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把母爱给予每个孩子

—— 一周工作回顾(3)

(05年10月24日-28日)

 

我们的厨师走了,厨房的所有工作落到了我们3个人的身上。王莉老师负责早餐,我负责中餐,李桂英老师负责晚餐。做老师的同时,还得分心考虑做饭的事情,我到无所谓,一来不是带班老师,二来已经做了一周的午餐,感觉不错。可是对于老师们却增加了负担,令我高兴的是我们终于克服困难,度过了这难忘的一周。

 

我曾担心菁菁不喜欢吃糙米,每顿午饭不是把饭菜撒得一地,就是不肯好好吃饭,但给她小馒头,她却吃得津津有味。她妈妈说在家里她吃白米饭没有问题,我想是否单独给她煮些面条来代替糙米,她妈妈说不用,不能给她养成挑食的习惯。不知道究竟从哪天开始菁菁接受了糙米,我看到这周四她吃完了碗里的饭菜,周五我做的什锦炒饭,她吃完后还要,给加了一点,她又吃完了还要。所有的孩子、老师都吃完了,她一个人还在认真地吃着碗里的饭。

 

孩子吃饭的时候,原则上成人不许谈论与吃饭无关的话题,不许来回走动,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个别孩子先吃完饭,老师尽量让他坐在椅子上,减少对别的孩子的影响。有一次,我吃完饭了,可是身边的菁菁还没有吃完,我坐了一会,心想还有那么多的厨房清洁工作,实在有些等不及了,就站起来去厨房,紧接着菁菁也跟进了厨房。成人的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影响,任何时候应该优先考虑孩子的需要。还有一次,××只吃了两口饭,就不肯吃了,我无论怎样耐心劝说都无济于事,最后灵机一动,说:“好吧,我打电话给你的妈妈,天然不好好吃饭,那就晚点来接他。”××立即回到座位,说:“我吃饭了。”于是他把饭都吃完了。我不知道这么说是否合适。

 

我觉得厨师一定要和孩子们一起吃饭,我观察到孩子们特别喜欢吃西红柿炒鸡蛋、豆角炒肉片、什锦炒饭、饺子、豆腐干炒肉丁,我把他们爱吃的菜保留到下周的食谱里。周二、周三我没能和他们一起吃饭,看到碗里有剩下的饺子馅,我因为食素,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问老师,她们也找不到答案。我归纳出来,给孩子做饭一定要把菜切得小小的,煮得软软的、香香的。有人建议,为了减轻每天买菜的工作量,最好一次多买一些,至少第二天不用买菜,可我仍然坚持绿色蔬菜、肉类和豆制品要每天买新鲜的,即使多费些时间和精力。每天我既是厨师,又是采购员。

 

     这周我有个重要发现,厨房应该是教室的延伸,或是教室的一部分。每次炒菜前,我都把厨房门敞开着,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进进出出。有天我拿了一个椅子,让孩子站在上面,帮我切菜。我在英国的华德福幼儿园见到,只要条件容许,厨房就设在教室里,每天上午,一位助教负责做早点,总会有一、二位孩子愿意和老师一起揉面团。由于我们的厨房是专门的一个房间,再加上原来的厨师担心孩子发生意外,经常把厨房的门关上,因此忽视了厨房在幼儿教育中的功能。从今以后,除了炒菜的时间,厨房向所有孩子们开放。我的英国老师说:“对于2-3岁的幼儿,他们尤其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比如妈妈在厨房做饭,他跟着模仿,妈妈切菜,他要切菜,他不问你在做什么?我能帮忙吗?或你能教我切菜吗?这时妈妈最好给孩子一把钝刀,既不会割破手指,又满足孩子动手的愿望。”世界著名的精神导师印度人Satish Kumar认为一个学校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场所是厨房。学生首先要学习我们日常食物是怎样来的,学习怎样与别人一起劳动。

 

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怎样解决孩子之间的冲突。有种观点认为孩子之间发生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他们从中会学到怎样与他人相处。然而,现实情况却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必须考虑孩子的年龄差别、性格差别和性别差别,还有新老生之间的差别。比如男孩的动作比较莽撞,而女孩比较娇嫩、敏感,常常是男孩把女孩弄哭了,年龄大的把年龄小的孩子弄哭了,这种时候,如果老师听之任之、顺其自然,那就会给受伤害的孩子留下阴影,伤害别人的孩子还会一如既往。怎么办?我们花了许多时间想出各种办法,最后发现有个最大的障碍,就是妈妈做老师所面对的挑战,妈妈偏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但身为老师,又怎样把公平、公正、平等的至高原则充分地体现出来?

 

办园之初就有人说妈妈当老师太困难了,还有人问:妈妈当老师能做到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吗?我想世界上有些幼儿园,就是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办的,妈妈当老师是有先例的,别的妈妈能当老师,为什么李桂英就不行?开园至今,只要有人提出她的某个做法涉嫌偏爱自己的孩子,她就马上纠正。比如,李老师抱着自己的孩子洗手,却没有抱大点的孩子。虽然她有足够的理由这么做(洗手池过高),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猜疑,她立即改过来。为了10月7日的亲子活动,李老师不让自己的孩子来参加。当菁菁来到我们园后,外出时,她抱着菁菁,搀着自己的孩子。我觉得她做了能做的一切,把母爱给予每个孩子。现在,迫在眉睫的问题是怎样引导自己的孩子在交往中建立行为规范?

 

华德福教育强调老师的榜样作用,老师不必和孩子一起玩耍。但我们园目前4个孩子,年龄分别为:4岁、2岁7个月、2岁半、1岁10个月。人数少、孩子小,老师不陪他们玩耍似乎很难做到。我写信给成都华德福幼儿园的园长张俐询问,她回答:“老师不陪孩子玩,并不表示老师不可以给予一定的引导,如老师可以轻轻地当着孩子的面,在地上铺一块布,摆上几块石头和木头,几个小偶人,演一个小小的故事,非常简单,自己编的,孩子就会模仿而参与近来,当孩子进入创造的时候,老师就轻轻的离开.同样的老师也可以轻轻的当着孩子的面(不是刻意地招呼孩子来看,自己做就是了).把小宝宝用布裹起来摇摇,肯定会有孩子来看的,就轻轻地递给她.就这样孩子的想象被激发,而且知道怎么使用这些玩具,就会玩了.”

 

华德福教育一方面主张给予孩子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却又强调给予孩子秩序和约束。每次自主游戏结束后,老师要带着孩子把玩具收拾好,但我发现仅靠老师的行动还不够,有的孩子就是不收拾。怎么办?张俐说:“老师自己不要有太多的期待,为了教育孩子或带动孩子而收拾的想法是不可取的,老师enjoy(享受)收拾工作的重要性,孩子在熏陶下会参与的,还有想象是非常重要的,如可以请‘妈妈’把宝宝送回家,请‘搬运工‘运木头回仓库等等.”

 

姚红玉女士专程从石家庄来看望我们,她不仅为我们带来了蒙太索利教育的精华,还讲述了她的办园经验,尤其是她怎样处理既是妈妈,又是老师,又是园长的三重身份。

 

遗憾的是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周五晚餐前,我问翔翔散步时看到了什么,她说:“看到了一棵好可怕的大树。”我很想听她说下去,可是又有其它的事情。有一次,天然让我在他旁边坐下来,我只坐了一会,又有事情走了。有时是接听电话,有时是厨房的事情,有时是接待来访者。我发现自己做厨师,可以一举两得,即做饭又与来访者交谈。仅周五一天,我接待来访者4人次,9个人。其中一家3口是从上海来的。这天早上我7点离开家,晚上7点才回家。

 

刚来园的时候,菁菁和大家一起坐在椅子上,参与圆圈活动,可是没过2天,她就坐不住了,有时哭着找妈妈,有时到一旁自己玩,老师把她抱回来,她不肯,用哭声表示抗议,只得作罢。我看了有些着急,她这么小,讲道理没有用,别的孩子看见她东走西走,也要像她一样怎么办?可是,神奇的是这一周她至始至终地参与圆圈活动,偶尔站起来一会,然后又坐下。不知道是圆圈的气氛吸引住了她,还是因为模仿的作用?或许她就是喜欢和大家围坐一圈。昨天,圆圈活动时,她坐在我的旁边,手里拿着一个葫芦,她一会望着我,一会望着别处。当她与我对视时,她脸上流露出的满足、喜悦,让我觉得这是对我工作的最大的回报。

 

下周11月份,不知道能有几位孩子入园,我们还在寻找合适的厨师。                                              

 

 

                                                             吴蓓

       2005年10月29日  
话题:



0

推荐

吴蓓

吴蓓

83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理学硕士,担任过大学物理教师13年。2001年赴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华德福教育,2005年9月开始在北京实践华德福教育。已出版的书籍:《华德福老师的心灵日记》(原名为《英格兰的落叶》)、《请让我慢慢长大》。翻译出版的书籍:《学校是一段旅程》、《解放孩子的潜能》、《圣雄修身录》《圣雄箴言录》,以及3本儿童绘本。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