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教室里的课桌椅

                                           吴 蓓

 

我在英国学习的时候,教室里的桌子经常是一个一个的垒起来,靠边站立,印象中只有绘画或湿水彩画的时候,桌子才派上用场。学生坐的椅子摆成半圆形状,老师站在讲台前,所谓的讲台也没有高出一块的地方,就是教室里的普通一角。开始的时候,我不太习惯,上课怎么不用课桌?记笔记多不方便!后来发现,常常是老师讲一会,就让我们分组讨论。而且我的英文不好,听不懂多少,也就很少做笔记了。

 

好多年过去了,每当我走进国内的教室,或讲堂,一律都是老师站在高出一截的讲台上,面对着端正坐着的学生,每个学生面前是一张课桌,学生随时准备做笔记或写作业。而且无论学生是孩子还是成人,教室或讲堂的桌椅摆放都是一个样。

 

老师站着讲课,本来就高于坐着的学生,在加上高一截的讲台,老师显得更高了。我在大学的讲台上站过13年,到英国留学后,才意识到,国内的教室或讲堂的安排,其用意就是突出老师的作用,或演讲人的作用,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他或她理所当然要比学生高出好几截。

 

能当老师的人,大多是社会中的精英,他们有资格高高在上传授渊博的知识。可是,我总觉得这里面还缺少了什么。1999年我第一次去德国考察环境教育,在一所华德福学校的教室里,老师正在给四年级的孩子上课,我发现孩子们围坐一圈,不需要面对老师,以及老师身后的黑板,竟然可以和同学面对面,我感觉十分的亲切。而且,这样的坐法,并没有削弱老师的权威性。

 

08年11月我开始利用周末,在北京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给孩子做些活动。几乎每次都有手工课,需要提前把几张桌子放在一起,分成4个小组,孩子们围坐一起。有天我想是否必要,因为教室里课桌椅摆放得很拥挤,我们把桌椅分组摆放,等孩子们回家后,又要恢复原状,很麻烦。可是想到孩子们从来都是面对老师坐在教室里,难得有机会和同学面对面,无论怎么麻烦,还是得坚持。因为如何摆放课桌椅,也体现出我们如何理解孩子和教育。

 

我们通常认为,学校教育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教得越多,学生学得越多,学校和家长就越满意。其实,我在英国学习期间,一学年下来,我惊讶的发现,我从同学那里学到的东西,不亚于从老师那里学到的。老师再怎么出色,他只是一个人,而一个班的同学少说也有十几、二十几人吧,当老师创造机会,让每位同学尽情展现自己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

 

比如说,我们的绘画或泥塑作品展示,很难说谁的作品最好,每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观赏别人的作品,总能给自己某些启发。刚开始我们学做手工的时候,我很烦躁,用手缝一样东西是农村妇女的事情,我到英国留学竟然还要学做针线?我快快缝,心想完成任务即可。当我看到日本同学匀称而又细致的针脚,顿时觉得很惭愧。手工课上,老师没有要求我们如何认真做针线,即使老师要求了,也不会有什么作用。然而,同学的榜样比起老师的作用大多了。

 

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我们没有期末考试。老师让我们分成几组,把一学期学的某门课的内容用戏剧的方式表演出来,这样我们即复习了一学期的内容,又调动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是观看同学们的演出,快乐无比,笑声连连。

 

3年前,我在北京实践华德福幼儿教育,有一位外地的家长把女儿送过来,她已经读小学四年级了,我们专门安排一位老师给这一个学生上课。一位美国资深华德福老师得知后,说万万不能这么做,无论这个教育多么好,无论老师多么好,但只有一个孩子千万别开班,因为孩子缺少了伙伴之间的交往和学习。

 

以前,我的学习和生活非常简单,因为我学的是物理,教的是物理。自从开始从事幼儿教育后,和家长、老师、志愿者、参观者、股东等等各种人打交道,我发现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非常重要。目前教育界流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其中一个智能就是社交智能,它和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同样重要。而中国的许多家长和老师,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内,往往轻视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往,只看到学生的书面成绩。

 

同学之间的交往,不仅仅是互相学习,也是人的情感需要。孩子们需要同伴之间的鼓励、关心和玩耍。我在英国生病的时候,同学来看望,或者哪怕是在楼下喊我一声:“蓓!蓓!”我都会喜出望外,顿时觉得病好多了。老师也会问候我的病情,但和同学的问候感觉不同。

 

每种建筑物的设计,都会体现出当时当地人的审美取向,也反映出背后的等级观念和哲学思想,我们无法改变建筑物,但在教室的空间里,做点小小的尝试,偶尔换种方式摆放课桌椅,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08年12月8日

 

 

话题:



0

推荐

吴蓓

吴蓓

83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理学硕士,担任过大学物理教师13年。2001年赴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华德福教育,2005年9月开始在北京实践华德福教育。已出版的书籍:《华德福老师的心灵日记》(原名为《英格兰的落叶》)、《请让我慢慢长大》。翻译出版的书籍:《学校是一段旅程》、《解放孩子的潜能》、《圣雄修身录》《圣雄箴言录》,以及3本儿童绘本。

文章