任务、检查、反馈、再督促、再检查……需要反复多次,才算把卫生彻底做完。有时还会遇到组长布置组员的任务,组员不听从。上周五,一位组员嫌分配他打扫的卫生间没有冲干净,他不肯打扫。另一位孩子不愿更换放手纸的塑料袋。这2位孩子背着书包走到了校门口,我又去做工作,请他们回来做完值日。
我们班和山泉班每天放学后轮流打扫户外的楼梯和卫生间,春假后他们班外出2周,我们班要同时打扫楼梯和卫生间。上周他们班再次外出一周,我们班的孩子就不乐意了,我说:“那就这样来安排,每天被记过三次的孩子打扫卫生间,如果没有被记过三次的,就轮到被记过2次的。记过一次的不算。如果这天没有人被记过2次或以上者,我去打扫卫生间。”
斯坦纳说:“我们想理解的是老师,我们想爱的是老师,我们想要从中学习的是老师,老师应该能把我们带入世界。7岁—15岁时,世界和我们之间有一深渊,教师应为我们架起跨越深渊的桥梁”。
守护使者
佛陀悟道后,在给一群孩子讲他找到的真谛时说:
“你们平时把橘子剥皮来吃,可以把它吃得专注或不专注。怎样才是吃得专注呢?那就是当你吃橘子的时候,你是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吃橘子。你可以全面地感受到橘子的香和甜。当你剥橘子的皮,你知道自己在剥它的皮;当你把一片橘子剥下来放进囗里,你知道你是在把一片橘子剥了下来放入口里;当你经验着橘子的芳香和美味时,你是察觉着你在经验那芳香美味。……
怎样是不专注的吃橘子呢?当你吃橘子时,你并不知道你在吃橘子。你没有去经验着橘子的香和甜。当你剥橘子的皮,你并不知道你是在剥它的皮;你把一瓣撕下来放入口中,但你却不知道自己正在把一瓣橘子放入口中;当你嗅到橘子的芳香和尝到橘子的美味时,你也不知道你在嗅着它的香或尝着它的味。这样吃橘子,你是不会欣赏到它可贵和美好的性质的。……
留心吃橘子的意思,就是要吃它时真正的与橘子接触和沟通,你的心没有思念着昨天或明天,只是全神贯注的投入这一刻。这时那橘子才真正存在。生活得念念留心专注,就是要活在当下,身心都投进此时此处。”
(《佛陀传》一行禅师 著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4年)
我给孩子们读了以上这段没有故事内容的话。
端午节后,我发现孩子们午餐,还没有做到全然地安静就餐,个别孩子会和旁边的孩子低声细语,于是我就站在讲台上守护安静的就餐氛围,一直等到5个孩子都吃完饭,我才开始吃饭。我站在台上的感觉,犹如“护法使者”,保护这群孩子就餐时不被打扰。“食不语”至少有益孩子专注地吃饭。如果一周内,午餐时间某个孩子因为说话被记过三次,下一周这个孩子要做安静就餐的“守护使者”。我想孩子不能保持安静,我也有责任,我应该和他一起站着。第二、三周分别有一个孩子当“守护使者”,等三个孩子吃完饭,我们才可以去吃。
虽然我们无法保证做到身心合一地吃饭,但至少外在是安静的。
6月增加了每日的压腿任务,我发现孩子们很难坚持,于是就准备了一个每日记录本,每天请家长确认家庭作业、家务、压腿是否完成。家务没有提具体要求,能够每天做一些,总比不做好。不过对于老师增加了一份付出,每日需要收本子查阅,每天都有几个孩子因各种原因没有交。
溺爱孩子的弊端
最近读了黄明雨老师写的教学报告,以前看过,这次重读,对文中这段话很有感触:“西方人强调自由,反感权威。中国人受其影响,把‘尊师’、‘敬老’这一套也全部抛弃,个人主义横行。孩子呈现出的状态,可以看到他/她的父母和家庭的影子。”
我又读了罗大伦老师讲解《弟子规》的书。这个世界,对于每件事情、每本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对我来说,没有三年带班的切身经历,我对《弟子规》也会很排斥。虽然我接触过的孩子不算多,但从一个班的孩子状况,能够感觉到他们父母对待孩子的情景,从父母身上,能够感觉到这个时代和社会的某种现象。
身为老师,我能够做的极其有限,再加上自身能力不足,缺点错误在所难免,又是第一次带班,没有经验,不擅长做家长工作。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肯定与我这个不称职的老师有关系。
在罗老师的书上,我摘录了一些教育儿童的名言:
父母溺爱和娇惯孩子,满足他们任性的要求,他们长大后,会成为堕落、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因此,父母的爱不应该是盲目的。
——(俄) 捷尔任斯基
过分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俄)马卡连柯
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至今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至永远也拔不掉了。
——(法)卢梭
只有尊敬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
——(俄)苏霍姆林斯基
公立小学的语文
华德福教育来自西方,我们接受的如何教语文的培训,其实就是如何教英文的培训,至今没有一位西方的资深华德福老师能够看懂中文,既然不懂中文,他们如何指导我们教中文?据说有位国外来的指导老师,见到孩子们读经典,哪怕每天只是十分钟,也是极力反对,因为经典没有想象。面对这样的要求,老师们是服从,还是坚持自己的做法?
我不愿意照搬华德福的语文教学方式,也不愿照搬公立小学的语文教学。我想在这二者之间各取所长,比如我喜欢华德福倡导的讲故事,我采纳了公立教育对字词句的重视。
约一年前,我们买公立的小学数学练习题时,按错键,把二年级下学期的语文练习题也买了回来。当时我觉得根本没有用。这学期开学不久,我又觉得浪费了很可惜,拿回家仔细看看,心里十分抵触。我不会让孩子们做这样的题目。
学完拼音后,我意识到以前教生字时,忽视了多音字的教学,现在要补上。我们把小学生要求掌握的多音字写出来,注上其中一个字的读音,另一个读音让孩子回家查字典写出拼音和2个组词。
这时我再拿出二年级的练习题,不知怎么回事突然看进去了,不但认为我们的孩子可以有选择的做,而且意识到我的语文教学是有很多疏忽的地方。
本来阅读是学习语文的核心所在,但我能要求孩子的阅读量吗?即便要求了,孩子不能落实怎么办?我能做到的是在班级带孩子读精选的文章,鼓励孩子借阅图书,建议家长多让孩子阅读。另外,孩子读完一篇文章到底理解了多少?有时在课堂上提问一下,毕竟难以知道每个孩子的阅读理解力。
我让孩子们做了一份二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语文测试题,发现很多孩子不知道春天里常见的花,题目要求写出2种,有孩子写百合花和鸡蛋花。我很惊讶,每年春天我们读有关春天的诗、唱春天的歌曲、说春天的童谣,里面有桃花、梨花、丁香、杏花、菜花……,怎么会写不出春天常见的花?
一位英语老师告诉我,他在带孩子唱“head、shouder……”这首英文歌时,配合了动作,唱到head时,双手拍头,唱到shouder时,双手拍肩,……。过后他发现孩子根本不知道head就是头,shouder就是肩。
如果我们过度强调唱歌、童谣的作用,孩子们也只是停留在说说唱唱上,需要掌握的内容没有进入他们的头脑。三年级的孩子理应知道春天最常见的花,哪怕能写出一种,比如我们校园里就有的桃花,这个要求不算高吧?不算过早智力开发吧?
二年级下学期的语文练习题,60分钟做100分的题目。周一至周四,我布置的题目约60分,三年级的孩子做,估摸半小时的作业量。如果孩子花了一小时还没有做完的话,家长需要留意,是不熟悉题型、不理解题目还是不专心?每次布置作业时,我也会把部分题目加以详细解释。
在指导个别孩子做语文题时,我发现有些孩子理解能力还有待加强,比如阅读理解类题型,问“哪些地方描述了黄蝴蝶的景象?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孩子需要理解什么是“黄蝴蝶”、“景象”,文中哪些句子描述了相关内容?他们经常会卡在这里。以往我布置的语文作业多是读一篇课文、抄写古诗之类,最费力的是写作文,但作文写得较少。相比之下,做这样的语文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孩子交上来的作业,时常发现没有做完的题目。
挑选的题目,我自己至少看过三遍。通常是这样的题型:拼音练习、组词、词语搭配和使用……,每张练习题都有综合实践、阅读训练和看图写话或写小短文,这三部分的内容占去一半以上。我个人觉得这样的练习可以促进孩子语文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写作能力的提高。而我的写作教学,相对来说,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公立教材多样性的题型正好为我的教学提供了辅助,比如“用‘ 又-又-’组词”,有的孩子写道:又高又矮,我趁机告诉孩子们表达的内容不能自相矛盾。
又有一道题:小鸭子掉水塘里,小熊来救的看图写话。小鸭子会游泳,怎么需要救助?有的孩子不做,有的写小鸭子会游泳不用救。这道题目是有些不合常理,但也有可能小鸭子受伤自己爬不上岸,也可能水塘太浅岸边太高小鸭子无力爬上来。我和欧阳老师说起这道题目,欧阳老师觉得“这样的题目挺好啊,每个孩子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答案是开放的”。这又促使我思考:我们是让孩子慢慢来适应这个社会,还是我们一味地去适应孩子?
还有一类题目是给几个句子排列顺序,需要一定的思考能力,我还在犹豫是否选这类题。欧阳老师说“这种题目可以帮助孩子把一段话写得有先后顺序”,我很赞同。
也许有人认为,把孩子送到华德福小学,就是要摆脱公立教育的学习模式,为什么要做他们的语文题?我个人看法是,华德福教育和公立教育不应该是水火不容的两个极端。斯坦纳说过,华德福学校的孩子,到了四年级应该能够融入主流教育。而目前我们班的孩子还做不到,他们的数学水平相差不多,语文差距较大,最大的是英语。
公立语文练习题,免不了有些意识形态的内容,即便我已经尽量避免。我自己成长于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在学校里学的内容全部充斥着时代的烙印,但我可以自信的说,我没有因为童年所受的“红色”教育,而变成“红色”的人。孩子读到几句略微含有意识形态的话语,难道就会妨碍他们成为独立思考的人吗?
回顾这三年的语文教学,越来越觉得自己难以胜任小学语文老师这一工作。这也是我想通过公立教育的部分语文练习题来做些弥补的原因。家长信任学校和老师,我不能辜负这份期待,更不敢把孩子当作教育的试验品。公立教育有着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可供借鉴,不能一味地排斥。
有些公立学校的老师,很愿意学习华德福教育,反之,实践华德福教育的老师们,也可以向他们学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正是我此刻的心情。
2016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