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的树
——山竹班简讯之五
吴 蓓
这学期最后的三周是数学版块,最后一周只上2天课,剩下3天给老师写总结、开会、准备期末展示,这2天我们班用于课文装订和期末展示的彩排。因此,数学课其实只有2周的时间。
数学
我们学了距离和时间的测量,这学期要把重量的测量学完。早在2个月前,我已经和欧阳老师说,请他帮忙做一把杆秤,还有可以让孩子们体验、比较重量的“跷跷板”。
我再次看了《学校是一段旅程》有关重量测量的相关章节,这本书是我翻译的,不知看过多少遍了,作者编了一个故事带入重量的测量:
跨越大西洋,有个遥远的国家叫荷兰,那里有位男孩叫汉斯,当他9岁时,他的父母突然去世了,留下他一个人孤零零地活在世上(忧郁型)。
他生活的农庄现在显得阴沉沉地,汉斯寂寞极了。一天,他来到谷仓,给他忠实的马套上一辆鲜红的四轮货车,然后赶着马车去麦田。他干活很卖力,几天的功夫,他收割完麦子,把麦子高高地堆放在红色马车上,他赶着马车,带上所有的东西,出发去寻找他的好运。
汉斯穿过田野和草地,走过田间小路,经过村庄,他赶着马车走了数英里路。中午,他把马领到路边休息一会。正在他准备上路时,他发现小路上有一个东西闪闪发亮。是什么呢(多血型)?当他走过去时,他想:“啊!如果是一块黄金该有多好!”他拣起来后才发现它不是钱,它又小又圆,还拖着一个细长的部分。一把钥匙!一把金灿灿的钥匙!汉斯心想:“这把小钥匙能打开什么样的门?”他把钥匙放进口袋,重新开始他的旅途。
走着走着,汉斯感到饿了(9岁孩子胃口好),早饭后,他还没有吃过东西。当他沿路转弯时,看到远处有一个巨大的风车,“噢!也许磨坊主会给我一顿饭吃,把我的麦子磨成面粉。”他边自言自语边急着赶路。
风车静止着。“磨坊主一定正在吃饭。”汉斯想到。他急匆匆走到紧挨着的房子后面(黏液型)。当他经过一扇打开的窗子时,他看到磨坊主和他的妻子正坐在桌子旁,他们享用的是怎样的一顿美餐!烤肉的香味扑鼻而来,土豆泥、热面包卷,馅饼和其它好吃的东西,汉斯垂涎欲滴。
你可以想象,汉斯片刻也没耽搁,他轻快地敲响了前门,他不停地敲着直到门打开了,他被迎进屋。热情好客的磨坊主立即在餐桌旁放了一把椅子,邀请汉斯坐下一起吃饭,汉斯急不可待地吃了起来。
吃 过饭,汉斯告诉磨坊主他的红色马车上装满了麦子。他们一起走了出去,爬上了通向平台的台阶,正准备进入大磨坊时,磨坊主转过身,拍了一下他的大腿说:“我 敢肯定今天的风是从北边刮过来的。” 他用一根长长的木杆调整风车翼的方向。然后,没有说话,他向门走去。但门关着并锁上了。唉!他是多么地生气啊(易怒型)。“我的徒弟总是这样,每次我们要 去镇上,离开前他总是坚持锁门,谁会来偷风车?”磨坊主气得直跺脚,紧握着拳头,想把门砸开。正在这时,汉斯的手伸进了口袋,发现里面装着的东西。当磨坊 主举起大锤正要砸门时,汉斯拿出了钥匙。“我的钥匙!你找到我的钥匙!”磨坊主叫道,他转怒为笑,就像是老友相逢,他拿着钥匙打开了门。
磨 坊主进去后,他撤掉了风车翼上的刹车,汉斯看到用橡树做的巨大的齿轮,一个连着另一个,结实的轮轴开始转动。在刚才的寂静中,汉斯听见了风车翼转动的“沙 沙”声,然后响起了橡树轮转动的“吱吱嘎嘎”的声音。磨坊主跳来跳去,一会调调这,一会调调那。轮子转得更快了,翼的“沙沙”声更大了,当大石头开始转动 时,发出了“格格”的磨擦声。
磨 坊主把汉斯的麦子倒进运输道,顿时粉尘飞扬,汉斯在一旁满怀敬畏之心观看着,整个磨坊在晃动,发出“格嚓格嚓”的声响。慢慢地,从漏斗中流出的面粉涓涓地 流进一个大口袋中。当一切结束后,磨坊主提起口袋,他一手拎着汉斯的面粉袋,另一手拿起放在角落里的另一袋面粉,面袋重得他直哼哼,他要比较这两袋面粉哪 一袋更重。当他比较完重量后,汗水从他的额头滴落。一共有十袋面粉。
汉斯看到这一切十分地激动,他走上前问磨坊主:“我可以认你作师傅吗?”磨坊主想了一会,(肯定是想到了是汉斯找到了他的钥匙)然后说:“可以。但有一个条件,帮我解开一个迷题,如果你能找到答案,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轻松,我给你三天的时间。”
下面是磨坊主给汉斯的迷题,你们已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帮助汉斯找到答案:
拎 起成百上千的面粉口袋来称重,已使我的手臂越来越疲惫。我的腰已经没有力气了。请你找一个称重的办法,既公平又省力。一些农夫埋怨我,他们的口袋太满了, 其他人又说我欺骗他们,不把口袋装满。我怎样才能证明他们是错的,而我是对的?我疲惫的手臂怎样才能解脱出来?你如果能够解开这个谜,我就会像对亲生儿子 那样待你。
当 时读到作者的这段描述,我十分地兴奋,原来还可以编一个故事来引入重量的测量,我对故事的印象超过了后面具体的测量过程。如今我把这个故事读了三遍,是否 照搬汉斯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我的心里没有这种愿望了,读过上千个民间故事和寓言后,我觉得这样编出来的故事目的性太强,至少不能打动我。而且我觉得没有 故事,孩子依然会对重量的测量兴趣盎然。
另一方面华德福艺术化的教学是要先带给孩子一个图像或图景,图 景化的方式可以激起孩子的想象力,可是当孩子们去比较重量时,他们更多地是沉浸在过程中,而不是故事带来的图景里。我赞成作者的这个观点:“每次我的目的 是让他们体验到测量,从原则上说,测量必须进行比较,并应用内心的估量。通过秤的使用,还能获得平衡感,这也是为他们七年级学习代数做的自然入门。”
既然目的是体验到重量以及比较轻重,而这种体验是通过平衡来达到的。我就给孩子们分成三组,出了题目“每组想办法找出谁的体重最重?”
在 欧阳老师的协助下,孩子们动用了他们的身体来比较轻与重,“跷跷板”的2头各站一个孩子,比较谁重。我们还在“跷跷板”的一头放上砖头,孩子站在另一头, 当两边平衡时,孩子的重量就是砖头的重量。每个孩子记录本组的每位成员体重是多少块砖。正好这天主课后是主辅课,我们花了约一个小时让孩子用“跷跷板”称 量和比较体重。
接着2天的主课,我们仍然着重在对重量的感受上,学习使用杆秤、电子秤,介绍了重量的单位和换算。欧阳老师做了一把能够称8斤的杆秤,又借来了3把小杆秤,只能测500克以内的重量,还借了2个分别能够称8公斤和30公斤的电子秤。我把花生、苹果、红薯等带到班级,让孩子们先估计一个花生有多重?一个苹果有多重?自己的书包有多重?然后依次排队来用杆秤和电子秤测量。
使用杆秤测量需要先教会孩子们辨认刻度,以及每个刻度表示的重量,每个孩子要使用二次杆秤。我们学校虽然位于农村,但周边已经看不到任何杆秤。整个过程,孩子们的参与性很高,不仅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测量,他们还自发去寻找不同的物品进行测量。
我还要求孩子们找到大约10克、1公斤和10公斤重的物体,再用秤测一下,看看自己的估计偏差多大。
在这样的体验基础上,再做一些公立小学的练习题目,孩子们都能理解题意,做题的正确率约在百分之八十左右。
最后一次数学课,我让孩子们做了一份公立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期末的试卷,全班平均分数不到80分。在我的2年半教学中,我尽量兼顾公立小学的知识内容。
我们把不少的时间花在对测量的感受、体验上,无论是长度、时间、还是重量,虽然和公立小学相比,进度缓慢,但这些感受会留在孩子的心里。他们不是从抽象的概念来学习测量的。
在介绍距离、时间的测量中,我也没有编故事。我的做法的确不够华德福所提倡的教学艺术化。如果介绍重量的测量,要讲一个类似“汉斯的故事”,才算符合华德福教育的话,我对这种做法持保留意见。
我们还复习巩固了乘法表内有余数的除法。
树、房、人
“绘图心理测试是投射心理测试的一种形式,投射心理意味着测试者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灌注于某一具体形象的事物之中。而树房人心理测试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心理测试之一。它的优点在于能用非常简单轻松的方式,刻画出深层次的自我。有如魔镜般,印出测试人的内心世界。 ”(来自网上)
华德福学校的入学测评,其中一项是画树、房、人。每年我都让孩子画一张,有的孩子已经画了四张了。我不是用于心理测试,而是从一个侧面来见证孩子的成长。四次的时间分别是13年的5月、14年1月、15年2月,16年1月。下面这个孩子的画,可以清晰地看出每年的变化:
姓氏图腾
为了赶在1月16日学校举办的新春庙会之前,画完全班18个孩子的18个姓氏图腾,每天早上的10分钟练习,有时延长到20分钟。有的孩子午餐后自己拿出本子来画,他们对姓氏图腾的喜爱,让我似乎听到孩子在说“我还想画,还要!”
《 Extra Lesson》的作者谈到形线画时说:“面对这些图形,孩子会感觉出它们原始的特性。它们将孩子与自己的过去关联了起来,并且在他与真实和 美好之间搭起了一种链接。”这段话用在画图腾上再合适不过了。图腾把孩子和自己的远古祖先联系起来了,虽然我解释不了图腾的含义。也许解释是多余的,他们 去看、去画就足够了。
我们把每个孩子画的自己姓氏的图腾打印出来,在新春庙会上为《黑暗传》的收集者胡崇峻先生募捐。
再说《黑暗传》
新 春庙会上,我们班的家长准备了专门为胡崇峻先生募捐的摊位,所售物品的钱,全部用于捐款。我们班的孩子分成三组轮流大声朗读《黑暗传》,犹如街头艺人,呼 唤为胡先生募捐。最后,我们班的家长、孩子,以及来自学校所有老师和家长的捐款,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收到上海华德福幼儿园一群家长的捐款,合计募捐了约2万5千元。春节前,我们给胡崇峻先生汇过去了。他的儿子深表感谢。
想到胡先生也许最想听听孩子们朗读《黑暗传》,我们请一位家长录了孩子们的朗读。
这学期我们读了《弟子规》、《道德经》、《小古文》,发给孩子们的阅读课文合计有30篇。期末检查每位孩子,是否保管好每一篇课文,如有遗失,请抄写一遍。我们还把所有的课文用绳子装订成册。《黑暗传》单独装订,并请孩子们自己设计封面。看到孩子们为《黑暗传》画的封面,我大为惊喜!
看着这些封面,似乎《黑暗传》变成了一部电影,我的眼前出现了玄黄大战混沌兽的场面。我没有想到《黑暗传》带给孩子的形象是如此地富有生气。
正好春节将近,春节是中国人传统的新年。如果有可能,读读《黑暗传》来迎接春节吧。神话学家艾利亚德认为:“远古民族都确信世界必须每年都更新,而且只有效法某种仪式进行活动才能带来这种更新,这种模式或为创世神话,或 为在创世神话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起源神话。显而易见,‘年’在原始人中有多种理解,“新年”日期也因气候、地理环境和文化类型等方面的因素而有所不同。 但是一种循环往复的周期,即一段有开端有终结的时间则总是存在的。人们用一系列的礼仪活动来标志此一周期的终结和下一周期的开端,目的就是使世界更新,如 我们所述,这种更新是按照创世模式而进行的一种重新创造。”叶舒宪也说:“每当我们张灯结彩、欢庆春节的时候,能否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活动依然遵循着原 始祖先们为了更新世界而创制的神话——礼仪模式?”(《中国神话哲学》叶舒宪 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5年)
春节象征着万物更新、新的创造、新的开始。
期末要做的事情太多,以致和春节相关的活动基本上一项也没有开展。我只能在教室里挂了几幅“汉声”出版的年画。希望家长在家里带着孩子过个有传统味的春节。
蜡 烛 台
我们花了5节 课的时间做蜡烛、蜡烛台。这是第二次使用木工工具,在树皮或木头上挖一个洞。课堂要求同去年一样,保持安静,如果有人说话,就暂停五分钟。第二次再说话, 暂停十分钟。只有一位同学手指轻微受伤,其他同学安然无恙。孩子们非常喜欢并享受整个过程,我们用花朵、小石子、树皮、蜂蜡装饰蜡烛台。做完后放在教室 里,经常有孩子去观赏同学们的作品。
有时我在网上看到五花八门的艺术或手工作品,会有一个疑问,这些作品的确有益于孩子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可是它能有什么用途?如果只是一件摆设的话,迟早会成为垃圾的。当然不是每件作品都要有用,而是太多的艺术或手工作品带给我的个人感觉。
孩子们制作的蜡烛台是纯天然的,用完蜡烛后,蜡烛台可以完全回归大自然。
孩子们在书法课上写的对联:
一棵橄榄树
1月9日 周六的晚上,我碰巧看见学校的家长群里,杨玮华老师发的一条微信:学校附近有一棵大橄榄树,第二天要被村民砍掉,因为村民要盖房子,这棵树挡住了门前的 路。她的这条短信引起了部分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大家商量该怎么办?有家长表示,愿意出钱把树买下来。杨老师说,第二天早上她会站在橄榄树前,和前来砍树的 人商量,我告诉她砍树的人来了,打电话给我,我马上去。
由于手机常常处于静音状态,等我看到电话,赶过去的途中遇到杨老师,她说砍树的人只是干活的人,她请这三位砍树的人打电话给主人,他们不肯,最后杨老师给了150元,他们才终于答应打电话把主人叫来。无论杨老师如何请求希望保住这棵树,这位主人决不答应,甚至扬言给他2万元也不愿意把树卖给我们。
怎么办?我和杨老师一起走到橄榄树前,粗壮的树枝已经被砍下来,主人已经走了。旁边一位妈妈带着7岁的女儿,眼睁睁地看着大树被砍,妈妈说昨晚得知她家附近的这棵树要被砍掉,2个孩子在家里哭个不停。我想既然无法阻止他们砍树,至少可以把砍下的树买下来吧!和砍树的人一说,他们竟然同意了。起初开价100斤木头20元,后来又改口把这棵大树全部买下来,要2000元,还价后答应1600元。这位妈妈出了这笔费用。
我们略感欣慰,立即行动把砍下来的树枝往学校运。剩下是光秃秃的树干,我们设想把树连根挖起,移植到学校。砍树的人答应给我们5天的时间。
关心这棵大树的家长和老师好期盼大树能够移植到校园里。树的主人又来纠缠杨老师,觉得1600元太便宜了,要求加钱。杨老师再次自己掏腰包,付了600元。
可 是,事情并不按照我们美好的期待发生。有家长请来一位园林专家,他考察了现场,认为橄榄树树根是直系生长,这棵上百年的大树,它的根一定很深,很难挖,再 加上树枝被砍掉太多,大树移植后存活的可能性极小。另外,挖树根、把树运到学校,需要挖机和吊机。我们学校的水泥路恐怕也难以承载如此重量的机器。
世界少不了树
13日周三的主课,我打破常规,只做了每日的小练习,我和孩子们说了围绕橄榄树发生的事情,然后带着全班孩子去看望橄榄树。
来到大树的周围,就有孩子自发地唱起了挪威的一首哀歌。那是2年前,他们还在一年级时,校园里的一条白狗被汽车撞死后,张颖铮老师教的。我们把这首歌唱给了墓地里安眠的白狗,如今又为这棵濒危的橄榄树唱了又唱。
孩子们围着这棵大树吹笛子,还唱了一首歌《爱的真谛》。希望我们的笛声和歌声能带给大树一点安慰。
这么大的一棵树,一定是有树神住在上面的。有孩子说:“树神一定很难过。”“树神没有地方住了,他去哪里了?”
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橄榄树,每个同学都捡了一根橄榄枝,上面还有绿色的橄榄叶,有一根树枝上还有黑橄榄。当地人蒸馒头时,把橄榄叶放在馒头下面,蒸出来的馒头有一股特别的香味。
这天一大早想到要让孩子画大树,我就自己先画了一幅。回到教室,我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孩子们看,然后请每位孩子画画自己心目中的大树,有孩子说:“世界少不了树”,我马上回应:“对,可以把这句话写在画的旁边。”
下面这幅画,右边有人来砍树,树神穿着盔甲拿着大刀保护树:
一位妈妈来班上分享了她和树的连接,找一棵树,静静的站在树旁,或抱抱树,把心里的问题,告诉这棵树,如果你足够地静心,全然忘我,树会让你找到答案。全班孩子每人找了一颗树,在树下等待树的回答。
让橄榄树回家过年
这棵大树活了那么久,从来没有伤害过任何生灵,如今人们为了经济利益,却难以容忍它继续存活下去。
放假前夕,当我看到这棵大树被砍倒在地,脑海里浮现的是“屠杀”、“杀戮”。我们没有力量去挽救一棵大树。
无论如何不能让这棵树躺在荒地里过年,现在校园就是它的家。我先是动员班上的家长,期待我们班孩子们能够参与其中,把大树搬回家。那天是学期的最后一天,正好下雨,天气特别寒冷。有几位家长看了,觉得没有办法做到。
午 餐时,我和幼儿园的李老师坐在一起,说到想把这棵大树搬回来,李老师说:“我去拿工具,你去叫人。”我一口答应,呼唤在餐厅的老师们,可是大家都说根本不 可能搬回校园,太重了!他们说得有理有据,我哑口无言。可是当我看到李老师把工具拿来了,这下我又来劲了,哪怕搬不了,试试吧!不试怎么知道呢?反正现在 没有什么事情做,当作一次身体锻炼。几位男老师动身了,然后厨房买菜的专用车也开来了,又叫上附近大院里的爸爸们,大约十位男士,用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 大树迎进了校园,它可以在家里过年了!
看到它躺在操场附近,想象着下学期开学,树身上坐满了孩子,这棵大树一定会高兴的吧!
大树医生
因了这棵橄榄树,临近期末我增加了一篇课文《大树医生》:
1984年8月的一个夜晚,一场罕见的台风呼啸着、怒吼着向日本西南部的广岛袭来,整个岛屿笼罩在狂风暴雨中。
突然,“啪啦啦”一阵巨大的爆裂声在空中炸开。人们顶着大风雨冲出家门,一看,原来是一棵巨大的中国古树倒在了地上,从根部往上爆开4米长的裂缝。
这可不是一棵普通的大树,很多年以前它经历过一场比这更大的灾难。广岛是遭受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轰炸的地点。当年,灼热的气浪曾把这棵树的一半树干烧得焦 黑,整个大树也渐渐开始枯萎、死亡。后来,在一所小学的孩子们的精心护理之下,它竟然顽强地活了下来,成为活生生的原子弹爆炸的“见证人”。可是这一次, 又受到了强烈台风的摧残,它还能活下去吗?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找山野忠彦先生了,他是一位给大树看病的树医生。
大树医生一赶到,就把双手紧紧地压在树干上,通过手掌的触摸,他感觉到树里的湿气,觉察到大树还在呼吸,树根部的结构也还稳固。“树还活着呢!”他向聚在周围焦急等待着的孩子们宣布。
孩子们非常认真地执行大树医生的医嘱,做起了大树的护理员,直到在树干的断裂处长出了第一颗新芽。这是大树医生救活的第828棵树。
大树医生山野忠彦自幼就深深地热爱群山和树木。战前,他在朝鲜半岛经营房地产生意,当他在山间漫步时,意外地发现许多古树失去了活力,他仿佛听见这些古树 的灵魂在痛苦地呻吟,于是,他选择了森林管理工作。战争期间,军部命令他提供木材,但是他一直拒绝。他说:“人类发动的战争很快就会结束,可是树木被砍伐 后生长起来需要几十年,并且伴有山崩和洪水的危险。”
战争结束,山野忠彦回到日本。那时的日本一贫如洗,只剩下一座座荒山,山上和城里的树木伤痕累累,许多古木面临枯死的危险。山野先生萌生了当树医生的念头,他认为这是一个听到大自然呼声的人的使命。
这是史无前例的一项工作,山野忠彦开始自学,家业由妻子和女儿支撑。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做了很多研究和实验。北陆粟津温泉的“黄杉”成为他的第一位患者,黄衫的树龄有三四百年,内部已成空洞,只有少量的表皮部分还能存活。这是1962年。
当时,人们用给树洞或树干的裂缝中填入水泥的方法来加固被损坏的树木,可是山野忠彦不愿意这样。为了让树木吸收更多的水分、空气和养料,他决定用泥土来填 充裂缝。他先把大树的坏死部分切除,再用毛刷清理,最后注射营养液和他自己配制的药物。治疗时他手拿念珠,抚摸树木,满怀爱心地治疗,嘴里念叨:“你活了 这么多年,辛苦了。”
他的方法成功了!之后,他全身心投入了拯救病树的工作中,光是300年以上的树木就有1200多棵受到治疗,包括许多名贵树种。然而,山野先生说:“树木没有优劣之分,它们都很了不起。”
大树复苏了,长出了嫩绿的新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山野忠彦也成为世界上知名的大树医生,他还把挽救大树的意义和方法教给了孩子们,因为他相信,大树永远需要人们的帮助,而不是伤害。
山野忠彦先生于98岁时去世,与他交往密切的作家尼柯尔得知这一消息,流着泪说:“与他一起,会觉得内心温暖。正因为他对所有生物都抱有爱心,所以大量树木得以生还。日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人。”
当我们读到:“孩子们非常认真地执行大树医生的医嘱,做起了大树的护理员,……”有孩子说:“我们也可以帮助橄榄树。”我曾经想过,不顾专家如何说,我们坚持把橄榄树移植会如何?
结合课文,我讲到了原子弹、日本侵略中国、日本无条件投降,我也讲到一位日本朋友,她说:“如果我生活在二战时期,我一定要呼吁停止战争,哪怕被关进监狱。”
我 们班有一位孩子,他的妈妈是日本人。关于日本和日本当年对中国的侵略,到了三年级,我觉得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们来认识。孩子们从电视和大人的谈话中,已经 感受到对日本敌视的气氛。与其孩子们私下议论,不如当面说说究竟怎么回事。日本有残忍的人,也有像山野忠彦这样的好人。
我还给孩子们看我在日本的照片,送给每人一张日本的明信片,让他们多一点对日本的感受。下学期我还打算邀请这位日本妈妈到班上教孩子们唱日语歌曲。
开花的树
最近我发现了五年前写的一篇日记:
我的女儿昨晚离开北京,去英国特殊需要人社区做11个月的志愿者。
今天我一个人在家有点不习惯,总觉得女儿就在身边。午睡时,还梦见她就站在我的床边。
我原来不是大家看到的样子,因为有了女儿,我的心态、为人处世的方式、我对人生的看法都发生了变化,那是一种不知不觉被改变的过程。当有人问我,为什么会辞去大学老师的工作,从事儿童教育,我回答是因为女儿。
因为有了女儿,我才第一次体会到做妈妈的经历,第一次感觉到人活在世上,原本是要生儿育女的。没有做过父母的话,人生会有缺憾。
虽 然我很爱自己的女儿,但我不是完人,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我也伤害过她,做过如今看来简直是不可理喻的事情。最近我在豆瓣网上看到“父母皆祸害”的小组,里 面的发言控诉了父母对孩子造成的极大的身心摧残。不是做了父母就能称职的,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父母从孩子身上学到了许多许多。
女儿去外地上大学,当我送她走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养育子女的过程,不是为了把他们拴在身边,让他们依赖父母,而是在时间到来的时候,我们能够放飞他们,让他们有强健的翅膀,能够自由的飞翔。只要有爱,无论孩子飞到哪里,他们的心会父母在一起的。
女 儿九岁的时候,春天我带她去圆明园游玩,我看到满树盛开着的粉红色的桃花,心里不知有多么的喜悦。我忍不住问女儿:“你看到桃花有什么感觉?”她说:“我 害怕。”我听了惊讶万分,面对如此美丽的桃花怎么会感到害怕?我赶紧问:“你怕什么?”她说:“我害怕长大后看不见开花的树。”顿时,我惊讶得无话可说。
我暗自下决心,甚至发誓,为了让女儿长大后仍然能够看到开花的树,我一定要尽力保护大自然,参与到环保的行为中。在2001年出国前,我写了不少关于环保的文章。回国后,我投身于华德福教育,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虽然日常生活中,我尽力做到简朴生活,但我忘记了女儿曾经说过的话,直到今年的春天,我突然想起开花的树,想起女儿曾经的担忧。
几十年前,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全校组织2天的劳动,分配给我的任务是看护一颗白玉兰树。我坐在树下,看着周围的同学在打扫卫生,觉得自己太轻松了。我没有遇到要采玉兰花的人,也许是因为我在守护着她。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一辈子做一名护花使者也很快乐。守着一棵开花的树,看着花开花落又花开。
我喜欢孩子和自己有了女儿分不开。我小的时候不太和别人一起玩,更没有兴趣和比我小的孩子在一起玩,或者不知道怎么玩到一起。直到我有了女儿,我才知道如何与小孩子们一起相处。现在,我越来越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对我来说,世上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
投 身于儿童教育,不仅仅来自母爱,也来自我对大自然的热爱。一位母亲仅仅爱自己的女儿是远远不够的,她还要热爱自己的父母,热爱自己的亲人,热爱身边的人。 孩子的生命需要的空气、水、食物、衣服等,这些都离不开大自然的赐予。如果孩子呼吸的是污浊的空气、喝的是被污染的水、吃的是农药严重残留的食物,他们就 不会有健康的体魄。我想一位真正的母亲,也应成为热心环保的人,爱自己的孩子,必然也要爱孩子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读到这篇日记,联想到橄榄树的命运,我在想守护一棵开花的树,也就是守护心中的那份美好和纯净,守护着不可亵渎的某种价值观。
可是有的时候,我不得不说一声:“对不起,我没有保护好您!”我明知每天都在发生着对大树的杀戮,每天都有珍稀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目睹学校附近唯一的一棵大树倒下去,我还是心疼不已。为了孩子们长大后能够看到开花的树,我还能做些什么?
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了:
林 中
作者 苏佩维埃尔 罗洛 译
在一座古老的森林中,
一株高高的树被伐倒了。
一条垂直的虚空
震颤着,形成一根树干,
在那倒下的树旁。
当它还在沙沙作响,
找吧,找吧,鸟儿们,
在那崇高的记念里,
你们的巢在什么地方?
应无所住
孩子们这学期的最后一篇作文是写“2015年最难忘的事情”,先是在草稿上写,经过老师提出意见后,再抄写在本子上。读着他们写的作文,我心里感到满意。
上期简讯写道:“至于中国神话是否契合孩子九岁的意识变化,或者只有圣经的创世纪才能契合,这个问题要等下一篇简讯才能触及。”我想把这个问题单独写一篇文章,而不是放在这期的简讯里,否则太长了。
三年级上学期结束了。期末我写了约1万字的教学总结,约1万字的孩子评语。然后去惠州胡伟和所在的农场踩点,打算4月份带孩子们去那里做一周的农耕体验。
我是回到北京写完这篇简讯的,好久没有见面的朋友说我变得年轻了。那一定是这群孩子滋养了我。不时有家长对我说:“老师,辛苦了。”听多了,我的反馈是:当老师何止是辛苦,如果没有快乐,没有那种巨大的满足和喜悦,为什么我要当老师?
期末学校请每位老师写出自己的三个期待,我只写了四个字:“应无所住”,来自《金刚经》里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016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