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亲切的紫罗兰

——山田班简讯之八

  蓓

 

这三周是语文版块,语文的教学方式做了新的尝试。

全校举办了清明节的庆典活动。往年常见的“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却一反常态,天气炎热得犹如夏天,气温高达30度了。我们老师的宿舍,已经一个月供水困难,直到这周才下了一场雨,缓解了日常用水。

 

祝您早日康复

 

320周五上午,食堂的一位厨师秀*,为了让全校师生吃到面食,用和面机做馒头,匆忙中,不小心手指严重受伤。这天在家长们的帮助下,我们吃上了馒头,孩子们非常喜欢吃,个别孩子吃了5个馒头。

323周一,我利用主课时间,给孩子们讲了秀*阿姨的事情,秀*阿姨不仅每天为大家做饭,还负责把饭菜送到每个班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她温和的笑容。现在秀*阿姨住院了,我们为她画一幅画,把心中最想表达的心意画进去。秀*阿姨住在医院,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她最开心?

每个孩子画了一幅画,还写了祝福的心愿:

亲切的紫罗兰——山田班简讯之八
  

从此,每天午餐前唱感恩歌,我都会说:“把我们的感恩歌送给秀*阿姨,祝愿她早日康复,回到我们的身边。”在我们一日三餐的背后,有多少人为此付出?经过这件事情,孩子们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也借此机会告诉孩子们,一定要注意安全,老师、家长说不能去的地方或不能玩的东西,务必要听从。

 

  

 

清明节重要的内容之一是祭祀祖先。结合我们每天读的《三字经》:“考世系,知始终。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早上诵读的时间,我陆陆续续讲述了伏羲、神农、黄帝的故事。

关于神农的其中一个故事是:

 

神农氏的时代,由于人口增加,靠捕猎或畜牧为生已经很难满足对食物的需求了。神农氏看到人们忍受饥饿,心里很难过。他发愿要帮助老百姓找到能够果腹的方法。

一天,一只红色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在天空中飞翔,掠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地上,神农氏拾起来,把上面的谷粒埋在了土里,过一段时间后,长出了一片新的谷穗。他把谷穗放手里揉搓后,把壳去掉,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他教人割除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劳动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

神农氏得到启发:只要人们辛勤劳动,谷子可年年种植生长,人们再也不会挨饿了。(来自网上)

 

我临摹了汉画像里的神农,这是我有生以来画的最复杂的一幅画,画到一半时差点就想放弃。当孩子们看到我的画时,他们竟然发出赞叹声,我的心里好满足。华德福教育常说,孩子们看到老师的努力比什么都重要。人智学医生米凯拉博士说“相比教师的‘知道’,教师的努力能够给儿童带来更多的兴趣。孩子被纳入教师工作的努力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越多体会到教师是正在努力中的人,就越容易去爱这位教师。”(选自《发现之旅》 作者:埃里克·费尔曼)

以下是孩子们画的:

亲切的紫罗兰——山田班简讯之八

亲切的紫罗兰——山田班简讯之八

亲切的紫罗兰——山田班简讯之八

讲述伏羲、神农、黄帝的故事,是怀念、感恩我们祖先的一种方式,让孩子们对祖先的丰功伟绩有些初步的了解,对清明节的祭祀有初步的感受。

围绕对祖先的缅怀,我有意挑选了“祖、炎帝、神农——”这样一类的生字教给学生。周末书法作业孩子们写五遍“炎黄子孙”。

我还教了班级几位孩子的姓,如“李、陆、刘、陈”,作为生字教学。

伏羲、神农、黄帝的故事,属于神话故事,按照西方华德福教育的课程设计,要到三年级时才讲神话故事。我想中国的神话和西方圣经里的神话差别太大了,比如《圣经》里是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他要求人们服从他的律令,而盘古是用自己的身体化生为世界万物,没有提出任何的要求。二年级下学期讲述伏羲、神农的故事,我想至少不会对孩子有任何的害处吧?现在我口述给孩子们听,到了三年级,可以让他们阅读中国的神话故事。不同的年龄对同一个故事的理解是会不同的。

清明节后,我带着孩子画了彩蛋。起初,我让孩子自由发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结果发现,大部分孩子没有任何想法,只是乱画一气。当时我沉浸在自己的画蛋中,没有像往常那样,不停地去观察孩子们做些什么。回家后,我又画了一个彩蛋,利用鸡蛋的对称形状,创作了我最满意的一个彩蛋。我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在艺术方面有了一点感觉。第二天,孩子们看见我的彩蛋,都说:“吴老师画的彩蛋好好看啊!”

孩子的诗配画,正好是一首清明节的古诗: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亲切的紫罗兰——山田班简讯之八
    

我们练习的形线画是“8字形,花了2节课的时间:

亲切的紫罗兰——山田班简讯之八


先画完的孩子,我让他们根据“8”字自由创作,他们的创作让我惊叹:

亲切的紫罗兰——山田班简讯之八

亲切的紫罗兰——山田班简讯之八
 

 

黑板上的古代字

 

以往读一首新的诗,总是我先读给孩子们听。这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是我和孩子们一起来读诗的,他们学过的字,我不读,他们不懂的字,我帮忙读。《三字经》和《道德经》,由于没有学过的字较多,通常还是我先读二遍,孩子们再跟着我一起读。

班上有几位识字多、读音比我准确的孩子,每首古诗、每段三字经,或每章的《道德经》,我都会请其中的一个孩子读给全班听。我还提醒孩子们,如果发现我读音不准的地方,请指正。

从一年级至清明节前,我一直是在黑板上先写古代字,然后带出要学的汉字,下图是语文版块第二周的黑板上的古代字:

亲切的紫罗兰——山田班简讯之八

亲切的紫罗兰——山田班简讯之八

第二张照片,黑板上的古代字偏多,是个例外。通常一个字写一至三个古代字。330“方、芳、放”是每日的组词练习,第二行是前一天学的“比”字的古代字,组词完的孩子可以写写古代字。右边最后一行都是“刘”的古代字。我很喜欢这些奇妙、神秘的古代字,每次看到后,都忍不住在备课本上写下来,明明知道不需要带给孩子那么多不同的写法,仅为自己喜欢而写。

我们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情是小练习,主要是同音字的组词,周五会练习几个古代字:

亲切的紫罗兰——山田班简讯之八 

亲切的紫罗兰

 

这学期开学以来,我一直困惑于语文课能使用课本吗?公立学校是用课文来教学,而华德福学校却是不用课文的。他们的做法是第一天老师讲述故事,第二天复述故事,表演故事,第三天根据故事画画,写一段和故事有关的话。

我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自己动手写课本》,在国外的一所华德福学校,三年级的老师带着孩子回顾头一天大家做的事情,然后老师写下做这件事情的经过,孩子抄写到本子上,这就是他们的“课文”。我在文中对这种做法大加赞赏。

当我自己教语文时,却感觉到孩子们读到的“课文”仅仅停留在老师写的范本上,是远远不够的。一是,老师的水平有限,即便这位老师文学素养很高,但同一个人写的短文,容易形成单一的文章风格。

英文偏向于听觉语言,是表音文字,掌握26个字母和拼写规律后,能听懂的句子就能写下来。而中文是偏向视觉性的语言,是表意文字,即便听得懂,却很难写出来,因为同音字太多了。我觉得西方的华德福可以用他们的方式教英文,却不合适照搬过来教中文。

我带给孩子们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是:

 

路旁,小小的紫罗兰开花了。

孩子们从路上跑过去时,脚踩了紫罗兰。

你疼吗?黄色的蒲公英问它。

虽然很疼,也要忍耐一下。孩子们不是故意来踩我的呀!

紫罗兰这样说着,静静地挺直了身躯,然后把身子一晃,好闻的香气,浓郁地弥漫开来。

芬芳扑鼻,香极了!

(选自《我的母语课》 作者: (日本)滨田广介  译者:施元辉  孟辉娅)

 

这样的短文,文字干净、流畅,意境美好、隽永,需要反复阅读、慢慢体会。我感觉译者仔细推敲了每个字,虽然是译文,可是通篇没有一点的生涩和拗口。类似这样的短文对孩子的滋养,是口述故事,或者老师写下故事中核心的几句话,让孩子抄写、阅读,所无法替代的。

二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到了阅读的时候了。以前虽然也读《声律启蒙》、《千家诗》、《三字经》等,上学期最后一个月,也让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阅读中国寓言故事,但这和课堂上想要带给孩子们的文学作品,还是有些不同。

《亲切的紫罗兰》不仅有故事情节,更有文学的味道。我让孩子们听我的朗读,哪些地方我读得很慢,哪些地方我有意停顿一会,再想想为什么?我和孩子们反复读,直到能够背诵下来。

可是仅仅朗读还是不够,怎样进一步的引导孩子?我想来想去,提出了三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像文中的孩子,跑过路旁,不小心踩到了花朵?你们有没有像紫罗兰那样,站在那里,突然被别人踩了一脚?为什么紫罗兰被孩子踩到后,还能散发出好闻的香气?”

孩子有所反应和思考,我没有给出详尽的解说,只是略微启发一下。我生怕这么美的一篇文章被我多余的讲解破坏了。

我的心被儿童文学俘获了,清明节的三天假期,天天陶醉在儿童文学的世界里。我很喜欢《新语文读本——小学卷》和亲近母语研究院编的《我的母语课》,但把整本的书给孩子读,我觉得分量有些大,有些篇目还不太适合。我想按照自己的品味,给我们班的孩子挑选充满童趣的优美文章或儿童诗。

二年级的孩子,非常适合听寓言故事,华德福教育认为:“寓言故事是将贪婪、狡诈、嫉妒等人性中的动物性的一面展现出来,呼应孩子内在发展中的挣扎,让他们理解自己和他人所拥有的特质,激发他们对善与高尚的向往。”

我带给孩子的第二篇文章是中国的寓言:

 

                       狗熊种地

原始森林树苍苍,住着猴子和青羊,

还有兔子和狗熊,都为播种而奔忙。

究竟要种什么粮?狗熊苦思又冥想,

坐在屋里想不出,决定出去走一趟。

狗熊来到山梁上,看见青羊种高粱,

它的主意已拿定,赶紧跑回种高粱。

几天以后日当午,狗熊去看小白兔,

看见兔子种萝卜,狗熊也想种几亩。

狗熊学习小白兔,拔掉高粱种萝卜,

心想秋后收获时,满地都是青萝卜。

过了一天又一天,狗熊来到猴子旁,

看见猴子种西瓜,说是西瓜比蜜甜。

狗熊重新做安排,西瓜要把萝卜代,

辛辛苦苦洒汗水,西瓜籽儿土里埋。

猴子、青羊和白兔,硕果累累笑弯腰;

狗熊反复误农事,颗粒无收空后悔。

(蒙古族寓言  选自《中外寓言鉴赏辞典》  陈蒲清主编)

 

我先读给孩子们听2遍,再把文章发给他们,全班一起朗读。我静静地聆听他们的童音,感觉到这正是他们需要的内容和方式——可以自己读书了!

由于中文的特殊性,阅读课文的好处至少有:一是,能够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字词的意义,积累丰富的语言。二是,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三是,加深对一篇文章的理解,陶冶情操。四是,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410周五,主课时,听写了“大力士”,结果在后面的填空题中,“孩子们不是故意来踩我的呀。”不是的“是”,有些孩子就不知该填“是”还是“士”。在我们看来显而易见的“是”,对于有些孩子,还是不明白为什么。除了课堂仍需要加强同音字的区别外,通过阅读来理解字的含义显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学过的字增多,易错的字也增加了。比如“看”,下面是“目”里面有二横,一些孩子写成一横。“者”下面是日,里面一横,有些孩子写成二横。“黄”的中间部位是“由”,有些孩子写为“田”。

小学12年级,语文的重点还在于对字词的掌握和理解。当然还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次写字时,还需要我不断提醒写字姿势、握笔姿势。

清明节后的语文课,由于带入了课文,我就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不再写古代字了,而是直接写出要学的生字,然后讲讲字的意思,组词练习,最后是抄写生字。周末作业,把本周学过的生字依然是写三遍,但增加了一项,每个生字组一个词组。

 

勇于管教

 

我满怀兴趣读了美国杜布森博士的《勇于管教》一书。印象很深的是书中的一个例子,一位13岁的男孩非常反叛母亲,不到凌晨3点不会回家。母亲找到杜布森博士咨询怎么办?杜博士帮助这位母亲追根溯源,在男孩不到3岁时,有一次母亲把孩子抱到床上时,孩子朝她的脸吐了一口唾沫。她向儿子解释不能这么做,儿子又吐了一口唾沫。母亲以为可以通过爱、理解、商量来解决,继续解释不能这么做,结果是第三口唾沫向她袭来。当母亲愤怒到极点冲出房间,儿子又朝房门吐了一口唾沫。母亲说,从那以后在与儿子的对抗中,从没有占过上风。

我惊讶的是三岁孩子就有意抗拒父母的管教,而且一旦父母败下阵来,就容易会失去父母的权威。通常我们会认为,孩子尚小,不合理的要求和做法,只是小孩子的胡闹,有时父母让步妥协,未尝不可。比如幼儿打骂父母,父母以为等孩子长大了,就会明白不能打骂父母的道理,就压根没有当回事。看到上述的事例,我非常赞同书中的一句话:“如果你不能让一个5岁的孩子捡起他的玩具,那么,你也不可能对最为叛逆的青春期的孩子有更多的控制。”原来,父母对孩子失去掌控是从幼儿开始的。联想到Ben老师说我们班的孩子,眼神里缺少敬畏、虔诚,很可能是从孩子的幼年和父母的关系开始的。

我强烈推荐家长们读读:“当你在地上画了一条线,孩子故意用小脚丫越过了这条界线。谁将赢得胜利?谁更有勇气?在这里谁说了算?面对任性的孩子,如果你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他将挑起其它的战争,一遍又一遍地挑战这些问题。在孩子身上最悖论的一点是:孩子希望被领导,同时又挑战父母是否够格来领导他。”“管教不是对父母之爱的破坏,管教本身就是父母之爱的一种功能。适宜的惩罚不是父母为了发泄对孩子的愤怒,而是为了让孩子从中受益。”

书中还强调,父母在做出反应前,一定要直觉到孩子发脾气或抗拒的背后原因,如果是在挑战父母的权威,父母要态度严厉的给与反击,父母的权威是不可随意动摇的。如果是其它原因,另当别论。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是儿童教育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原则。因为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为孩子日后对其他人的态度打下基础。——亲子关系是孩子最早也是最为重要的社会关系,亲子关系中的问题将会在孩子以后的生活中得到反映。”比如,上学后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如果在家里没有学会尊重父母,在学校也会不尊重老师,不尊重其他的成人,将来工作后,也会不尊重管理者。“如果一个孩子15岁前,经常违抗父母,嘲弄父母的权威,那么,在他的心目中,他早就蔑视父母了。”“如果父母不值得尊重,那么,道德、国家、价值观、甚至信仰都不值得尊重”。

希望每位家长都来读读这本书!

无独有偶,班哈德·毕博在德国规模最大、最知名的贵族学校德国萨勒姆王宫中学任职30多年,他推行的是“爱中有纪律”的教育,他写的书《有纪律的孩子更优秀》已经有中文译本。书中写道:“教育的勇气,尤其是坚持‘纪律’的勇气。纪律似乎是教育最不可爱的一环,却是所有教育的基础。纪律所体现的几乎都是大家不太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情:强迫、服从、制止、压抑欲望和意志。纪律将效率原则置于享乐原则之上,为达目标,应当接受各种节制,甚至必须接受节制。纪律总是始于他人的决定,而且应该终于自我的决定,从外部的‘纪律’转为‘自律’。对教育而言,纪律,必须出于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爱。”“教育上的‘说一不二’,强调受教育者应该用眼观察、用心思考,绝对不是为所欲为而熟练一种机械式的行为样板。强迫性的重复,主要是为了让受教育者做好准备,日后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尊守规矩。”

年幼的孩子需要老师和父母从外界给予“他律”,长大后才能变成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自律”,如果没有童年期的“他律”,长大后就不能发展出非常重要的品格“自律”——自己约束自己。

以上2本书的观点,让我想起中国古代的孝敬父母,其中就包含着听父母的话,尊重父母的内容。小孩子学会服从更高的权威也是一种美德。  

 

家长的作用

 

寒暑假和周末,我都会布置家庭作业。有的家长认为,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应该由家长来督促、甚至陪伴。可是,有的孩子的确还没有自控能力,我作为老师,对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孩子,只能提醒和等待,如果我再把他留在学校写作业,我的工作量太大了。家庭作业本来就应该在家里完成。

个别的孩子,需要家长的督促,才能坐下来安心写作业。他们还没有成熟到自己的事情能够认真完成的地步。也有的孩子,家庭作业写得很马虎,我退回去,请他重写。如果一个孩子的作业几次被退回重写,希望家长也能配合一下,帮助孩子静下心来做作业。孩子的成长需要足够的玩耍,但也需要能够专注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现在不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等到三、四年级,恐怕后悔也来不及了。

有的孩子,每次听写错字较多,我应该等待他慢慢成长,不提任何要求,还是请家长在家帮助孩子复习学过的生字?如果没有任何要求,只是一味地等待下去,这个孩子的学习状况会越来越吃力。如果家长能够助一臂之力,每天适当地复习一下,也许这个孩子就能跟上班级的进度了。

估计这学期结束,我教的生字总共能达到500个左右,不能保证每个字都记住了。国家课程标准是二年级结束,学生会写800个汉字,而且还学会了拼音。

公立小学是知识学得太多,而在实践华德福教育的学校,有些家长又偏向另一个极端,唯恐孩子的知识学多了。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健康快乐,不在乎学多少知识。可是,即便在国外的华德福学校,也是有教学进度的,对孩子的学业也是有要求的。不是一味地顺从孩子,只要高兴即可,学多少无所谓。华德福教育认为“教师们应当坚持让孩子们具有合理程度的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如果他们在这方面失败了,就会导致孩子的内心懈怠。”(引自《做适合人的教育——斯坦纳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著者:吉伯尔特·蔡尔兹,译者:王荣亭 

上期简讯我已经介绍了《发现之旅——二年级》,作者费尔曼认为阅读的基础是“通过儿童听觉意识的发展来奠定的。”老师讲故事、带着孩子们复述故事、唱歌、背诵诗、童谣,都是在增强孩子们的语言能力。“二年级下半年是推出第一个班级‘读物’的最好时机,任何延迟则是拒绝给孩子们所需要的挑战。”如果等待所有的孩子达到“合适的阶段”,可以无限期的等待下去。

引领孩子进入阅读天地,不仅要靠老师在课堂上的带领,更需要家长在家里的配合。费尔曼提出,如果孩子要取得任何的进步,家长每天要‘陪读’至少一次。孩子毕竟是在家里度过至少三分之二的清醒时间(包括假期)。

在家长会上,我推荐了台湾汉声出版的《中国童话》一套。不仅所选的内容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所配的每一幅图画也是精心创作,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绘画。

最近班上的孩子,一个男孩被另外一个男孩碰一下,马上会说“你好色。”“色狼!”。孩子们打闹时,会说:“我要打死你。”“我要杀了你。”有时打闹起来,一个男孩故意去摸另一个男孩的隐私部位。

在家长会上,我向家长反映了这种情况。希望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当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时,至少我们的态度要明确,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样的话,有些话是不能随便说的。

关于触碰隐私,我在班上已经表明要尊重别人的身体,不能随意触碰隐私。但个别孩子明知故犯,我从《勇于管教》里学到一招,如果有孩子仍然故意去触碰别人的隐私,就要请家长来学校陪伴孩子,确保孩子不再这么做的。我这么一说,还挺有效的,第二天开始至少孩子们没有明目张胆地去触碰别人的隐私了。

 

幸福的纺织工

 

几年前我第一次读到印度的民间故事《幸福的纺织工》就爱不释手了。我把这个故事熟记在心,曾经给参加工作坊的家长们讲过。这次我给班上的孩子讲了这个故事,像以往一样,我没有做任何的解读,就让故事埋在心里,会有瓜熟蒂落的那一天。

 

在印度南部的玛希拉罗皮亚城,有一个织地毯的工人,名叫萨加拉达塔。他的每一条地毯都是精心制作出来的,因此织得很慢,一年才织一条,这样他赚的钱也就很少了。

有一天,萨加拉达塔快要织完一条最美丽的地毯时,他的织机突然坏了,无法继续工作。

他拿起一柄斧子,去找寻结实的树木,准备造一部新的织机。

他在海边的树林里选了一棵黄杨树。

“我正需要这样的树!”萨加拉达塔高兴地说。

但是萨加拉达塔刚举起斧头,忽然听见有人在说话:“可怜、可怜这棵树吧,朋友!”

“这是谁跟我说话?”萨加拉达塔感到很奇怪。

“是我,森林之神。黄杨树是我的家,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砍掉它呢?”

萨加拉达塔大吃一惊,但是他想到坏了的织机,便向森林之神说:  “要是我弄不到一棵好树来造织机,我那条地毯就织不完,也卖不出去了,那我全家就要挨饿。你最好搬到别的地方去住,让我砍掉这棵黄杨树。”

“不行!不要碰这棵树!我在这儿住得挺舒服!海风一直吹到这里,连大热天我都挺凉快。你还不如告诉我,你需要什么,我一定满足你的要求!”森林之神说。

萨加拉达塔想了想,就同意了,但是他说,他先要回去跟老婆商量商量。

走到半路,萨加拉达塔遇见一位熟识的理发师。理发师问他:“我的朋友,你这么急急忙忙,到哪儿去啊?”

“森林之神答应满足我的一个要求,我正急着回家去跟老婆商量商量,问她要什么东西。”

“啊!要是有这样的事,那么你就要求他给你一个王国吧!你做皇帝,我做你的宰相,咱们俩可要好好享受一下这世界上的快乐。”

“也许你说得对,”织工回答道,“但是我还是得先跟我老婆商量商量。”

萨加拉达塔说完,就赶忙回家去了。他问他老婆:“亲爱的,我们向森林之神要什么好?我的朋友理发师叫我要一个王国。”

  “你的理发师多糊涂呀!别听他的!你不知道做皇帝一天有多少操心事儿吗?要知道,在皇帝的周围,除了阿谀奉承的人,就是整天想着谋反的人。这种生活,一点乐趣也没有!”

  “你说得真对。那么,我向他要求什么呢?”

  “你最喜欢什么?是不是在地毯上织你的花样?”

  “对,对,亲爱的,你说得对!”

  “人人都夸你的活儿,都乐意买你织的地毯。但是你一年顶多只能织一条地毯。所以我们那么穷。你向森林之神要一部织机吧!这部织机最好能听我们的指挥,你一天想要多少地毯,就有多少,而且织出来的花样都是最最美丽的。”

  萨加拉达塔同意他妻子的话,就向森林之神居住的那个海岸上走去。

  但是他越往前走,心里就越难过。他想:“要是森林之神真给了我这么一部神奇的织机,以后地毯由织机来织,花样也由它来想,那我做什么呢?如果我一天到晚只管卖地毯和挣钱,那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他这样一想,不由得伤心起来了。他走到海岸边的树林,走到黄杨树下,就向森林之神说:“我什么也不要!既然你不许我砍这棵树,那么你就帮我把旧织机修好。”

“好吧。我答应你的要求。”森林之神回答。
  萨加拉达塔一到家,就马上跑去看他的织机。织机已经完全修理好了。

萨加拉达塔坐在织机前,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忘了。他白天黑夜地织,一直把他的地毯织完了。

  萨加拉达塔织完以后,打量了他的新地毯好半天,忽然笑了起来,欢呼道:“谁能了解我现在是多么幸福!我本来可以当皇帝——那时我就会有大量的钱,有许多奴隶和奉承我的人,却没有一个真心的朋友。森林之神也能让我做个财主,但那时我一定会整天提心吊胆,不得安宁,唯恐失掉我的钱财。可是当我看见地毯上美丽的花样,听见大家都在称赞我的地毯的时候,我幸福极了,谁可以跟我这种幸福相比!”

萨加拉达塔活了许多年。他始终没有积下钱,但是他很幸福,因为他织出的地毯美丽极了,他在欣赏自己织的地毯的时候,忘记了生活的穷苦。

(来自网上和《印度神话故事》叶乃泊等编著,吉林摄影出版社)

 

我还给孩子们读了绘本《村里来了马戏团》,绘画和文字都是日本人小林丰创作。几年前我买了一本他创作的《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庄》,就迷上了他的绘本。我给孩子读完绘本后,还介绍了作者为什么要画这本书。

 

4月份开始,每周三、四下午的课,115分开始,提前15分钟放学。放学后,不参与值日的孩子,和王老师去村里的操场,做些游戏或体育活动。

曾在瑞士歌德大殿学习人智学的王欣,来我们学校听课、访问。在和他的交流中,我们的同感是,中国孩子要有中国文化的根。他还提醒我,课堂上,带给孩子的内容,要触动他们的感情。首先,老师要被作品感动,无论这作品是故事,还是歌曲,这样才能感动孩子的心魂。“斯坦纳坚持认为,教师绝不应该停留在纯智力的范围,而应该看到,教学始终伴随着情感,充满着艺术成分。” (引自《做适合人的教育——斯坦纳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

1919年,斯坦纳给第一所华德福学校的老师以下的颂词:

 

用想象的力量充实你自己,

具备坚持真理的勇气,

敏锐你的感觉,

担负起心灵的责任。

 

2015413

 

0

话题:



0

推荐

吴蓓

吴蓓

83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理学硕士,担任过大学物理教师13年。2001年赴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华德福教育,2005年9月开始在北京实践华德福教育。已出版的书籍:《华德福老师的心灵日记》(原名为《英格兰的落叶》)、《请让我慢慢长大》。翻译出版的书籍:《学校是一段旅程》、《解放孩子的潜能》、《圣雄修身录》《圣雄箴言录》,以及3本儿童绘本。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