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油菜花开放的时候

 

清晨的“铛铛”声

 

在风景如画的黄山附近,有所别具一格的寄宿制小学,冬日的清晨6点20分,黑咕隆咚的校园里响起了短促有力的“铛铛”声,正在熟睡的孩子们个个闻声而起,自己穿衣、叠被、穿鞋、倒痰盂、清洁卧室,他们动作的利落、有序,看得我这个城里人惊叹不已,他们像是训练有素的小士兵。     

 

07年12月20日是我第二次来到休宁德胜平民小学。我住惯了北京,冬天房间里有暖气,而在休宁,室内室外一个温度,清晨被“铛铛”声吵醒后,我总是不舍得离开温暖的被窝,“起来还是不起来?太冷了,多躺一会。不行,孩子们都起床了,可我是大人了,毕竟不同的年龄,孩子们为什么不怕冷?再躺五分钟。”几乎每天早上,我都是思想斗争一番才钻出热呼呼的被窝。直到临走的那天早上,为了赶车,我总算比“铛铛”声起来得早。

 

我是受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的邀请,专程考察由基金会资助创办的这所小学。它于2005年8月开始招收当地贫困家庭的孩子,学校免费提供食宿、衣服、一切生活和学习用品,免费提供书本。现在已经有3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共有95名学生。

 

学校的发起人和创办人是基金会的会长聂圣哲先生,同时他还是苏州德胜洋楼公司的总监,有感于几十年海内外的生活经历,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决定在自己的家乡办一所平民学校。聂圣哲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人格的完善和生存能力的培养。他希望平民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品行端正且能吃苦耐劳。“具备了这两点,一个人即使在学业上不是很出色,但至少能够踏踏实实地工作、生活,不会成为社会的累赘。 ”学生“来自平民、学做平民、当好平民。”

 

油菜花开放的时候

平民学校的孩子们做汤圆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学做平民的第一件事情是生活自理,从第一天开始,老师就教学生怎样穿脱衣服,睡觉的时候,衣服放在什么位置上,起床后,怎么叠被子又快又整齐。有的孩子不知道怎么拿扫帚,怎么扫地,老师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指导。一年级的孩子还要学会自己洗澡、洗衣服。

              

按程序做事情

 

我和广西的一位农村老师说起,平民学校的孩子都是自己穿衣、洗衣服、打扫卫生,他却不以为然,他说他见到的农村学校的孩子都是这样的。同样是生活自理,平民学校的不同之处在于追求做事情的程序化。

 

学校强调的不仅是会做、能做出满意的结果,还特别重视做事情的步骤。比如刷鞋子,许多人都能把鞋子刷干净,但没有顺序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无所谓,反正把鞋子刷干净就行。而在平民学校,学生必须按照步骤来刷鞋子。一位学生是这样描述刷鞋子的过程:“星期天的下午,我跟生活老师洗鞋子。老师告诉我先把鞋子浸湿,然后抹上肥皂,再用刷子刷,先刷外面,再刷里面。我照着老师的方法去洗。我用刷子使劲刷了一会儿,老师告诉我放进清水里清洗。我把洗好的鞋子放到太阳底下晒。看着自己洗好的鞋子是多么的高兴啊!”

 

聂圣哲说:“认真做事就是按程序做事。一件事情即使做成了,但不按程序做,就等于没有成功。”虽然刷鞋子不按程序也能刷干净,但按照程序完成另有一种教育意义。在德胜公司,聂圣哲要求凡是35岁以下的人,无论什么资历和学历,都必须从打扫卫生开始。“通过打扫卫生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许多中国人连玻璃都擦不干净,就知道每一个细节都做好、每一件事情都做到位真不容易。”他的一位员工告诉我,他进公司的第一天是学习如何清洁卫生间的马桶,他看到身居高位的聂圣哲,为了给新来的员工做示范,贴近马桶一丝不苟地洗刷,他突然感觉到这个公司强烈地吸引了他,有某种在大学和其它工作单位学不到的东西。

 

在平民学校自编的品德教材上写着聂圣哲的一句话:“我实在没有多大的本事,我只有认真做事的精神。”只要有这种认真做事的精神,无论一个人的学历多么低,他都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一位缺乏认真做事精神的人,即使学历再高,他可能对社会无用,甚至有害。“平民”就是一个平凡的公民,一个好的平民就是做好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客户请德胜公司盖房子,聂圣哲的答复是:“我一定会把合格的、质量最好的洋楼交给你,并且这幢洋楼是用合格的方法、合格的过程建出来的。”仅仅是结果的保证已经不能让聂圣哲满意,他要让建造房子的每一步都是用合格的方法完成的。为什么他要花费如此的精力去做重视程序?除了确保质量、提高效率外,我想他重在培养员工认真做事情的态度,而这正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缺少的。

 

这次我住在学校的客房里,有一天午饭后回房间,发现3个三年级的孩子在清洁我的客房,一位负责卫生间,一位负责客厅,一位负责楼梯,他们每个人身边有个小水桶,一手拿块湿布,另一手拿块干布,并且抹布一叠为四,把一面擦脏了,再换一面,湿布擦过地面,再用干布擦一遍,保证地面没有水分。我于心不忍,也和他们一起劳动,我拿起抹布就蹲在地上擦起来,后来意识到比起孩子们做事的程序性,我差远了,我的抹布没有叠,哪面脏了,哪面是干净的,分不出来,混在一起。看上去我节省了叠抹布的时间,但实际上由于抹布混乱在用,地面的清洁没有孩子们做得彻底,即使眼睛看不出差别,并且没有等到抹布的每一处都脏了才洗抹布,浪费了时间。我好心在帮忙,但却是一个不按程序做事的坏榜样,没等房间清洁干净,我就不好意思赶紧住手了。

 

回想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周末我去宾馆做清洁工。客房的负责人培训我如何清洁浴室,第一步用清洁剂喷洒在浴缸和瓷砖壁上,第二步用海绵擦一遍浴缸和瓷砖,第三步用清水擦一遍浴缸和瓷砖,第四步用布擦干。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学习做事情的次序。我原是物理学硕士,做物理实验必须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最后还要把实验步骤写在实验报告里。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把做实验的程序性带进日常生活中。这恐怕是中国教育的缺陷,可能也是中国文化中的弱点,只求差不多、大概,完成任务即可,很少注意到过程的合理性、有效性。而西方国家从小学就有这方面的培养。

我在英国华德福小学观摩过三年级的语文课,弗沃德老师先帮助学生回忆上周五清洗羊毛的过程。老师一步步提问,“先做什么?”“闻到什么味道?”“观察到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等等。整个过程分4个步骤。第一步,先把羊毛用手拉扯开,使它变的蓬松,这时手上油乎乎的,沾上了羊油,还能闻到散发出的羊腥味;第二步;在水龙头下用较热的温水清洗,洗下的水开始是浑黄色,后来变成清水,这时的羊毛变得雪白;第三步;把洗过的羊毛抖开来,放在桌子上晾干;第四步;把晾干的羊毛收拾起来,放进口袋备用。老师把遇到的新单词写在黑板上,最后由老师写出关于清洗羊毛的短文,学生抄在作业本上。

 

按照程序一步步把事情做完,通过回忆、复述,再写出来,这个过程培养了孩子思维和表达的清晰性、条理性,并且要以实事为根据,不许胡说八道、信口开河。

按照程序做事也是在培养人的诚实品德。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老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程序做事,就是在教学生求真,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就是在学做真人,不走捷径,不投机取巧。

 

有人可能会担心按照程序做事情会不会缺乏创造力?我觉得不但妨碍不了创造力的发挥,反而起到促进的作用。一位三年级的孩子说:“我非常喜欢做手工,每当下课的时候,我就拿起纸做手工。有一次,我看见美术书上有一双玩具鞋,后来我就照着这双玩具鞋,做了一双拖鞋。我先拿一张纸把我的脚印画在纸上,再用小刀把脚印裁下来,再用两张纸做成拖鞋的上半部分,然后用线打个蝴蝶结粘在鞋子上,这双拖鞋就做好了。”老师没有教她怎么做拖鞋,她看到玩具鞋受到启发,然后有条不紊地按照她自己的设想做了,并且还清楚地表达出来。

 

大地妈妈

 

校园围墙外面有一片菜地。一天下午,我看到在老师的指导下,三年级的学生,有的在挑大粪、施肥,有的在地里拔萝卜。校长张晓琳告诉我,天气冷了,萝卜不会再长了,把萝卜拔出来后,地里可以种其它的蔬菜。第二天我吃到了学生们种的萝卜,美味可口。我在学生的日记里看到:

 

“‘铛铛铛’,课外活动到了,我和老师一起去种菜。我先松土,再挖坑,然后一个同学把菜秧种进去,可是它总是不直,这是为什么呢?老师说:‘要使劲’,于是我使劲地把菜种进去了,果真把菜种起来了。”

 

陶行知在80年前就大声呼吁:“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田,穿衣不种棉,——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时值近日,陶行知痛斥的现象更为严重。农村里有许多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考不上大学的高中生,即不会种地,也不愿学习种地,整天游手好闲,或看电视,或沉溺于网吧。我想这些孩子如果没有上过学,他们还知道要靠劳动养活自己,愿意再苦再累也要自食其力。而我们目前的教育却毁灭了许多人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意志,除了读死书、会考试外,他们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菜,不会扫地,甚至还看不起体力劳动。陶行知认为“中国乡村教育之所以没有实效,是因为教育与农业都是各干各的,不相闻问。教育没有农业,便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让孩子知道我们吃的菜从哪里来的,需要付出怎样的劳动,他们就会珍惜食物,在劳动中还能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建立人和土地的联系,印度智者维奴巴.巴维(Vinoba Bhave)说:“如果一个人与土地脱离,他的生活将不会完满。每个人需要接触土地,生根于土壤。人类的生存像树,从土地中被砍掉后就不能存活。”  

 

在平民学校,我最为自豪的一件事情是教学生们唱了一首饭前感恩歌。我是最没有音乐感的人,喜欢听别人唱歌,自己却怎么也学不会。在国外学习期间,每天早上有半小时唱歌的时间,一首歌,别人听老师唱了2-3遍就会了,而我整个学期下来,还是不会唱。为了能在孩子面前唱出这首歌,我反复练习了几十遍。

 

歌词为:

大地妈妈,大地妈妈,

赋予种子以生命,

太阳爸爸,太阳爸爸,

让那种子去生根,

雨儿姐姐,雨儿姐姐,

让那种子去发芽,

风儿哥哥,风儿哥哥,

让那种子去生长。

大地太阳,雨儿风儿,

感谢你们的工作。

 

唱的时候根据歌词,我们还配合双手的动作,孩子们非常喜欢,下课了,还主动找我来学唱。每当他们齐声唱起“大地妈妈,大地妈妈——―”,我都会被他们纯净的声音感动,这首歌的歌词、旋律和动作,已经渗透孩子的心灵。我唱得不好没有关系,孩子们有超越我的天赋。

 

3年前,我翻译过一本教师的自传,讲述作者从一年级连续8年带班上课的经历,我当时萌生一个念头,也许有一天我会和这位老师一样,我能教数学、语文、英语,但我不会唱歌怎么办?音乐对孩子太重要了。这次,我第一遍教孩子唱的时候,起的音太高,第二句歌词我就唱不出来了,但孩子们还是静静地等着我唱下去。过后我想不必要求自己尽善尽美,孩子们会宽容我的缺点。

 

油菜花开放的时候

平民学校的平安夜

 

油菜花开放的时候

孩子们精心准备偶戏

 

心灵的果园

 

学校把别人捐赠的有关小学生的作文书,统统卖给废品收购站。学生的作文要来自他们的生活,来自真实的内心世界。以下是几位三年级的孩子写的作文和日记:

“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溪,溪水哗哗的向远方流去,像一根拉不完的粗绳,溪水里有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像人在水里找什么东西,真有趣,我用手去抓它们,它们像逃兵一样躲起来。我还看见了一种鱼,它身上颜色是黑白相间的。”

 

“我的家里有爷爷和奶奶住在金坦,爷爷对我非常的好,而我的奶奶对我做坏事的时候,就会用绳子来打呢,当我的爸爸死了,我的奶奶就哭了,后来我的奶奶就生病了。我的家旁边有一些马路和河。我有4个哥哥,3个姐姐,2个弟弟。我的爸爸是一名打渔的人。我的家乡是个贫穷的家乡啊。”(老师说,这个学生的哥哥姐姐弟弟大多是亲戚的孩子)

 

“我的家乡在石田村。那里的田野,秋天冒出金色的谷粒,很像麦子一样,你们可别把稻谷叫做麦子哦!你在天空看时,田野就像无边无际的海洋。大风吹来,就翻起了浪花。你看,那田野边的高山,一座挨着一座,一片片金黄的叶子,像小姑娘从空中缓缓的跳着舞下来,飘在田野里,与谷粒做伴。我的家乡的秋景真美啊!”

“今天中午,我看见办公室上面的屋瓦上有很多条下去的沟,沟上有很多黄叶,它们像菜园里的菜一样停在沟里,让人有很舒服的感觉。可是,为什么树叶会落到沟里呢?”

 

“今天下雨的情景可是让我大开眼界。不信,你瞧,大地变成了白色,好像穿上了一件轻纱,远方传来了狗叫声‘汪!汪汪!’啊,雨天也是那么的美丽呀,真好!”

 

二年级的一位女孩在日记中常常写诗,如:

“小白兔小花鹿,

一起去栽树,

小兔拿着树,

小鹿拿着醋,

栽了树喝了醋

高高兴兴走山路。”

 

读着孩子们朴素生动形象的语言,我想起聂圣哲的梦想:“我需要一座校园,秋天能结出甜净的硕果,多少凡尘都无法污染这心灵的果园,这平淡的快乐,就是把精神收获。”而长期守卫建设这座校园的人是老师们。

 

辛勤的园丁

 

学校距休宁县城有6公里的路程,我虽然才住了短短的6天,就已经有与世隔绝的感觉。每天早上7点半,老师带孩子早读课,下午4点老师和学生一起劳动,晚上老师还要带自习课,平均每周只有一天的休息日。

 

二年级班主任朱年红是语文老师,我问她为什么愿意来平民学校工作,她说:“ 这里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他们出生贫寒,远离父母,需要老师更加的耐心。以前我工作的学校是贵族学校,孩子的家庭条件好,见多识广,学生也是住校,有些学生每月的零花钱600-700元,他们甚至付费给老师,让老师帮他们去买零食。这里的孩子生活简朴,心地单纯,我喜欢这里的孩子,虽然工作比以前繁忙。”

 

李嘉敏是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兼任班主任。她读书期间就来平民学校实习了一年,07年7月毕业后,成为正式员工。她善于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观察孩子,想办法怎么让课堂生动有趣,吸引住学生。她觉得平民学校的特点是不按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次,只要学习态度端正就是好学生。然而,家长常常会问:“我家的孩子考多少分?在班上第几名?”她就向家长解释为什么分数不是最重要的。李老师说:“有些学校为了考试分数,把音乐、美术、体育等副课,让位给语文、数学和英语。但在平民学校,每门课都重要。”

 

张晓琳校长曾经是一位下岗女工,她不安于现状,投身于幼儿教育事业,从担任保育员开始,她勤学好问,用心学习弹琴、画画、唱歌、跳舞,直到有一天她开办了自己的幼儿园。05年7月她应邀担任平民学校的校长。2年半过去了,学校的发展令人欣喜,杂草丛生的操场修了运动跑道,今年夏天,张校长坚守岗位,把破败的宿舍楼整修一新。学校的厕所经过改造,再加上学生们努力打扫,现在已经闻不到臭味了。学校的管理工作也日渐正规。

 

学校的品德课是张晓琳担任的,她说她原以为诚实就是要讲真话,勤劳就是不停地做事情。然而,孩子有孩子的特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道理,孩子不一定都能理解,理解了也不一定就能做到。比如个别孩子不想参加早锻炼,就说是鞋子小了。有些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生病可以喝米汤,就假装生病。后来发现一个班级竟然有11个孩子生病,张晓琳觉得不对了,她让老师观察孩子下课时的状况。如果真的生病是可以看出来的。课堂上她给孩子们讲了‘狼来了’的故事,说道:“如果你没病装病,以后你真的生病,老师就不相信你了。再说喝米汤吃不饱,说谎反倒害了自己,如果你真的想喝,可以请厨房的阿姨做,你可以喝2碗,因为你没有生病。”最后,撒谎的孩子们承认了错误。张晓琳经常利用点滴小事培养学生们的品德。

 

学校把学生的道德品格放在第一位,“先育人,再教书”。老师不仅要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还要告诉他们怎样做。比如争吵是错误的,但怎样防止呢?发生冲突时,首先要主动说声“对不起”,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宽以待人,不要争持,勇于承认错误,最后,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耐心解决。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反省:“我今天打了×××。这是不对的。我应该道歉。”

 

烛光点亮了心灯

 

12月24日晚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度过难忘的平安夜,我们每个人的手中捧着一个点燃蜡烛的小橘灯。房间的地上,事先用松枝铺成3个五角星,每个班一个。所有的灯关上,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排着队捧着小橘灯缓慢、安静地走进房间,然后把小橘灯沿五角星摆放,开始房间漆黑一片,随着越来越多的橘灯到来,房间逐渐亮了起来,整个过程伴随着悠扬的圣母颂音乐。大家默默感受着这神圣安详美好的时刻,感受黑暗如何被光明一点点的驱散,同时我们的心也变得越来越亮堂。

 

阳光照亮了白天
月光照亮了夜晚
也许其中的一颗星光是我
火光温暖冬天
灯光照亮了教室
此时烛光点亮了我的心灯。

(作者萧望野,节选自:http://www.jiaoyu.org/projekte_xwy.htm)

 

我给三年级的孩子讲格林童话,再请他们根据故事画画。然后,我和他们一起用画做成四边型的灯笼。老师在每个灯笼里放片厚厚的白萝卜,把蜡烛插在萝卜上固定,再帮孩子们一个个点燃蜡烛。25日晚上,孩子们举着美丽的小灯笼在操场上走来走去,他们对灯笼里的火焰是那么好奇,经常蹲在地上观看。从远处望去,黑夜中明亮的灯笼格外的美丽瞩目,一、二年级的孩子也被吸引过来了。几位二年级的女生围住我,她们都想来拉住我的手,可是我只有2双手,当时恨不得多长出十双手,让每个孩子如愿。我们一起唱了“大地妈妈”,她们还一连唱了3首英文歌,发音非常准确,都是外国老师教的。我沉浸在孩子们的欢乐中,好像我就是这群孩子,这群孩子就是我。晚上,我很久没有睡着,好像“我”还在那群孩子那里,没有回来。

 

油菜花开放的时候

孩子们做的灯笼

 

油菜花开放的时候

夜晚的灯笼

 

我告诉孩子们明天我就走了,“吴老师,你什么时候再来呢?”我说:“等油菜花开放的时候。”记得第一次我来到这所学校,正是油菜花盛开的时候,四处绚烂的黄色,洋溢着海洋般的温暖。我和学校的老师、孩子们走进了春光明媚的田野,至今我仿佛还能听到孩子们的高声朗诵: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消融 泉水叮咚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今年,等到油菜花开放的时候,我会再次听到孩子们银铃般的声音。

 

 

                                             吴    蓓

                                    2008年1月10日    初稿

                                    2008年 1月13日   定稿

 
话题:



0

推荐

吴蓓

吴蓓

83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理学硕士,担任过大学物理教师13年。2001年赴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华德福教育,2005年9月开始在北京实践华德福教育。已出版的书籍:《华德福老师的心灵日记》(原名为《英格兰的落叶》)、《请让我慢慢长大》。翻译出版的书籍:《学校是一段旅程》、《解放孩子的潜能》、《圣雄修身录》《圣雄箴言录》,以及3本儿童绘本。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