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梨花风起正清明

----山竹班简讯之八

                     吴  蓓

 

原计划4月10日我们班去惠阳的“田园邦耕读学苑”上农耕课一周,由于天气原因,提前到4月7日出行,再加上清明庆典和放假耽误了2天。于是,我就把数学版块延长了一周,变成四周的教学时间。

 

做好事

 

学期初得知幼儿园需要一些树桩来做梅花桩,我主动申请让我们班的孩子锯木头。我们累计用了约4节课的时间把橄榄树的树干锯成一段段的。有些树干很粗,有的锯子不够锋利,第一次锯,虽然大部分孩子干得很投入,但也有个别孩子很快就没有热情了。

他们嚷嚷着,“为什么要我们班来锯木头?又不给我们钱。”“学校需要的东西,我们都交了学费,应该请人来锯。”

我在课堂上解释了为什么要为学校做这些事的原因,也略微提了仅仅依靠学费无法完全支付学校运营的所有开支,还介绍了我们如此美丽的校园的建成是由于许多家长无偿地奉献而来的。后来,我觉得仅仅靠我说,还不够,我想要了解每个孩子的真实想法。于是,我先给孩子们听写:

 

幼儿园需要许多木桩,我们把树干锯成一段段的。周一下午从2点20分干到3点45分,我们不停地锯了(  )小时(  )分钟,周二上午我们又据了大约20分钟。有的同学认为出了那么多的力气,又不付给我们钱,吃亏了。我的观点是,……

 

后面由每个孩子讲述一下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孩子们说,“我喜欢锯木头,不觉得吃亏。”“幼儿园的家长帮助过我,我帮他们锯木头是应该的。”“可以帮忙锯木头,就是以后要让我们去幼儿园玩玩。”……

我和幼儿园老师说了,梅花桩做好后,我们班的孩子可以去玩。

梨花风起正清明----山竹班简讯之八

3月31日,学校需要把小路旁的瓦片搬到附近的屋顶上,我请班上的孩子再次帮忙。这天下午天气较热,我们排成一列,相互传递着瓦片,瓦片又重又脏,手脏了,衣服也脏了。我们劳动了一个小时,后来有的孩子说渴,有的说累,我也快坚持不住了,但没有一个孩子抱怨为什么要我们来搬瓦片。

梨花风起正清明----山竹班简讯之八

孩子们边传递瓦片边说话,“老板,来货了。”“老板娘,接货。”“嘟嘟,快递到了。”他们乐此不疲。这其中也有互相配合的,“**,快接住。”“***,不要玩了。货来了。”平日十分调皮的男孩子,干起活来可一点也没偷懒。

和他们一起干活我很开心,看到他们满头大汗,我的目的达到了。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而且全班一起劳动也能加强孩子的集体参与感。

华德福教育认为三年级的孩子通过全班一起劳动,“主课老师帮助孩子们,让他们从最初的与世界之间的分离感,慢慢转变成一种自己是为这个世界负责的感觉。……孩子们应当有一种强烈的班级的团结感,一种关于‘我们’的体验。”

31日下午全班打扫卫生。室外卫生有家长来督促,室内卫生没有家长来,我就在那里大呼小叫的:“把柜子搬开,柜子下面要清洁。”“**拿扫帚把这里的垃圾扫一下。”“**,把柜子后面拖一下。”“把桌子搬回原处。”事后我想,是否应该把所有要做的事情先列个清单,让孩子们讨论分工,组长最后检查。平时的卫生工作比较简单,到了周五打扫的内容会多一些。如果没有成人督促,就比较混乱,拖延的时间较长。而且我们值日组的组长轮流当,有的组长很难管理自己的组员,组员不愿听从他的分配。

打扫完卫生,最后有4个孩子因为之前几次作业没有按时完成,我带着他们在校园里捡垃圾。其中3位孩子捡垃圾的认真态度,深深让我感动。溪流里的垃圾捡起来不方便,我说让男孩子下去捡,可是这位女孩毫不犹豫地就跳下去把2个塑料瓶捡起来了。有些垃圾在一个楼梯的下面,一位男孩子弯腰弓背的钻进去,还高兴地说:“这里有好多垃圾啊!”还有一位男孩,我说你可以回家了,他意犹未尽似的,还继续捡。有一个孩子捡垃圾三心二意,我只好将剩下的最后一段路程上的垃圾,请他一个人继续捡。

第二天就是清明节庆典,把校园里的塑料垃圾捡起来,也是在为校园清洁尽一份力量。

 

竹筒饭

 

    这个月,由于周三下午总是下雨,无法在户外长时间活动,我们全班一起做木工。花了四个下午,孩子们的木头筷子终于完成了。他们迫不及待地用自己亲手作的筷子吃饭。看孩子们做木工时的状态,很好玩。有的孩子闷头削木头,没有注意观察,把筷子削得变了样。有个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慢吞吞的,可是做起筷子却非常起劲,我觉得已经打磨得足够光滑了,他还是不满意,继续用砂纸磨啊磨,并不时地问我:“吴老师,你看我的筷子光滑吗?”我认真地摸了他的筷子说:“太光滑了,还没有见过这么光滑的筷子。”孩子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脸。

    非常遗憾的是,四月份后庄老师就不能带我们班的木工课了。

    一个月前我看到庄老师做竹筒饭,还吃到香喷喷的竹筒饭,就一直期盼着他能带我们班的孩子做一次。3月的最后一周,正好筷子完工,没有下雨,又是最后一次给我们班上课,我邀请庄老师带孩子们做竹筒饭。

    29日下午放学后,我们组织孩子们砍竹子,把竹子锯成一段段的,清洗干净。30日午餐后,孩子们立即行动。有人运瓦片搭炉灶,有人搬桌子。庄老师把竹筒锯个口,孩子们把准备好的米填进竹筒里,他们又去捡了许多的笋壳来烧火,忙碌了约1个半小时,竹筒饭做好了!吃着沾上柴火和竹子味的米饭,孩子们一个劲地说:“好吃!好吃!太好吃了!”边吃还惦记着父母:“能不能带回家给我妈妈尝尝?”

梨花风起正清明----山竹班简讯之八

    给孩子上这样的课程,事先的准备很重要,结束后的收拾也不可缺少。4月1 日节庆的冷餐会结束后,在家长的协助下,我们终于把场地恢复成原样。 

 

 

搬动桌椅

 

    去年六月我们搬回学校后,有一段时间,每天晨圈时间我们都要搬桌椅腾场地,后来实在太麻烦又浪费,就放弃了。瑞士来的指导老师Roland觉得,这件事从表面上看是在搬动桌椅,其实是在锻炼孩子的身体意志,通过身体的活动唤醒孩子,是用身体来学习的一种方式。

    于是我们又开始搬桌椅,为了减少搬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这次我想出一个“妙计”,发出一个噪音就数一下,看看是否每天的噪音可以逐渐减少。第一天发出了28次噪音,第二天18次。在数数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互相提醒“轻一点”,也会主动帮助同学搬桌椅。

    起初两周只计算桌子摩擦地面的声音,最近两周,任何声音都包括在内,如说话声。有的孩子搬动桌椅发出声音时,被别的孩子埋怨,埋怨声也一起计数。很快,孩子意识到了埋怨没有用,还增添了更多的噪声。现在每天搬桌椅时产生的噪音很少超过30次,一旦超过了,我会让孩子们重新搬一次。

    这样的练习也是为其它课程做准备,春季广州的天气阴雨天多,原来在户外进行的英语教学活动,现在需要在教室里做了。

    Roland老师说,主课的清晰结构很重要,但在结构之中也需要一些变动,比如面对黑板吹笛子,可以变换为面对着教室后面吹。他给全班做了一次示范教学,把椅子转变方向,站在椅子上,跳下来,坐下,然后开始吹笛子。第二天我也如法炮制,站在椅子上金鸡独立,但感觉这不是出于我自己的真实意愿,只是模仿而已。后来就改为搬动桌椅,全班围成一圈吹笛子。

    十几年前,我曾经在英国的一所华德福学校观摩三年级的主课,老师不停地变换花样,最后孩子们都站在课桌上。我十分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变换花样是吸引了孩子,也活动了身体,但我感觉是让孩子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激动。

    什么样的形式变换是恰到好处的,还需要老师对自身和班级的把握。

    我们从一年级开学坚持至今,每天主课安静2分钟,Roland 老师建议在安静时,我可以故意发出一点声音,比如扔一样东西在地上,过后问孩子听到什么声音?而我觉得,安静就是安静,我们每天早上安静时,可以听到隔壁班级的唱歌或读书声,听到楼下低年级孩子在做晨圈的声响,有时还能听到风声、雨声与鸟儿的啼鸣。我故意去制造声音吸引孩子注意力,就有些多余了。

    原本是安静之后晨颂,根据Roland老师的建议做了调整,现在是吹笛子之前晨颂,新闻分享后安静2分钟,然后有5分钟的时间上洗手间、喝水。

    目前主课的时间安排为:

 

8:15-8:30   画图腾;

8:30-8:45   搬桌椅、晨颂、吹笛子;

8:45-9:10   吟诵《千家诗》、读《道德经》与《小古文》;

9:10-9:20  新闻分享;

9:20-9:27   安静2分钟、上洗手间;

9:27-10:10  语文∕数学版块的教学。

 

    这只是大致的时间安排。每天的小练习,原本是五至十分钟,看到孩子们那么喜欢画图腾,慢慢就延长到了将近15分钟。

    有时分享的内容较多,有时为了节日庆典做准备,3月份最后一周的数学版块内容,通常要到九点四十分才能开始。

    Roland老师在另一班级观察,他们做完45分钟的晨圈活动后,坐下来进行一个多小时的学习。Roland老师仍然认为坐的时间长了,有个别男孩坐不住。他也觉得我们班孩子主课时间坐的太长。

    我在英国一所华德福学校的三年级课堂上看到,2个小时的主课,没有晨圈,只是起立晨颂和吹笛子,其它时间都是坐着的。在加拿大的一所华德福学校的三年级班上,主课中也只是站起来围着桌椅拉个圈,做了五分钟的一个律动。我们班上是有个别男孩子有点坐不住,但我觉得为了个别孩子,全班需要时常站起来活动吗?有时孩子坐不住,是从一上课时就这样,倒不一定是因为坐久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需要符合孩子的天性,是否也需要引导孩子安静地坐着学习?

    班上有2个孩子基本上不参与吹笛子,Roland老师建议,可以让他们用鼓或其它东西打拍子,这样也能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于是,每次班上孩子吹笛时,那2个孩子就打拍子。

    我很感谢Roland老师给出的这些建议,感谢他上的示范课。他上课时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是我望尘莫及的。

 

梨花风起正清明

 

    今年的清明节是4月4日,西方的复活节是3月27日,虽然时间上差别几天,但都是春天的节日。然而节日的背后却“是中西文化和西方文化内部重大的思想分流。简而言之,从2500年前开始,当中国人从巫俗信仰体系,走到人间祭拜祖先开始,中西文化就在‘信不信一个神’的大前提下分道扬镳了。此后的几十个世纪,西方社会一直处在宗教、上帝以及上帝的爱子和信使之间辩论争战流血的过程。中国人则心无旁骛地将命运和对未知世界的认知交给一个模糊的‘天’,将敬意放在血脉亲情之间。回观中国的历史,几乎没有一场战争,没有一次掠夺,是基于宗教的名义。中国人在世俗世界的沉浸,以及对于生活诗意化的向往,替代了西方人在追求生命终止后接受末日审判的肃敬和虔诚。”(来自网上逸之风多元文化工作室博客)

    中国人把祖先崇拜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而西方人则是敬拜独一无二的至高神——上帝。一位朋友皈依了基督教,他的母亲去世,按照传统的习俗是要行跪拜礼的,而作为基督徒除了上帝,不能跪拜任何人,他非常矛盾。当年教皇的特使和康熙皇帝的争执,就集中在是否允许祖先崇拜上,康熙皇帝坚持“世上没有不忠不孝的神仙!”

“克鲁孔(F. R. Kluckohn)和史裘德贝克(F. L. Strodtbeck)在其专门研究价值取向变化的著作中,就曾以中国为『过去取向』的代表,且认为这种以过去为第一优先取向的价值观最明显的表现在祖先崇拜和很强的家族传统上。故林语堂博士将祖先崇拜视为做中国人基本的一部分,是对过去的崇敬与联系,是源远流长的家族系统的具体表现,因此更是中国人生存的动机。所以想要改进中国人生活的全部,废除祖先崇拜,这不仅违反中国传统精神,也违反中国人的民族性。”(来自网上《中国人的祖先崇拜及其意义》

    当我在准备清明节节庆时,读到这些内容,结合前段时间对中西文化的思考,更加感觉到中西文明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中国人由祖先崇拜演变出来儒家的忠孝伦理,几乎支配了中国人的日常行为规范。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节日的美,是由无数的唐诗宋词历史篇赋所构建的趣意王国,是随着自然的节令歌舞载之的。西方节日的精神,则有力地投射着无上权威的造物主的戒律和警醒。”

    欧阳老师带着孩子们反复吟诵“清明时节雨纷纷……”,以及:“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4月1日上午,全校举行了清明节的庆典活动。祭祀祖先是节日的灵魂部分,由LJ老师精心准备和布置,祭祀人员身穿黑色传统礼服,供桌上摆放着各种供品。大约半个小时的祭祀过程,全校的孩子和家长一直保持着安静肃穆的气氛。

华德福教育的创办人斯坦纳先生认为东方国家的传统生活很重视仪式,而“基督教遵循相反的原则,没有习俗,把观念强加给人民。结果是我们社会生活没有形式。从完全忽视能把人联系一起的仪式开始,渐渐拒绝象征性的表达更高真理的形式,这是人类发展中的一个巨大损失。……神圣古老的仪式是最高智慧的象征,……现代文明必须恢复已失去的仪式,它必须学习怎样给内在生活一种外在的表达。”

庆幸的是我们还保留着古代祭祀的传统,让我们内心对祖先的感恩和崇敬通过适当的仪式表达出来。

河南洛阳的周公庙上写着:“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不知古,不足以论道;不知祖,不可以开来。”身为教师,更需要了解尊敬我们的祖先,才能担当起为人师表的重任。

 

我和这光芒相爱了

 

 一年级时,晓芳老师既是我们班的家长也是手工老师。去年7月我们班去从化2天,回来后特别邀请她和孩子们分享观察到的植物。最近她读了《笔记大自然》一书,开始尝试做自然笔记。我请她来带孩子认识几种校园里常见的植物,我想一节课孩子们能认识三、四种植物就不错了。没有想到她给每个孩子的手上贴一个植物名称,全班18个孩子,加上我和欧阳老师,一下子就和20种植物会面了。晓芳老师还介绍了每种植物的药用价值和趣闻。回到教室,每个孩子凭着记忆画出自己的植物,并在一旁写上观察地点和时间。

第二天的主辅课上,跑完步,孩子们分二组,一组回顾昨天认识的植物朋友,一组锯木头。我发现孩子们对植物观察兴趣盎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们比我认得还多,告诉我“三叶鬼针草可以治疗感冒和嗓子疼。”“滴水观音是假芋头,长得和芋头很像,但不能吃。”“吴老师,这是一点红。”我对野菜最感兴趣,遇到能吃的龙葵,就不停地采摘,放进晚餐的面条里。孩子们告诉我:“龙葵也叫黑天天。”明明是开白花的野菜,为什么叫黑天天?我觉得很有意思。

 晓芳老师为我开了2次“小灶”,带我走进花草世界。虽然校园就在山谷里,每日里满目所见皆是绿色,我却叫不出几种植物的名称。当晓芳老师带我一个个辨认后,才发现是千差万别的小草组成了生意盎然的绿色。跟着晓芳老师观察植物时,还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和她告别后,我感觉身心好舒服啊。心要静下来才会发现最不起眼的小花、小草。

3月下旬黄鹌菜开得正盛,月底就凋谢了,真是“好花不常在”啊。此时蛇泡草(又名蛇莓)结的果子红了,大自然每天在上演着“你方唱吧我上场”的戏。不过休息了2周,黄鹌菜又开花了。晓芳老师告诉我黄鹌菜的嫩叶可以凉拌。蛇泡草红果出来时,冬眠的蛇也苏醒了,开始活动了。我们在校园寻找植物时,遇到一条蜷曲的蛇,我赶忙招呼孩子们躲远。这使我想起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观察物候,当时绝大多数家庭没有日历和时钟,他们需要依靠观察自然界的植物或动物的变化,来掌握节气。

3月26日家长们组织春游,晓芳老师发现了断肠草和两面针。神农是尝了断肠草去世的;两面针的叶子,正反两面都有刺。这些给孩子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很喜欢安贫的诗,还常与朋友分享,比如这首:


1

一直劝慰自己,

劝慰的话不停哼唱。

仿佛恒河之水的涟漪。

2

这些年读过的书都忘了。

路边的小草摄走我的全部。

3

绿色统御我,于是我就盲了。

看不清你给我指出的血迹和宫殿。

4

请原谅,我也聋了。

听不见此起彼伏帝王与臣民的呐喊。

5

小小的草发出绿色的光芒,

我和这光芒相爱了

6

于是就一直住在荒凉的四野。

和古老的光芒说话。

7

未来眼花缭乱是吧。

幸亏我盲了。

8

每天听听自己骨头的歌唱。

听听小草的劝慰。

太阳就下山了。

 

最初读到这首诗,感觉说出了我心里的话,要和宁静的自然在一起,远离现代生活的喧闹和缤纷。当我真正去认识小草后,再来读这首诗就有了更深的体会,卑微的小草带来的是宁静中的喜悦与放松。我的内心就向往这样的生活:每天“听听小草的劝慰,太阳就下山了。” 
      晓芳老师说带孩子观察植物的初心是“体验植物的生命,让我们能从生活里随处可见的植物中去探究植物与人密不可分的关系,唤起孩子对美感的认识以及引导孩子探索植物本质的变化。美与真,以及如何透过学习植物,进而培养孩子对自己与自然的敏锐度与思考能力。”

如果有可能,真希望孩子们可以每周做一次植物观察笔记,和“绿色的光芒相爱”会受益无穷。

 几年前有关笔记自然的书籍出版不久我就买了,后来我在网上看到尚东莉自然笔记的博客,马上做了转载,她还带着幼儿园的孩子观察植物。一家出版社的负责人在我的博客里发现了她,出版了她的书《自然笔记》。我特别欣赏薛瑞萍老师为此书写的序言里的一段话:“人的教育往往出错,而自然母亲永远不会教错孩子。所以,让孩子爱上自然,就是把孩子交给一个比你更慈爱、更可靠、更有力量的母亲。”

 其实在一年级开学前,我就有带孩子做自然笔记的想法。但自己的绘画能力是零,又不懂植物,就和一位美术老师商量可否请他来带,他告诉我华德福是不主张一年级的孩子做植物观察的,我分辨说:“其实目的不是观察,是让孩子真正看到自然。”但要把植物的形状大致画下来,是需要观察的。因为和华德福理念不合,我就放弃了。二年级有一次我很想带孩子坐在池塘边画画,池塘里开着红色的睡莲。美术老师说不能照着景物画,而是凭着想象来画,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如果照着画,就会束缚孩子。我分辨说“不要求孩子画得像啊。”说是这么说,我还是放弃了,毕竟美术老师比我专业。

 这次我目睹孩子观察植物、做自然笔记,我深信对孩子没有任何的伤害,无论是身体、心理还是灵性方面的。我深信做自然笔记也不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去年的树

 

以前就读过日本作家新美吉南的《去年的树》,最近重读,深深打动我。我把他的三篇文章打印出来,发给孩子们阅读。

读完《去年的树》,我问孩子:“为什么小鸟对着火苗唱歌?”“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说好了春天再见,可是树被砍了,运到工厂做成火柴,火柴也用完了,只剩下火苗,小鸟想起它的朋友,就唱歌了。”一位平时坐不住的孩子这样说。

《乡村的春天,山里的春天 》发给孩子后,我有点后悔,是否太简单了?

 

乡村的春天,山里的春天

 

   春天已经来到了原野上。樱花梨花风起正清明----山竹班简讯之八开了,小鸟鸣叫。

  可是,春天还没有来到山里呢。山顶上,还积着白雪。山里头住着鹿一家。

  小鹿出生还不到一年,它还不知道春天是怎么一回事。

  “爸爸,春天是什么样的啊?”

  “到了春天,花就会开。”

  “妈妈,花是什么样的啊?”

  “花很美丽。”

  “是吗?”

  因为小鹿没有看见过鲜花,所以它还是不知道花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春天是什么样的。

  有一天,小鹿自个儿在山里面转着玩。这时,“咣——”,远处传来一个清脆的声响。

  “这是什么声音呢?”接着又是一声:“咣——!”小鹿竖起了耳朵听着。很快,就被那声音吸引,朝山脚下跑去了。

  山下是一片辽阔的原野。原野上樱花梨花风起正清明----山竹班简讯之八开了,散发出一阵阵好闻的香味儿。一棵樱花梨花风起正清明----山竹班简讯之八树下,坐着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看到小鹿走过来,老爷爷折了一枝樱花梨花风起正清明----山竹班简讯之八,别在了小鹿小小的角上。“哈,送你一根簪子。趁天还没黑,快回山里去吧。”小鹿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山里。

  回到家,小鹿告诉爸爸妈妈,他听到了“咣”的声音,还有,老爷爷给了他一只子。鹿爸爸和鹿妈妈异口同声地对它说:“‘咣——’的声音,是寺里的钟声!”

  “你角上插着的,就是花啊!”

  “当花都开了,飘来一阵阵宜人花香的时候,就是春天了!”没过多久,春天也来到了山里,山里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

(选自《去年的树》作者新美吉南   译者周龙梅  彭懿)

 

读完后,我让孩子们自己提问题,或想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一位孩子问什么是簪子?一位孩子说,老爷爷看见小鹿没有伤害它,还给了它一朵花。我马上借题发挥:“说得太好了,小鹿一家住在山里,也许是害怕人们伤害它们,有些人对动物很不友好。而老爷爷却很善良。”我还问:“为什么小鹿不知道春天是什么样的?”“你们说说看,春天是什么样的?”我又介绍“樱花梨花风起正清明----山竹班简讯之八是日本的国花,日本人特别喜欢樱花梨花风起正清明----山竹班简讯之八,……”

简单的一篇短文,却蕴含了深厚的内容。

      

两只青蛙

 

在田野的正当中,一只绿青蛙和一只黄青蛙偶然相遇。绿青蛙说:“哎呀,你是黄色的呀!黄色多脏啊!"

黄青蛙说:“你是绿色的呀!你以为你自己很美吗?”

绿青蛙一下子跳到了黄青蛙的背上。这只青蛙特别会跳。

黄青蛙用后脚蹬起了沙子,绿青蛙只好不停地掸掉眼皮上的沙子。

就在这时,—股寒风刮过来。两只青蛙这才想到,冬天就要到了,青蛙们该钻进土里过冬了。

春天来了。睡在土里的青蛙们觉得盖在背上的土变得暖和了。最先醒来的是绿青蛙,它从土里钻了出来。其他青蛙还没有出来呢!

于是,绿青蛙对着土里喊:“喂,起来了!已经是春天了。

听到喊声,黄青蛙也从土里钻了出来:“哎呀,春天到了!”

绿青蛙说:“你忘了去年那一架了吗?

黄青蛙说:“等等,等我把身上的土洗掉了再说。”

两只青蛙跳到水塘里,水塘里都是汽水般清新的泉水。

洗完了,绿青蛙眨巴着眼睛说:“哎呀,你的黄色好漂亮!”

黄青蛙说:“这么一看,你的绿色也相当不错。”

原来,无论人也好,青蛙也好,好好地睡上一觉,心情就会好起来。

   (选自《去年的树》作者新美吉南   译者周龙梅  彭懿)

 

读完《两只青蛙》,不等我问,孩子们就纷纷举手:“有一次我和**打架,很生气,可是睡一觉起来,就不生气了。”“有一次我妈妈说我,我好生气,都想打她了,结果睡一觉就好了。”“有一次**抢我的东西,我再也不想和他玩了,后来睡一觉就忘记了。又和他玩了。”

最后我让孩子们根据其中2个故事画两张画,写上符合画面的课文中的文字。

我好喜欢新美吉南如散文诗般的故事,意味无穷。我干脆把他的《花木村和盗贼们》一书买回来,作为全班必读的课文。

开学至今,我还提出下课时,教室里不要大声说话。但孩子们很难做到,需要时常提醒。他们不由自主地说着说着声音就很大。于是我选择了一篇较长的文章《世界上最响的声音》,我在班上读了一遍,又作为2天的家庭作业,要求孩子每天在家读一遍。到了第三天,我请孩子概述一下文章的内容,他们是第一次接触“概述”。

我以听写的方式给他们做示范:

 

有一个城市,那里的人们喜欢很大的声音,特别是六岁的小王子,想尽一切办法发出最大的响声。他想要的生日礼物是所有的人同时用最大的声音喊叫。可是到了那一刻,意外的是没有人喊叫,原来每个人都想听到最大的喊声,所以自己不张口。在一片宁静中,小王子和居民们第一次听到了鸟叫、流水声、风声。小王子喜欢上了“安静”的礼物。从此,城里所有的人轻声细语的说话,尽量不发出声响。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声音是多么美妙!

 

 

混合运算

 

  开学第一天我就让孩子们算算,从去年12月22日冬至到2月23日是第几个九天还余几天,整个过程基本上是我在黑板上写,从12月22日至12月31日是多少天,1月有多少天,2月1日至23日有多少天,最后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除以9。做了两次类似的计算后,有一次我让孩子们自己计算。发现,有的孩子仍然一头雾水,甚至无从下笔。于是,我把过程又重新写一遍。对成人来讲很容易理解,一个月有多少天或过了多少天,对孩子来说就是不懂。

我们用小石子摆出正方形、长方形、圆、钝角、直角、锐角,复习简单的几何图形。我们也用小石子来理解什么是余数。

我们复习了乘法口诀内的有余数的竖式除法,又学习了2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除法。学习了三位数以内的退位减法,学习了什么是“和”、“差”、“积”、“商”。不过最主要的内容是四则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道理都讲得明白,可是一遇到计算,一些孩子就容易按照先后顺序计算。我没有想出好方法,只能让孩子们多做一些混合运算的练习。

我还给孩子们介绍了鸡兔同笼这类题目如何求解。

最后一周,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周长、如何测量和计算。做的题目全部来自印刷的习题集。我觉得自己出题,出不了那么多的题型,也没有足够的精力。

 

踢毽子

 

3月份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雨水绵绵,我们不能出去跑步。但只要天晴,我们仍然坚持跑步。有一天,一位男孩说:“还要跑啊,我都不想跑了。”我不知怎么回应,没有吭声。原以为这个男孩会跑很慢,不料他仍然全力以赴,跑到第二名。有一位经常跑在最后的男孩,最近常常跑到前十名,有一次他跑到第九名,我说你打破自己的记录了,他说还没有,“我还跑过第七名,今天早饭我吃得不够,所以有点跑不快。”他喜欢上了跑步,周末还要妈妈带着他去跑步。

清明节的活动,学校安排了一些游戏或体育项目,给我的任务是负责组织孩子踢毽子。我发现没有一个孩子能够连续踢三下毽子的,绝大部分情况是踢一下,毽子就掉地上了。我原来打算让他们踢三个一分钟,每分钟自己计数能够踢多少下。看到孩子们2分钟就已经踢得满头大汗,就没有踢第三个一分钟了。

我好惊讶这么简单的踢毽子活动,孩子们竟然不会,从来没有踢过!武术课上,老师要求孩子在垫子上双手撑地头朝下侧翻,没有一个孩子能做到。这也让我感到惊讶,对于男孩子来说,应该不太难啊?尤其我们班那么多的男孩,而且平日里也很调皮好动,为何却做不到。

欧阳老师在一旁说他小时候,经常在稻草堆里玩耍,翻跟头轻而易举,不在话下,更别说踢毽子了。那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会了?他的孩子就在我们班,我问:“你的孩子在家里和小朋友玩些什么?”他说,以前的农村到处是泥土,孩子们敢玩,现在水泥路面多,孩子们不敢玩翻跟头一类的游戏。以前能玩的东西少,就自己发明各种玩法。现在可玩的东西太多了,有时他们玩遥控汽车、拼图、搭积木,有时在一起说话、打闹、下棋等,有时他们玩滑板、骑自行车。欧阳老师曾经试图教孩子们玩类似跳房子的游戏,可是孩子们不感兴趣。

有了滑板、自行车,有了乐高、遥控汽车,孩子们还愿意踢毽子、跳绳、翻跟头、跳房子吗?这可要出大力气、流大汗的。我赶紧在微信群里号召家长给孩子买个毽子,平时多踢踢。

 

古代的家训

 

偶尔看到古代的家训,许多地方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比我论述的更加彻底、全面,我把有关教育儿童的部分全文分享在此,希望家长们都来读读我们祖先的智慧。

颜氏家训选:

 

我家的门风家教,向来严整周密,在我还小的时候,就受到诱导教诲。每天跟随两位兄弟,早晚孝顺侍奉双亲,言谈谨慎举止端正,言语安详神色平和,恭敬有礼小心翼翼,好似拜见尊严的君王一样。双亲经常劝勉鼓励我们,问我们的爱好崇尚,磨去我们的缺点,引导我们的特长,都既恳切又恰当。……

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绝大多数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不知。古时候的圣王,有“胎教”的做法,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出去住到别的好房子里,眼睛不能斜视,耳朵不能乱听,听音乐吃美味,都要按照礼义加以节制,还得把这些写到玉版上,藏进金柜里。到胎儿出生还在幼儿时,担任“师”和“保”的人,就要讲解孝、仁、礼、义,来引导学习。普通老百姓家纵使不能如此,也应在婴儿识人脸色、懂得喜怒时,就加以教导训诲,叫做就得做,叫不做就得不做,等到长大几岁,就可省免鞭打惩罚。只要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自然敬畏谨慎而有孝行了。

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不加管制,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就认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加以制止,那就纵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直到长大成人,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成为自然。”是很有道理的。俗谚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确实有道理。

普通人不能教育好子女,也并非想要使子女陷入罪恶的境地,只是不愿意使他因受责骂训斥而神色沮丧,不忍心使他因挨打而肌肤痛苦。这该用生病来作比喻,难道能不用汤药、针艾来救治就能好吗?还该想一想那些经常认真督促训诫子女的人,难道愿意对亲骨肉刻薄凌虐吗?实在是不得已啊!

父子之间要讲严肃,而不可以轻忽;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简慢。简慢了就慈孝都做不好,轻忽了怠慢就会产生。

人们爱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对待,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很多。其实聪明俊秀的固然引人喜爱,顽皮愚笨的也应该加以怜悯。那种有偏爱的家长,即使是想对他好,却反而会给他招来祸殃。

北齐有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个儿子,已有十七岁,很会写奏札,教他讲鲜卑语、弹奏琵琶,差不多都学会了,凭这些来服侍三公九卿,一定会被宠爱的,这也是紧要的事情。”我当时低头没有回答。奇怪啊,这个人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儿子!如果用这种办法当梯子,做到卿相,我也不愿让你们去干的。

(来自网上的白话文翻译)

 

清朝汪辉祖写的《宜令习劳》

 

溺爱孩子的人动不动就说:“小孩子不适合出力劳动。”这是极其错误的观点。自古有名的将军、宰相,没有依靠怯懦成就功勋的。人的筋骨柔软脆弱,那么各种事情都做不成。听说旗人(满人)教育小孩,从小就让他们学习礼仪、骑射。从早到晚,没有一会的休息时间。在家庭里面,严肃的就像在朝廷里一样。所以他们能够熟悉各种事务,明白道理,可以胜任国家的任用。如果希望孩子还能有大成就,应当先让他们学习劳动。

(来自网上的白话文翻译)

 

这两位贤人的教导尤其适合目前独生子女的父母们。

    一位孩子坐在盛汤的桶盖上,另一位孩子坐在打饭的桌子上,我告诉全班孩子,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这2位孩子要向汤桶和饭桌说声:“对不起!”。装食物的桶和摆饭菜的桌子怎么能用屁股坐上去?

    上课时,一位孩子的书掉在地上,他用脚去够。我说不可以这样做,要弯下腰用手拿,怎么可以用脚呢?还有一次,一个孩子站在教室门口,从地上把书扔给老师。我很生气,怎么能这样对待书?这种做法也不尊重老师,我批评了他。我曾要求:无论是作业本还是书本,孩子要交到老师手里,不能从空中扔给老师!

有一次分点心,三个人分一块。我看到孩子分成三块大小不一的点心。一位孩子说:“我吃最小的。”第二位孩子问第三位孩子:“你要哪块?”“随便!”第二位孩子说:“你吃这块大一点的吧。”我看了心里好感动,第二天在班上说了这件事情。

我又想出2件折腾孩子的事情,一件是2个同学一组,找一首童谣,编排动作,准备好后,带全班一起做。二是每周2次,请2位同学推荐一本自己喜欢读的书。班上有的孩子已经大量阅读了,比如读完全部的《汉声·中国童话》,有的孩子只是
在课堂上跟着老师读,回家后没有主动阅读。我想通过推荐书的方式,鼓励孩子们去读书。孩子们说不知怎么推荐书,我和欧阳老师先做了示范。

有一天美术老师请假,我就讲了诺亚方舟的故事,带着孩子们画了和平鸽。

梨花风起正清明----山竹班简讯之八 

 

2016年4月7日

话题:



0

推荐

吴蓓

吴蓓

83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理学硕士,担任过大学物理教师13年。2001年赴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华德福教育,2005年9月开始在北京实践华德福教育。已出版的书籍:《华德福老师的心灵日记》(原名为《英格兰的落叶》)、《请让我慢慢长大》。翻译出版的书籍:《学校是一段旅程》、《解放孩子的潜能》、《圣雄修身录》《圣雄箴言录》,以及3本儿童绘本。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